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苏丹归来饺子压惊

济南时报 2012-02-11 15:36 大字

作者:郭尧摄

10日晚,潍坊临朐蒋裕镇东蒋裕村的宗嘉矗(中)跟父母在家中补上了团圆饭。至此苏丹被劫山东六位老乡都回家了。记者郭尧 摄

潍坊小伙宗嘉矗昨天23:00平安到家

宗嘉矗的三叔(左)看到侄子安全回来以后,开心地笑了。记者张刚 摄

刘继刚的父母抱出被子来晒晒,让儿子在家睡个踏实觉。记者刘天麟 摄

回来了,都回来了!

2月10日,6名在苏丹遇险的山东人都回家了。这其中,24岁的小伙刘继刚第一个冲破苏丹反政府军枪林弹雨,与其他16名工友躲在芒果林里,成功脱险,另外五人孙启军、刘丙运、韩文刚,韩文水和宗嘉矗在被劫持了10多天后,经过中国政府和各方努力,最终获救平安回国!眼中充满热泪,与家人紧紧拥抱,吃上热腾腾的饺子,团圆了,终于团圆了!对这些工人和他们的家人来说,最大的幸福就是平安回家,与亲人团聚!

终于补了一个团圆的年夜饭

――― 本报记者陪潍坊小伙宗嘉矗回家

□本报特派记者 魏巍 张丹丹 实习生 陈剑飞 发自潍坊临朐

10日20:20,济南遥墙机场接站区人头攒动。宗传国身体前倾,单手捂住面颊,双眼紧盯出站口,焦急地寻找儿子宗嘉矗的身影。“爸爸!”听到人群中突然传来熟悉的声音,宗传国转身飞奔过来,紧紧抱住儿子,两行热泪夺眶而出。23:00,经过3个小时的车程,宗嘉矗回到了潍坊临朐的家中。

老父等儿归来五落泪

第一次落泪:思念

10日14:00,宗传国从家里启程,与三弟一起,乘车赶往济南。18:00,记者与宗传国一行先后抵达济南机场。宗传国一脸疲惫,眼球布满血丝,看到10日本报刊登的照片,突然流下眼泪。他说,“我太想这孩子了!”

宗嘉矗2011年曾回国休假,2012年过年跟家里打了电话拜年,从那往后就再没联系了。“1月31日我接到他们公司的电话,说苏丹前线有战事,童童(小名)他们成了人质,人员都很安全,国家正全力营救。”

从那天开始,宗传国整天趴在电脑前,搜索事件的最新进展。“他们被解救出来那天,我看到童童了,衬衫系在腰间,穿得破破烂烂的。下飞机的时候,他们就换上了西服,应该是大使馆发的。孩子受苦了,好像瘦了不少。”

第二次含泪:愧疚

18:00,在候机大厅,宗传国经旁人劝说,吃下了一碗馄饨。“今天我啥没吃,也不觉得饿。吃下第一口,才觉得饿了。”这碗馄饨不仅是他10日的第一顿饭,也是这些天来的第一顿饭。

宗传国说,他对儿子有诸多亏欠,因为家里条件拮据,儿子上大学期间,每月只能给500元生活费,天天在家筹钱,孩子离家这些年,除了来济南上学那次,从来没有接送过孩子。“如果今天我再不来,就太对不起这孩子了!”言语间,老汉又红了眼眶。

第三次含泪:万幸

19:00,宗传国在机场接站处,给身在临朐的老伴打了个电话,“我到济南了,童童19:45的飞机,你别担心,在家等吧。”

宗传国说,7日宗嘉矗被解救出来,一共打过3通电话。第一通是7日23:30,在肯尼亚洲际酒店打的,第二通是9日22:00,在成都报平安,第三通是10日15:00,通知启程。“孩子快回来了,我这才觉得后怕。与孩子失去联系的日子,我始终相信孩子会平安,祖国会把他们救回来!”他再次红了眼眶。

“孩子妈妈每回哭,都躲到没人的地方,偷偷抹眼泪。我都知道。我扛不住的时候,也背着她哭。她也知道。我是个老农民,兼着镇上电影放映员,没啥文化水平,不会说话。千言万语就一句话,平安就好!”

