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期待首批“职业农民” 持证上岗过体面日子

济南日报 2014-03-25 03:51 大字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孙丹青

人口外迁,空心村增多,谁来种地?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谁能保证食品安全?金融机构从农村抽走资金,不愿意给农民贷款,农村要发展没有钱怎么办?农民只会种地,不会卖,卖不出高价,怎么改变这种状况?农村养老问题突出,以后谁来给农民养老?面对“三农”发展中呈现的突出问题,我国提出了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的思路和决策。

作为农业大市和粮食主产区的济宁,也高度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全市已注册成立专业合作社7400多家。其中,济宁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农民专业联合社———任城供销农民专业联合社也于不久前成立,截至2014年3月19日,该社已吸纳社员2076人,累计互助金达135万元。

据山东北城集团总裁陈涛介绍,除了继续提供农资统购统销服务和举办农业专家技术培训班,节约农民采购成本、提高土地产值效益,帮助农民致富增收外,下一步联合社还将发挥工商联青年企业家商会服务三农基地的优势和作用,计划筹集首批300万企业和社会资金无偿提供给合作社社员使用,更大力度地帮扶和资助农业发展。此外,培养和孵化一批愿意投身农业的“职业农民”,让他们在土地上收获足够财富的同时,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现状

大批青壮年逃离,耕地抛荒、农业靠老人维持

“我们村一共1880多亩土地,抛荒了的至少有四五百亩。基本上每家都有抛荒的土地,有的家里更是一块地也不种了,都出去打工或举家迁走了。”中国农业大学朱启臻教授在其主编的《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一书中,曾提到四川省某地农村劳动力锐减,土地无人耕种的现象严重,而类似情况在许多省份的农村地区也时有发生。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靠天吃饭,风险大收入低的特性,大批青壮年从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上逃离,农村残余的劳动力只有老人和妇女,也就是社会上俗称的“三八六零”部队,而这部分劳动力不够富足和有效,造成一些地区农业粗放经营、农作物产量产值不高的局面。

日前,记者在任城区南张镇文郑村采访时,今年60岁的郑为友告诉记者,他们村是镇上54个村庄里拥有土地最多的村,往常每家每户都是靠种一季麦子、一季玉米收些“口粮钱”。随着离土离乡、告别农业的人越来越多,如今村里30岁以上的年青劳动力基本上都去城市打工了,家里就剩下老人、妇女和小孩,不管地多地少都包给大户经营,“一年到头忙这一亩三分地,最后落到手里也就千把块钱,现在一个农民工一天就能挣二百,种一年地不如打一月工,谁还愿意种地呢!”

困境

农民只会种不会卖,一亩三分地买卖难成

“农民只会种不会卖,种出来也卖不上高价去。”说到“三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着几十年种粮经验的南张街道房家村村民房传秋这样感慨道。受制于传统一家一户小农经营的生产模式,市场上提供的农产品种类多来自单个农户,不仅数量少,有时在质量上还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这就使农户在议价、定价时失去了话语权。房传秋说:“人家一看粮食少,根本都不理你,更别说收购了”。

除了缺乏与市场对话的主动权外,农业信息不对称导致农民盲目跟风种植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据房传秋老人回忆,与其他地方种蒜、种姜“一阵风”类似,前些年,村里及周边地带集中种植甜叶菊的特别多,“那时候甜叶菊在市场卖到七八块一斤,最贵的时候达到18块。”他说:“当时大家都认为种这玩意儿挣钱,附加值高,包括南张和附近的几个乡镇都在种。”但是随着种植甜叶菊的人越来越多,市场竞争激烈起来,后来又出现掺假和以次充好的现象,再加上没有统一管理,到最后甜叶菊几毛钱一斤贱卖都无人问津。“农业项目最难搞,就得靠天吃饭。”郑为友说,因为农业具有极强的季节性,过了节气再种,种得再好也不顶用了。而一家一户的小农耕作又使集约化经营不现实,尤其是对种植苗木来说,由于根系需要在地下延伸、吸收养分,“比如说,有50亩地,这家种树那家种菜,想种树的都没法种。”所以,在参加过任城区阳光办组织的几次“阳光工程”讲座后,郑为友和房传秋都对成立合作社的政策表示赞同,农民将土地包给有机械作业能力的大户,进行集约化经营和管理,既能节约耕作成本,提高土地产值效益,农民可以一边收租一边打工,出力不多,还能挣两份钱。

