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滨河新区打造济南“北跨”桥头堡

济南时报 2012-02-21 20:26 大字

图一:天桥区正在经历着“脱胎换骨”的变化,图为顺河片区近年来新建的一些居民楼。记者王锋 摄(资料图片)

图二:天桥区明湖西路附近的一处棚户区经改造后面目一新 记者王锋 摄(资料图片)

□采写:本报记者 刘有杰 汤启卫 统筹:孙华

加快建设三大新区,是“十二五”期间济南市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主要内容。“一城三区”布局中,“一城”主要是指100多平方公里的主城区,以旧城改造为主;“三区”包括120平方公里的西部新城、210平方公里的东部新区和120平方公里的滨河新区。

滨河新区,则以“构建发展新空间、创造宜居新生活、塑造泉城新景观、实现风貌新传承、打造北跨桥头堡”为主要目标。

大拆迁,大建设,大发展―――

滨河新区:再造一个“新天桥”

曲折蜿蜒的小清河像条精心雕琢的玉带,面貌一新展示在世人面前;缓缓流淌的河水似乎为天桥带来无限活力,清澈见底让人向往。围绕小清河规划的滨河新区,将在未来几年屹立在济南北部。

滨河新区打造“泉城玉带”

2月5日,在小清河五柳闸边,最低零下8℃的气温,使街上的行人缩起了脖子,鼻子冻得红红的。两只鸭子旁若无人地在水中嬉戏,自小清河改造基本竣工后,河岸两边的人对这一景象早已习以为常。

60多岁的李平顺一直非常关心小清河整治,在他的儿时记忆中,小清河非常清澈,商船往来繁忙,成批的船在码头上装卸货物。下雨后和小伙伴们捉鱼捕虾是这位老人最美好的回忆。随着工业发展,一大批工厂搬到了小清河两岸,工业污水直接排到小清河中,水面上开始漂起油花。之后,小清河简直变成了臭河。

和其他人一样,李平顺感觉小清河沿线修得像公园,但河两侧的建筑十分不协调,到处都是破屋烂瓦甚至废墟连堆。这位老人不知道,未来几年这里将崛起一座依托小清河的新城区――― 滨河新区。

“小清河一度成为‘小黑河\’、‘小臭河\’,制约了两岸的发展。现在河水又重回清澈,将会影响和带动周边发展。”天桥区区委书记毕筱奇对记者说,小清河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对沿河地带的带动和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城市发展有一条规律,就是依河兴城、城市因河而建,很多有名的城市走的都是这个路子,滨河新区也要走这个路子。”毕筱奇说,对天桥区而言,最大的发展机遇就是滨河新区的开发建设。

济南市委、市政府自2007年11月6日正式开启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先后启动一期、二期工程,将小清河周边东至东绕城高速、南至北园大街及工业北路、西至二环西路、北至黄河及济青高速公路,总占地面积约120平方公里区域列为济南城市发展空间拓展的主要区域之一,目标直指环境优美、交通便捷,产业聚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河新区。

从此,在济南城市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滨河”的概念,济南从此正式进入“滨河时代”。如果说经十路是泉城济南经济发展的一条南部“金廊”,小清河则是一条北部“玉带”。

滨河现代气息崭露头角

2月6日,在泺安路一大型房地产项目内,数十栋小高层拔地而起,小区内基础设施配套基本健全,第四期楼盘销售正在进行中,均价为7600元/平方米。整个小区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可入住2000多户业主,今年5月份即将迎来第一批入住的业主。像这种正在建设或即将建设的小区,天桥区还有很多。房地产项目被看做是天桥滨河新区未来发展的主要动力,“十二五”期间,天桥区争取房地产开发累计达到10000亩,完成建设面积1300万平方米,实现房地产投资600亿元。

济南市规划局局长王新文曾以“清河流长,新区起航”为主题,对小清河滨河地区进行解读。滨河新区的核心范围东至历黄路,南至北园大街,西至顺河高架路,北至二环北路,与天桥区的核心位置重合,面积为45.6平方公里。

滨河新区被形容为“北园大街以北、黄河以南的城区”,建设目标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品位,加快落后企业外迁转移,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重点突出商贸物流、休闲旅游、文化传媒、商务办公和商业居住等功能,打造新的城市发展带、景观旅游带、生活旅游带,构筑北跨桥头堡。”