第四次流泪:焦急

19:45,宗嘉矗搭乘的国航CA4527,延误10分钟抵达。宗传国与三弟已早早等在出口处。各家媒体架起长枪短炮,将两人的视线几乎完全封死。宗传国双手紧握,身体前倾,双眼直视正前方,生怕错过每一个出站乘客。

“各位旅客,从成都飞往济南的CA4527次航班已经到站了。请亲友们做好接机准备。”19:55,机场大厅发出广播。宗传国的眼圈簌地红了。“到站了吗?童童是不是要出来了?”宗传国扶着弟弟,声音微微颤抖。

“那个!高个!是不是我儿子?”指着出站口走出的年轻小伙,宗传国突然拔腿奔去,各家媒体顿时慌了手脚。“快回来!那不是嘉矗!你认错了!”宗传国的三弟赶忙出声。宗传国跑出好远才回头,“那不是嘉矗?为什么我看着好像他呢?”

第五次流泪:幸福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CA4527到站25分钟了,机上其他乘客鱼贯而出,却始终不见主角宗嘉矗的身影。宗传国的双眼,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脑门上全是汗。“他三叔,童童到了没,是坐这班机吗?”宗传国低声问道。

正在此时,在出口对侧突然有人喊道,“爸爸!”宗传国转过头来,跑了过去,一把抱住一个年轻小伙,喜悦的泪水夺眶而出!那个高大小伙,就是在苏丹历劫归来的宗嘉矗。

鲜花送给坚强的妈妈

10日23:00,经过3个小时的车程,宗嘉矗回到了潍坊临朐的家中。车还未停稳,门前就燃放起了鞭炮和烟花。看着满眼的烟花,宗嘉矗激动地说,能回家真好,现在最想做的就是把被劫持的经历忘掉。

鲜花送给坚强的妈妈

宗嘉矗的车还未停稳,门口就响起了鞭炮声,烟花也点亮夜空。他家开的小超市门口,挂着一个条幅,上面写着:“热烈欢迎宗嘉矗平安回家”。

亲戚朋友早已在门口等候,宗嘉矗的母亲眼里含着泪花,却一直在微笑。宗嘉矗下车后把在机场收到的一束鲜花送给了妈妈,并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从见到儿子后,宗嘉矗的母亲自始至终都在微笑,“干什么要哭呢?孩子回家是高兴的事啊,即使哭也只会在背后哭,不能让儿子看见。”

宗嘉矗说,下飞机后就没有看到母亲,母亲是一个坚强的人,一直在默默付出,觉得有些对不起她,所以就给她献了花。

终于补了一个团圆的年夜饭

从10日中午,宗母就开始包饺子,并且准备了鱼、虾、知了、丸子、排骨等丰盛菜肴,圆桌最中间是一盘饺子。“从得知回家的消息开始,就盼着这顿团圆饭,做的饭菜都是儿子最喜欢吃的。”宗母说。

大家坐定后,宗嘉矗最先给妈妈喂了一个饺子,随后又给爸爸、三叔、三婶等每个长辈都喂了一个。

宗父说,“今晚终于补了一个团圆的年夜饭。”

是否再去苏丹会慎重考虑

提起这次遇险,宗嘉矗说,他最难忘的是在被劫持的第4天,他们被反政府军武装队赶到山脚下的一个牛栏里,到处都是苍蝇,看不到希望和出路。尽管条件这么恶劣,同胞之间互相帮助,大使馆也打来电话,他们感到不是在孤军奋战,一直坚信能被救。

说起事发那天早晨的情形,宗嘉矗不愿多提。他说,当时正在床上休息,外面响起乒乒啪啪的枪声,1个小时后,院子里进来了七八个人,把他们赶到一起,之后就不停在赶路。

宗嘉矗说,回来之后,最想做的是尽快忘掉,不想留在记忆里。至于下一步的打算,他表示,现在先在家多陪陪父母,是否再去苏丹会充分考虑自己的安全,不想父母再担心。“现在就想好好睡一觉,多陪陪父母。”

儿子回来了,父母赶紧晒棉被

“这一路上,他肯定没有休息好!”

2月10日下午2点,德州武城的一个小镇,阳光很温暖。27岁的刘继刚有些悠闲地站在门口,他的父母则将几床棉被从屋里抱了出来,在铁丝绳上晾晒。儿子终于从万里之外的苏丹平安回家,老两口决定把被子晒晒,让儿子盖得温暖,睡得舒心。“这一路上,他肯定没有休息好!”刘继刚的母亲满脸笑意。

而就在两个小时之前,当她在小镇的汽车站牌处看到儿子刘继刚从汽车上走下来时,她忍不住哭了。虽然早已知道儿子平安,但内心里的那份关切仍让她有些控制不住。

女友从湖北辗转到北京接刘继刚回家

“永远爱你,谁都无法替代你”

今年8月,刘继刚就要和女友结婚了,他已在女友的老家湖北买了新房。“我是2009年11月下旬去的苏丹,这次让女友担心了。”

