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进货到打烊,你不知道的超市24小时

济南时报 2012-01-18 16:15 大字

图依次为:在收银区,记者董莉(右一)帮助收银员打理顾客购买的商品。

17日8:30分,记者李松(左)帮助采购员张传林把采购来的蔬菜运到加工区。采购员严把采购蔬菜的质量关。

本版照片均由记者张勇 摄□本报记者李松 董莉 苏冉

17日,本报刊发的《济菜进京,一夜疾行八百里》的报道在读者中引起反响。济南的菜在外地受欢迎,咱济南人吃的菜又是来自哪里呢?对此,记者在“时报记者新春走基层”活动中,选择了在济南拥有大型超市数量最多的华联超市,体验了蔬菜采购、货物销售的全过程。

记者发现,叶菜主要来自济南周边地区,菌类和芸豆等细菜类主要来自外地,比如河北唐山的香菇。而华联超市的“农超对接”采购基地设在商河、济阳以及德州的齐河、禹城等地。

目前,济南有近40家大型超市。春节临近,很多超市已人满为患,接近满负荷运转。但即便是经常逛超市的市民,也不太清楚超市的运转流程和员工的工作。

体验后我们发现,对一家超市来说,24小时里,大多数时间都满负荷在运转。同时,华联超市是济南“农超对接”的样板,从中也让人思考“农超对接”对降低菜价的作用。

8小时记者身份:超市采购员

1:30 看菜

一家一家对比菜品,“捕捉”最新鲜的本地叶菜

17日凌晨1:30,记者一行三人来到匡山蔬菜批发市场时,天空还飘着小雨点,农历小年的鞭炮声刚静下来。这时,华联超市生鲜加工中心经理陈强和几名采购员已经先到了。

出摊的菜贩子并不多,只有为数不多的几辆货车停在路旁。“本地菜刚开始上市。”已有十多年采购经验的陈强说,蔬菜采购一般从凌晨1点多钟开始,到清晨6点多钟结束。“每天最先进入市场的是济南周边地区的菜农或菜贩子,他们主要卖叶菜。”陈强说,大约在凌晨3点半以后,外地蔬菜开始进入市场,主要是菌类和芸豆等细菜类。为了每一类菜都能买到最新鲜的,他们一般从第一批本地菜上市开始就进入市场,挨个摊对比价格和菜品。

陈强带着记者挨家挨户对比本地叶菜。在一个卖油麦菜和香葱的摊位前,采购员张传林先是打着手电筒仔细端详菜品品相,在确定是当天刚刚采摘的新鲜蔬菜且卖相不错后,张传林开始问价。“香葱怎么卖?”来自小金庄的摊主崔先生表示,5元一斤,不讲价。一番砍价后最终以4.8元一斤成交。张传林在采购单上的香葱一栏划了一个对号,并注明了采购数量和价格。

随后,记者一行转了近二十个摊位,采购员对每种蔬菜都要仔细查看菜品品相。在比较四五家济阳西芹后,采购员发现菜贩李先生家的每根芹菜大小均匀,色泽饱满纯正,品相质量俱佳,最终以2.2元/斤的价格再下一单。

4:30 买菜

3个小时转遍所有摊位才下单,就为找到性价比高的菜

凌晨2点30分,批发市场内的人气逐渐旺起来。陈强说,每天这个时间段外地菜就开始上市,所有摊位都得走一遍。

在一个香菇批发摊前,陈强用手电筒照着,用手摸了摸菇伞后作出判断――― “昨天的”。“新鲜的得等一会儿。”来自禹城的摊主季先生说,“老主顾了,是内行,新不新鲜一看就知道”。季先生介绍,目前济南卖的香菇基本是河北唐山产的,他刚从唐山发了一车货,预计再过俩小时到济南。陈强决定等新货。

凌晨3:00左右,记者和陈强一行大约转了10几个外地菜摊位,但只选购了三四种蔬菜。

4:00,唐山香菇终于到货了。陈强对香菇质量非常满意,要了1650公斤,“两个多小时没白等”。

4:30左右,陈强和同事开始下单了,回头找到认为菜的性价比高的摊位。

到清晨6:30,他们已经采购了山芹、香葱、香菇、芸豆等菜,并开始装车,“还得留人继续采购”。

8:30 加工

捆扎蔬菜有“标准重量”,而且确保无腐烂

随后,记者跟随采购人员到达位于广友茶城的生鲜加工中心,这时已有从济阳等地采购车到达了。负责收货、分拣等工作的人员还没有上班,大家终于可以坐下来喝杯热茶了。

不到8:30,这里的工作人员陆续到位。记者和工作人员一起把菜卸下来,一车没卸到三分之一,记者已经感觉吃不消了。称完重并经收货员验收后,菜被分批分类运到各包装区进行去叶、包装等加工。

