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长追墨趣气脱俗 细品书香人自明

济南日报 2012-10-20 12:13 大字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记济南市著名书法家李恒法先生

本报记者刘建业

恒法兄与我住同村,长我十六岁,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哥。我们的村子很大,有前后街之别,在我龆龀之龄就听父母和邻居们说,后街有个叫李恒法的青年毛笔字写得不孬,谁家有个红白事或者写个春联什么的,都请他去写。因为年龄差距的原因,我们虽然同村,我却从不知道哪位是李恒法,即使见了面也不相识。到中学时我受父亲影响开始练习毛笔字,这就更加深了对恒法兄的仰慕。直到参加工作后在一次邻居的喜事上才第一次真正认识了我心目中的“书法家”。近日又与恒法兄幸遇,方才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

李恒法,字伯度,1954年生人,省书协会员。他为人谦逊诚恳,性格温厚,有彬彬君子之风,且善诗文,工书法,喜碑铭,曾编著出版《济宁历代墓志铭》、《李恒法书法作品集》、《李氏族谱》、《吴氏族谱》等作品,颇具影响并广受好评。

大凡对济宁古城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在市中区刘庄村有一个千年楷树,这棵树下有一个古老的石碑,记载着这棵楷树的历史。恒法兄有个堂号是“老楷草堂”,原因就是他生于斯长于斯,对这棵千年老楷和石碑有着深厚的感情。“虽然那时还看不懂上面的文字,但却引发了我对刻石及其上面文字的兴趣,可惜的是这块石碑后来失踪了。”谈及他对书法和刻石的感情,恒法兄颇有感慨。

也许正是那块石碑的失踪,激发了恒法兄后来对石碑的渴望。只要听说哪里挖出了石碑,他就会不顾一切地赶到现场,无论花多大代价,他都要想法把碑文拓出来。三十多年来,他长途跋涉,风餐露宿,不分昼夜,饱尝艰辛,始终没有放弃对石碑的找寻。2010年,他把自己收集的130余张墓志铭拓片编撰成书,并由齐鲁书社出版发行。这些墓志不少出自著名书法家、艺术家、文学家、史学家之手,书法精湛,文字洗练,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学术价值,同时还能为史书补漏纠误,为文史工作者和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册不可多得的原始资料。

在书法方面,恒法兄先后拜杨志举、曹少南、胡半农、方伯廉诸先生为师,并多次经魏启后先生指点,自楷入手,渐攻行草,手摹心追,打下了深厚的传统功底。同时,他在工作之余潜心研究和体味翰墨书写之快意,不断吸收前人和当代书家之精华,书艺与日精进,变化多端,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级展览中获奖,并被各地艺术馆收藏。他热心公益事业,把自己所学无私奉献给社会,多次参加各种艺术品义卖和公益笔会活动。

恒法兄喜好读书,并常作诗书赠友人。济南市文艺收藏界前辈陈金言先生曾赞曰:李恒法君同里挚友也,幼嗜诗文,潜心治学,博通文史,志承国粹,其诗书高雅、清华、新颖、用辞深厚、迥异凡响,所谓清新俊逸兼而有之。我读恒法兄的诗书,更感这个评价恰如其分。

长追墨趣气脱俗,细品书香人自明。年近耳顺的恒法兄已经没有工作牵扯,这正是他诗书创作的第二青春期,期待他有更多更好的作品让我们欣赏品味。

新闻推荐

双脚贴紧泥土心灵深入群众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盖鸣霆10月15日至19日,“山东省青年编辑记者革命老区行”活动走进新泰市革命老区。本报记者作为其中...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