刘继刚的女友告诉记者,她1月28日给刘继刚打电话,没有人接。1月29日,她登上刘继刚的QQ,发现刘继刚的一位同事显示在线。“在线的是他同事的老婆,她告诉我,说刘继刚他们遭遇了意外。”到了晚上八九点钟,刘继刚给她打来电话,她这才知道刘继刚安全了。

得知他要回国,刘继刚的女友从湖北来到德州,随后赶到北京,将他接了回来。

相聚的幸福是很难用语言形容的。刘继刚的女友在QQ上的签名是:“永远爱你,谁都无法替代你在我心里的位置。”她将一些媒体拍摄的刘继刚以及工友获救后的照片贴在QQ空间里,署名是《永远的记忆》。

照片上,刘继刚和工友们开心地笑着。刘继刚的妈妈告诉记者:“在我儿子回国之前,我儿子的女朋友经常让我看这些照片,让我放心。”

(特派记者黄智义 发自德州)

爸妈,老婆,孩子,我回来了

――― 本报记者直击4名泰安工人与家人团聚

□本报特派记者 朱文明 黄智义 实习生杨雯雯 发自泰安

10日19:29,4名在苏丹被劫持获救归国的泰安工人孙启军、刘丙运、韩文刚和韩文水,乘坐D355次列车抵达京沪高铁泰安西站,孙启军第一个走下列车,韩文水和韩文刚搀扶着刘丙运紧随其后,他们迫不及待地奔向了出站口的亲人……

伉俪情深―――

刘丙运最想见独自带两个孩子的妻子

刘丙运是泰安肥城人,是29名被劫持工人中唯一受伤的,他一下车就被工友架上了轮椅。

刘丙运有两个孩子,大女儿今年10岁,小儿子今年才3岁,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这也是他选择出国打工的主要原因之一。下车后当被问及最想见的是谁时,刘丙运回答说是他妻子,他走后家里的孩子都靠妻子一人照顾,对此他感到非常内疚。

踏上故土,刘丙运告诉记者,他很紧张,也很高兴,因为马上就要见到家人了,现在他除了想见到家人以外其他事情都不想去想。

由于出站口没有直梯,刘丙运是被韩文刚推着从进站口出来的。刘丙运的妻子领着孩子飞跑过来,紧紧握住刘丙运的手,两人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眼里含着热泪。

患难之交―――

看着工友团聚了,韩文刚才去找家人

韩文刚和韩文水是堂兄弟,都是泰安天平街道办事处的居民。火车到站后,他们把刘丙运架下车并送到了轮椅上,而孙启军则帮忙拿着拐杖。随后,韩文刚主动承担了推轮椅的任务。

刘丙运一下车就说,他最想感谢的就是这3位工友,他们在自己受伤期间一直都在帮助着他。由于推着轮椅只能从进站口搭乘直梯离开,这中间消耗了许多的时间。韩文刚看到刘丙运与妻儿团聚后,这才急忙赶去与家人见面。

韩文刚有两个女儿,一个22岁,一个15岁。在进站口,小女儿韩敏远远看见父亲后,高兴地大叫了一声“爸爸!”韩文刚的脸上绽放了最灿烂的微笑。“奶奶还在家里等着,我们得赶快回去报平安。”一家人赶快向家中赶去。

舐犊心切―――

韩文水弯腰抱住9岁的儿子大哭

韩文水说,现在最想的就是自己9岁的儿子,父子俩已经有9个月没有见过面了。

19:35,韩文水从出站口的电梯里露出脑袋,他的妻子正领着9岁的儿子站在门口急切地向里张望。看到父亲的身影,9岁的孩子眼里闪出了泪花。

看到妻子和儿子,韩文水加快了脚步,通过检票口后,韩文水迅速放下手里的行李,一弯腰抱住儿子不放,父子俩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泪水,都放声大哭,站在一旁的妻子也默默地擦着眼泪。

这对父子抱在一起哭了足足有3分钟,完全忽视了围在一旁不断拍照和询问的记者们。随后,拿起地上的行李,一家三口走出了出站口。

就在这时,韩文水的妻子手机响了,是在家里焦急等候的老母亲打来的。她激动地说:“妈,人已经平安归来了,马上就可以到家团聚了。”

父子永别―――

出国时老父健在,归来时父已去世

孙启军是泰安市邱家店镇宋官村人,4年前出国打工,最近一次回家是在2011年9月2日,两个月后再次离家外出打工。

一下火车,记者就问他,是否惦记家里80多岁的老父亲?他的眼圈立即就变红了,“怎么不惦记,不过俺走的时候他老人家身体还挺好,回家就能见着了。”但他所不知情的是,他85岁的老父亲已经在9天前去世了。