天桥区区长李洪海对此区域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此区域规划建筑面积近5000万平方米,而目前整个天桥区建筑面积不到2700万平方米。“从这个方面来说,这一区域是我们实现新跨越,再造新天桥的主要载体,是整个滨河新区的核心区域。”李洪海说,此区域规划的商业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0%-25%,用以发展现代服务业,整体提升天桥区的经济结构。“目前,服务业占天桥区经济总量的70%左右,但现代服务业在服务业中的比重只有40%左右。借助滨河新区开发建设的机遇,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将大大提升。”

老城区提升改造渐换新颜

滨河新区的建设振奋人心,老城区的改造也不能落后。

2月7日,天空一改前几日的阴霾,晴空万里。在高楼林立的小区内,赵丽霞带着2岁的孙子在楼前的空地上玩耍,自从去年搬进北坦片区回迁房后,赵丽霞用“做梦也想不到”形容居住在此的感受。济南最低洼的地方在天桥,天桥最低洼的地方在北坦。以前北坦都是低矮潮湿的棚户区,每次大雨,这里都会有很深的积水,甚至引发河水倒灌。2007年7月18日,赵丽霞家的积水一度达到1米。

其实,不只普通居民有这种记忆,天桥区的政府官员对此也感触颇深。李洪海对记者说:“在棚户区改造之前,一遇上大雨、暴雨,棚户区居民的日子就不好过。一到下雨天,整个城市就像洗了澡一样,而‘洗澡水\’都流到了天桥这边,棚户区居民家中很容易出现积水。”

但自从棚改之后,这种现象消失了。2007年,作为济南市委、市政府当年的中心工作之一,省城棚户区改造全面启动。当时省城二环路以内集中连片棚户区的建筑总面积约196万平方米,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这些棚户区大都建设年代久远,房屋破旧,低矮潮湿,安全隐患大,居民生活极为不便,加快改造刻不容缓。天桥区当时负责的棚改片区达到17个,涉及2万户居民,总拆迁面积达100多万平方米,占到全市棚户区改造的一半多。“当时流传一句话,‘济南棚改看天桥\’,天桥区的棚改任务可见一斑。”天桥区旧城改造指挥部负责人延磊说。

为了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天桥区成立了旧城改造指挥部,根据规划,天桥区将新建140余万平方米回迁楼用于居民的安置。随着棚改工作的有序推进,截止2011年底,已有6000余户居民入住新居。

目前,棚户区改造已在收尾阶段,该区旧城改造指挥部将把工作重点转到启动危旧楼房改造上,并加快安置房在建项目建设,尽快启动警校片区、北关角楼二期和宝华、官扎营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建设。“争取让每位棚户区和危旧楼房居民都能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延磊说。

壮大产业夯实城市建设基础

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的提升,都离不开坚实的经济基础、财力支撑。未来五年内,天桥区提出“围绕重振工业雄风,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的发展目标。

天桥区将下大力气优化药山科技园的产业结构。经过多年的发展,园区虽已初具规模,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园区内企业不少,但质量不高、规模不大,有支撑和拉动作用的企业不多,税收50万元以上的企业只有11家。原来园区内家具企业多,这些企业占地不少、纳税却不多。如何集约利用土地,使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的效益,成为园区发展的新课题。

“我们已经下了决心,将那些经济附加值低的企业淘汰掉,引进高精尖企业。”天桥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对园区一些传统产业分批分期予以“腾笼换业”,将这些企业实施搬迁或嫁接改造。

济南化工产业园是天桥区未来重点打造的工业园区,该园区规划面积21.8平方公里,目前投资12亿元,并加挂“济南新材料产业基地”牌子。

“与山东大学、中国化工集团战略合作,国家胶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落户园区。裕兴化工整体迁建提前完成,10万吨钛白粉项目全部达产。”该园区管委会主任赵新生对园区未来发展颇为自信,尤其是去年,总投资30亿元的20万吨碳四深加工、天诺光电新材料等10个新型工业项目集中签约入园,为园区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济南化工产业园是天桥区“北跨”迈出的重要一步,如果签约项目顺利达成,可实现年销售收入近200亿元,利税25亿元,增加就业岗位近千个,有效带动济南市黄河北部地区经济发展。“低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是我们未来发展的目标。”赵新生说。

一栋筒子楼的拆迁梦

2月7日清晨,堤口路80号的一栋筒子楼里,徐玉芬从疲惫中醒来。刚刚结束的梦中,她与那只老鼠僵持了一夜,不管她如何追打,都无法将它赶出屋去。这个梦让徐玉芬有些沮丧,接下来的发现更让她恼怒:夜里那只老鼠又出来捣乱了,墙角的大米袋子被咬破了,米粒洒了一地。