办法

“让专业人做专业事”,济宁成立首家农民专业联合社

面对耕地减少、土地撂荒这两大威胁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农业专家提出未来的农业不能靠老年人来维持,而是要靠新型农民,不能仅靠对土地的感情来维持,而是要靠新的组织形式,不能靠强迫农民种地,而是靠增加农民收入,造就一批愿意献身农业的职业农民。

对此,作为农业大市和粮食主产区的济宁也是走在前列,在今年济南市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扶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允许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截至目前,全市已工商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7400多家,而在今年1月初成立的济宁市任城供销农民专业联合社,作为全市首家农民专业联合社,已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2076人,累计互助金达135万元。

据牵头成立联合社的山东北城集团总裁陈涛介绍,这家联合社的概念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合作社,其实是农民合作社“组团”缔结而成的“新联盟”,目前,济宁市任城供销社已参股,而不久前联合社又参与注股了山东省供销社股份,作为一个具有混合所有制身份的组织,

联合社可以说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资本运作。“现在联合社直营着包括南张、长沟、二十里铺等在内的17家合作社,下一步还计划将李营的700家纳入其中。”陈涛表示,他来自农村,在考虑企业战略发展定位时,顺势也将目光投向了农村市场,希望通过他的努力为企业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为农民带去福音,让他们的钱袋子鼓起来。

陈涛说,通过两个多月的观察和思考,他发现资金短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也是制约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最大因素,“比如有人想投资200亩地搞种植和经营,等地租下来、人员确定了,却发现没有资金,那就可以到联合社进行互助金贷款,放款时间短利率又低。”陈涛说,联合社就是要做一个中间体,帮助农民解决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困难,将资源进行整合和分流。“如果说合作社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经营,那么农民专业联合社则将这种集约化经营的效益最大化,不仅能培养和孵化一批愿意投身农业的职业农民,而且达到让‘专业人做专业事\’的目的。”

便利

种地靠“组织”,致富有奔头

“地头价、一道菜贩、二道菜贩、运输司机、批发市场、零售小贩”,在蔬果销售的传统渠道中,农户常常会遇到这样层层加价的困难,导致“钱袋子”一缩再缩,而下一步这种情况将有可能改观。

据陈涛介绍,除了具备和其他企业牵头成立合作社的能力外,他旗下企业的规模和项目也对服务三农具有巨大优势条件。比如提到的蔬果销售问题,联合社就可以通过北城集团分布城区的几十家速5鲜水果连锁超市进行销售,让农民的菜园子直通市民的菜篮子,省去中间环节、节约成本,让农民得到最大的利润。而对于像长沟、喻屯这样的特色水果种植区,也可以孵化大户进行连片经营,并通过自身资源优势保障销路,使农产品品牌化、规模化、现代化经营的效益凸显,既带动农民增收,又扩大地域影响力。

为了延展服务三农的平台,陈涛告诉记者,他还打算充分利用济宁市工商联青年企业家商会的作用,计划从中先期筹集300万元左右的社会资金提供给社员使用,“无偿使用,不收利息,我本人计划出资50万。”此外,他还设想在联合社所在的每个乡镇设立“粮食银行”,给农民提供力所能及的便利。

在济宁市供销社的支持和农业部门的大力帮助下,从联合社成立之际到目前,已先后在南张镇举办了技术培训班,聘请早春大棚技术专家组成服务组,在西红柿主要生产区开展技术和重大病虫防治培训。由市供销社农资部门和合作社人员为农民统计农资,有效节约农民的采购成本,免费投放化肥32吨。并先后咨询意向贷款社员23户,考察社员借款5余户,实现借款1户,总借款1万元。

济南市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农民专业联合社———任城供销农民专业联合社于不久前成立

联合社工作人员为客户做现场讲解

新闻推荐

儿童食品价高“卖”概念

点击查看原图■实习记者高晓彬同样的配料和营养配比,添加些非必需的微量元素,再贴上“儿童”的标签,普通食品的价格就飞涨几倍,这种现象在各大超市并不少...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