在火车到站前,孙启军的哥哥孙启望告诉记者,他们的老父亲在正月初十那天去世了。弟弟被解救后向家里打过几次电话,但直到现在家里人也没有敢把这个事情跟他说,怕他一时接受不了。

在出站口等候时,孙启军的儿子抱着一件崭新的羽绒服,眼睛紧紧盯着电梯口,他说这是前段时间买的,怕父亲下车凉就带来了。孙启军出站后,他儿子立即将这件新羽绒服给他披上,彼此嘴里竟然都一时无语,眼睛却都红红的。

离开火车站后,孙启军一家四口和孙启望一家10多口人,开车来到一家水饺城,一顿特殊的团圆饭开始了……

□本报特派记者黄智义 发自德州

得知刘继刚安全了,未婚妻黄宇姣上网发了一篇日志,取名《永远的记忆》,希望铭记这段刻骨铭心的日子。(图中穿格纹衫者为刘继刚) 记者刘天麟 摄

当枪弹自耳边擦过,当炸弹在藏身的树林里响起,当持枪的大兵“咣咣”地砸门,当工友在奔跑途中摔倒……18个中国汉子坚信团结就是力量,在芒果林里坚守了两天。

当危机四伏时,他们还想着电脑里的重要数据和资料;当身陷重围时,他们分工合作,有人甚至爬到树顶放哨;当饥肠辘辘时,他们如工兵般匍匐前进,从苏丹反政府武装的眼皮底下“抢”出水和啤酒……在伟大祖国的帮助下,他们终于冲出枪林弹雨,绝地逢生。

2月10日下午,记者赶赴德州武城,采访了第一个冲出包围圈的中国汉子――― 山东小伙子刘继刚。

被劫之前

邻村有战事,47名中国人曾紧急撤走

刘继刚告诉记者,他是中水电集团七局工程部的一名员工。劫持事件发生在1月28日,而在1月27日他们就曾遭遇过一次险境。

1月27日晚上9点左右,他和工友接到上级领导通知,说附近有一个村子已被反政府武装包围了,到处都是枪声,大家应该撤离。

27日晚上9点30分,47名中国工人离开工地,来到10多公里外的一个地点,在一个房子里呆了一夜。“当时我们非常饿,一人发了两盒方便面。”

28日早上,得知工地还处于苏丹政府军控制中,于是他们回到了工地。

危险临近

以为苏丹政府军赢了,所以没跑

1月28日上午9点左右,工地四周响起枪炮声,苏丹政府军和苏丹反政府武装打起来了。两个火箭弹在附近的山上爆炸,随后机枪开始到处扫射。

当时,两辆皮卡车停在工地里,一些行李已被装在车上。身陷包围圈里,刘继刚和工友们赶紧躲藏。

1月28日上午10点多,八九名军人进入工地,让大家都到屋子里去。此时,刘继刚和很多工友还以为苏丹政府军赢了呢,便没有跑。

遭遇劫持

有人来砸门,随后29人被劫走

进屋后,大家都将门锁上了。“当时我们那个屋里有7个人。”刘继刚说。

1月28日上午11点左右,有人到处砸门。刘继刚透过门缝往外看,发现有军人在翻他们的行李,找什么东西。他这才意识到,刚才进入工地的八九个人是反政府武装分子。

过了大约半个小时,听见门外没有动静了,刘继刚这才打开房门。出来一看,发现工地的院子里已没有人了。他跑到食堂,发现这里有10多个工友。大家清点了一下人数,发现只有18个人了。“另外29人被劫持走了。”

刘继刚告诉记者,被劫的潍坊小伙子宗嘉矗是他的徒弟,“他来自其他地方的一个分工地,1月28日那天刚调到我们工地来。”

抢救资料

反政府军在几米远外,赶紧躲床下

在食堂清点完人数后,大家一人分到了一罐八宝粥。刘继刚突然想起自己的笔记本电脑里还有重要的数据和资料,于是跑回宿舍去拿电脑。“我在宿舍卫生间里上了趟厕所,然后拿着电脑想出门。刚将门开了一道缝,就看见三个反政府武装拿着枪朝我走来,我距离他们也就几米远。我感觉他们应该看到我了。”

刘继刚赶紧锁上门,躲到床底下。不久,他听见有人在门外砸门。“一共砸了两下,然后没动静了。”