周围的棚户区被拆掉后,老鼠、蟑螂之类的祸害就逃进了这栋筒子楼里。这栋楼是济南搪瓷厂的宿舍楼,宝华片区拆迁之后,它就显得格外扎眼。它被包围在一片繁华之中,北面是大润发超市,南面是新建成的高楼,西面的空地上不久后也将有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唯有这栋破旧的红色砖楼,在阳光照不到的角落里叹息。

如今,天桥区提出大力推进“老城区、滨河新区、北部新城区”三大区域开发建设,筒子楼里的住户又看到了希望。

母子共住20平方米的房子

7日9:00,济南天气寒冷,路上行人的脚步比平时快了一些,他们捂紧衣领,顾不得观察路边景物。但是,在堤口路80号路段,一栋红色砖楼还是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目光。这栋楼是济南搪瓷厂的职工宿舍,它实在太破旧了,以至于称它为筒子楼都有些勉强。

老鼠和蟑螂还算不上拆迁带给这栋筒子楼的最大影响。这栋楼修建于上世纪60年代,墙上还隐约可见属于那个年代的口号、标语。25岁的张军曾经听父母说过,这栋楼由仓库改建而成,所以三层楼之间的高度差明显大于普通楼房。

记者观察到,这栋楼上住了48户人家,其中,三层27户,二层21户,一层则是仓库。楼道狭长昏暗,两边堆满了各家的锅碗瓢盆、煤气罐等杂物。楼道的尽头是厕所,粪池里的秽物淌到了地面上,散发出阵阵恶臭。

突然,记者打了个寒战,一阵寒风不知从哪儿吹进了楼里。“外面冷,进屋坐吧。”张军邀请记者。但是,记者发现,屋里的温度与外面并没有多大差别。这间20平方米的屋子便是张军家的全部空间。屋里摆着两张床,北面的那张是张军的,南面的那张则是徐玉芬的,中间没有任何隔挡。张军和母亲已经习惯了这种布局,这是他们不得不接受的现实。但是,每当有外人问起,他们还是会有些尴尬。

意识到屋里有难闻的异味,徐玉芬赶紧打开窗户通风。窗户虽然朝南,却引不来阳光。两栋高楼矗立在南面不足30米的地方,其中一栋32层,一栋21层,阳光在它们那里止步。

期盼城市的发展惠及每个人

那两栋高楼是宝华片区的回迁楼,徐玉芬原以为,自己和筒子楼上的邻居们也能搬到这两栋高楼上,或者宝华片区其他的回迁楼,他们憧憬着在那里开启新的生活。

但结果让他们大失所望,拆迁只拆了周围的那片棚户区,却没有拆这栋筒子楼,他们乔迁新居的梦想落空了。

张军的父亲已经去世,只剩他和母亲在那间逼仄的屋子里相依为命。虽然长得高大帅气,但张军一直没有谈女朋友。“有哪个女孩愿意跟我在这样的地方生活?”搬到这栋楼上时,张军在上初中,那正是一个自尊而敏感的年龄,他从来不敢请同学和朋友到家里玩。一旦有人问起他的家庭住址,他就会脸红,回答得含混不清。

张军说,他也搞不清自己的性格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受这栋筒子楼的影响。“但可以确定的是,离开这里才能改变命运”,他对记者说。

曾经一度,张军想自暴自弃,任凭现实将自己吞没。那段时间,那间20平方米的小屋里经常传出母子俩的争吵声,而后是母亲的哭泣,儿子的沉默。

但是,最近张军又看到了希望,他从报纸上得到消息,天桥区提出大力推进“老城区、滨河新区、北部新城区”三大区域开发建设,把“提升老城区”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落实。这让张军和邻居们感到振奋,“我们就属于天桥区的老城区,那这栋筒子楼应该能被拆掉了吧?我们的生活会不会跟着老城一起提升?”

天桥区旧城改造指挥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他们将逐步拆建这些危旧房,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让城市的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人。

新闻推荐

“尾婚族”心迹坦露:狂欢是一个人的孤单

资料图片上周,本刊率先提出“尾婚族”的概念,并采访了省城被剩下的适婚青年。刊登后,引起读者的强烈反响。记者跟进采访,试图还原“尾婚族”独特的生活状态。统计数据:全国适龄未婚的青年约5...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