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舞龙踩高跷 一天赶7场一人一天挣10元常见,挣三五十元不算少 表演者担忧类似的民俗队伍越来越少

济南时报 2012-02-07 15:41 大字

兴隆三村舞龙队在兴隆小学内为村民献艺。记者郭尧 摄

□本报记者 王亚妹

赏花灯、看表演、放烟火……元宵节这几天,泉城街头绝对是红红火火,尤其是有锣鼓、腰鼓、舞龙、舞狮、高跷等表演时,更是热闹非凡。

“从除夕开始,可是累坏我们了,一天也没歇,一天最多能赶七八场表演!”2月5日下午1点,在大观园商场附近一广场,济南小超高跷队负责人王超的脸上还带着“武松妆”,20分钟后他们要赶往营市西街的槐花园小区,进行下一场表演。发出同样感叹的还有兴隆三村民间艺术团团长张连水,他们的舞龙队太火了。2月6日下午,他们在万达广场参加市中区元宵灯会的系列表演。

春节都在哪里忙?庙会、企业和小区

在与王超聊的过程中,这个30多岁的小伙时不时地会咳嗽。他说太累了,都有些感冒了。

除夕他们去了泰安,从初一到初六,主要是赶庙会,初八之后企业、单位开始上班,他们就被请去进行团拜演出,从正月十三起就是各个区的踩灯会……

记者了解到,仅正月十三(2月4日)一天,他们就赶了7场:早上7点半开始,去阳光舜城、东八社区、和谐广场、阳光100、大观园、领秀城、十六里河西河村,表演结束已是晚上10点半。平均一场下来要花三四十分钟的时间。

表演的都是哪些人?大多是业余爱好者

记者在高跷队看到,表演者最小的11岁,最大的已有85岁,其中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占了相当数量。“我住在大明湖那边,已经退休了,就喜欢这个,所以就加入这个队伍了。”一名50多岁的女士告诉记者,她是跑旱船的,上年纪了跑一趟下来都有些喘,不过心里乐呵。

王超告诉记者,高跷队有40个人,平时都有自己的事儿,每年进腊月之后,他们就聚在一起排练、演出。他本人是搞建筑工程的,平时包工程,队里有专业的演员,也有一些退休的中老年人,大家共同的特点是喜欢表演。

兴隆三村民间艺术团团长张连水介绍,他们有四条龙,加起来有五六十个人,都是普通村民,基本都是五六十岁了,平时忙自己的,逢年过节就舞龙、扭大秧歌、敲锣鼓等。“平时每周的一三五,我们这些人就抽点时间出来跳舞、锻炼身体!”一队员说。

一天能挣多少钱?三十五十就不算少

这个忙活法,一天能赚多少?

王超告诉记者,他们的演出基本分几种:一是政府、福利院、部队等,带有强烈公益性质的,就给些东西什么的;二是企业单位小区等,纯商业的给两三千元不等。高跷队加舞龙舞狮、锣鼓等有100多人,一人一天能挣三十五十就算不少了。

张连水的艺术团挣得更少。他们多在附近仲宫等村庄活动,一场下来近1个小时,基本是义务的。有时也给点东西送点钱,从两三百元到五百元不等,一天下来一个队员能发10元钱就算不错了。

“我们表演,累得腿抬不动,嗓子冒烟,最看重的就是个乐呵。”王超说。

舞龙高跷还能表演多久?希望政府多注重保护民俗

“太费力气了!”张连水告诉记者,一场下来近1个小时,要真正想让一条龙“活”起来,脚下就得大动,手上就得勤快。现在一条龙,长18米,仅龙头就重6公斤多,没力气绝对弄不了。他们这个队成立7年了,从原先的6人发展到五六十人,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后继乏人”。毕竟目前舞龙的年龄都不算小了,他们非常渴望这个有着200多年舞龙历史的村能把这个项目继承、发展下去。

王超也有这样的担心。“跟以前比,现在这种队伍少多了!年龄也偏大!”他告诉记者,在市区里,他们的表演就是演出,是元宵灯会的主打节目之一,但在城郊、村里,老百姓管这个叫“迎灯”,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接灯”,非常郑重。“这是民俗,是文化,是济南人的底蕴啊!”他们说,现在政府也已开始注重对这种文化的保护,他们希望力度更大,措施更有效。

新闻推荐

带着您的“心里话”上两会本报联合济南政府网开通“两会直通热线”82886110

时报2月6日讯 (记者范俐鑫)新年伊始,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市政协第十三届第一次会议召开在即。从7日起,本报将联合济南政府网开通“两会直通热线”倾听民意,并将征得的民意在两会召开...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