惊险会师

看到那双旅游鞋,赶紧用手抱住

又过了30分钟,刘继刚正想从床底下爬出来,突然又听见有人推门。

门没被推开,一个人打开窗户,跳窗进来了。刘继刚吓得心砰砰直跳。

脚步声越来越近了。突然,一双旅游鞋出现在眼前!那是工友们经常穿的鞋,他意识到这是自己人,赶紧伸手抱住了对方的腿。“对方吓了一跳。随后,我爬了出来,发现来的人是我们的外语翻译马卫东(音)。原来,他是来拿衣服的,因为他的衣服里装着很多重要的资料。”马卫东很诧异,说其他人早已撤退到附近的树林里去了。

分工合作

一位同事自告奋勇当“哨兵”

担心被反政府武装发现,刘继刚和马卫东商量,要么藏在院子里的一个集装箱下面,要么跑到附近的树林里去。

两人决定见机行事,先悄悄地来到院子里。见四周无人,两人赶紧往工地南侧的树林里跑。工地和树林之间有一道铁丝防护网。刘继刚边跑边将电脑扔了过去,随后踩在一块木板上,跳过防护网,进入树林。他说,防护网很高,平时根本跳不过去,他也不知道是怎么过去的。

再次清点人数,未被劫持的18个人在这里重逢了。树林里有很多芒果树和臭梨树,大家分工合作,以树木为掩体躲避起来。一位同事很勇敢,自告奋勇地当起了“哨兵”,爬到一棵树上,监视工地上的一举一动。

虎口夺食

潜回工地,抢回来一箱啤酒

此时,工地已被反政府武装占领。“不时地有人在工地上走动。我们还听到了放电视的声音,我们撤退时,电视是关着的。”

转眼到了1月28日晚上,大家又饿又渴。一个姓韩的项目经理决定虎口夺食,带领几个工友潜回工地找吃的。“当时刚过年,总公司刚送来一批物资,有吃的和喝的,放在工地院子里的皮卡车上。大家派了几个人,像工兵一样用老虎钳子剪断铁丝防护网,爬了进去。大家一共潜进去三次,抢回来一箱瓶装水和一箱无醇啤酒呢。”

有了这些物品,再吃一些野果子,大家坚持了下来。

救兵来了

穿越那片被枪弹封锁的沙土地

1月29日凌晨4点,18个中国汉子在一起商量,是冲出树林,还是继续等待救援?经讨论,大多数人觉得应该等等。“工地三面环山,山上都有反政府武装,一旦我们冲出树林,很容易被发现。”

1月29日中午12点左右,周围的山上响起了迫击炮的声音。过了半个小时,大家接报:“救兵来了。”

下午两三点钟,一队武装来到小树林,用当地话大喊。“我听出来他们喊的是‘中国人,中国人\’。”来的是政府军。

刘继刚第一个从树林里跑了出来。政府军往山上开枪,掩护刘继刚和工友们撤退。小树林外面有一片沙土地,不时有子弹飞过。穿越这片沙土地,刘继刚一直跑了大约3公里,终于到达安全地带。“我们第一批跑出来了14人,随后又被救出来3人。还有一个工友失踪了,后来证实中弹身亡了。”

【背后故事】

祖国是力量:开一部手机和大使馆联系

就在刘继刚以及工友们在树林里坚守时,祖国也在积极寻找并营救他们。“为了不浪费电,我们只开了一部手机,随时和大使馆以及我们公司的北非总部保持联系,其他手机则一律关了机。”

树林里的蚊子很多,刘继刚身上被咬得到处都是疙瘩。但他和工友们心里有一股力量,那是来自祖国的力量。“有祖国做后盾,我们一定能死里逃生。”

感谢有“你”:突围途中,他返身拉起工友

刘继刚告诉记者,在奔跑途中,有一位工友摔倒在地,喊他:“小刘,拉拉我。”他赶紧跑回去,把工友拉了起来。然后,大家接着跑。

1月29日下午四五点种,刘继刚等人乘坐苏丹政府军的直升机到达欧拜伊德。1月30日,他到达喀土穆。

在向记者讲述他的经历时,刘继刚拿起笔,在记者的笔记本上画了一幅地形图。指点着地形图,他说,这次能够脱险,靠的是团结的力量,靠的是祖国的力量。

新闻推荐

“时报剧迷团”推出“2月热剧鉴定报告”《誓言今生》:“大闷片”还是“家庭谍战剧”?

作者:周全□本报记者 周全在《潜伏》、《黎明之前》、《悬崖》等谍战剧纷纷在卫视荧屏大火之后,2012年2月,一部新的谍战剧《誓言今生》登上了央视一套这一黄金平台独播。该剧导演是《黎明之...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