七八位专门从事包装蔬菜的工作人员开始工作。不同工作区的墙上贴有相关的要求,比如,捆扎要求“每把蔬菜在0.8到1.2斤之间,确保无腐烂无夹心”,包装要求“将挑拣后的根茎商品或水果按每盒400克到450克标准进行包装,将包装后的商品平放或斜放整齐排放周转箱内”等。

在油菜加工区,记者看到,一位工作人员把油菜的根剪掉,另一个工作人员接过来,先拆开大包装,去掉黄叶,每次拿起几棵重新包装,“8到9棵,差不到就是一斤。”记者在工作人员手把手的指导下开始尝试包装蔬菜,但无论是速度还是质量都不合格,只好放弃。

10:05卖菜

菜上了架工作还没结束,新一轮的24小时又要来了

早上9点10分,华联超市广场店所需要的菜已经备齐。经过一系列手续,第一辆满载蔬菜的货车开始向超市配送。

10分钟后,货车停到了华联2店的收货区。经过验货等程序,早上9点55分,用了一整夜采购、加工的首批蔬菜终于摆上了货架。10点05分,顾客陈女士从中选购了一把济阳西芹,最新鲜的当天蔬菜终于到了消费者的菜篮子中。

陈强还不能马上睡觉。华联每周给菜贩子结一次账,周二正好是账目审核日,一周的采购费单据需要他尽快签字,然后上交,两三天之后,就能把钱打到菜贩的账上。

“从明天开始,晚上12点就得到市场,采购人员、加工人员也得增加。”陈强说,随着春节临近,蔬菜销量会直线上升,不增加力量,可能会跟不上趟。

16小时记者体验:超市“打下手”

6:00

补货、查签、摆货品,各路人马“打前站”

清晨6:00,距离华联超市广场店正常开门迎客还有两个小时。记者来到超市时,这里早已灯火通明,不少员工已经开始忙活,为正式营业“打前站”。“不少柜台还等着补货呢,一耽误就影响销售了。”在超市一角的收货部,收货员陈珂珂一刻也没闲着。虽然外面还漆黑一片,但一箱箱、一袋袋水产品、糕点、熟食、鲜肉、蔬果陆续被运进店内,有的先送到冷库,有的直接进了柜台。货来了,各个柜台的销售员、理货员就开始忙活起来了。

大约7:00左右,生鲜区的理货员也已到位。塑料袋够不够、价签和货品能不能对上号、电子秤上的价格错没错,这些看似很小的事,在理货员那不能有一丝马虎。

10:00

首个“小高峰”来了,收货员一路小跑“收货”

随着开门营业,白天的“战斗”也打响了。10点左右, 陈珂珂迎来了一天里最忙的一段时间,记者决定先去他那“搭把手”。“6点开始只是一小批,8点左右送一些低温牛奶,从现在开始,大批供应商就到了。”陈珂珂一样样地接货、验货。“比如这批核桃乳,收货员要看数量对不对、保质期是什么时候、运送中有没有造成‘外伤\’等等,每一关都得瞪大眼睛。”

记者初来乍到,一时间还真帮不上忙,只能站在一边看着。“每年这时候都是最忙的,”陈珂珂说,自己和5位同事已经全部上阵,“平常每周大家还能轮换休息,现在是超负荷运转,没人好意思请假,而且这个阵势也不允许啊!”

12:00

几乎每分钟结一单,收银员点钱到手酸

从收货部出来,已经差不多中午12点了。记者看到,这时的超市收银台已经排满了结账的顾客,收银员金燕正忙得不可开交。因为超市有规定,非工作人员不能收银,记者只好给金燕当起了“助手”。“你好,请问有会员卡吗?”在长长的队伍前,有着近6年收银经验的金燕时刻微笑着提醒顾客,然后麻利地对商品扫描、核对、找零、打包。

快到下午1点了,终于轮到金燕吃午饭了。记者简单统计了一下,约1个小时内,金燕结了近60单,几乎每分钟一单。即便是平常购物量少的时候,这个速度也不容易达到。看着记者不停揉胳膊,她笑着说:“我刚上班时也这样,胳膊酸,腿也肿,现在好多了。”

16:00

第二个“小高峰”来了,理货员一会也闲不下

稍事休整,记者又来到蔬果区。35岁的尼法强刚刚从冷库推了一车黄瓜和藕过来。“哪里缺货了,我们补;哪个货架乱了,我们整理;顾客到了收银台,却不想买货了,我们接收。”尼法强一边把黄瓜摆上货架,一边告诉记者,顾客挑拣后,总会剩下一些品质不好的,理货员很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随时“出清”。而且要把黄瓜朝一个方向摆放,青椒也是一个道理,这样看起来“卖相”更好些。

刚摆完黄瓜,见蘑菇和芹菜的堆台又矮了一截,他赶紧去冷库补货。“这一来一回,少说也有一里地。”尼法强说。

尼法强告诉记者,他的老家在商河,在武汉当了10年押钞员,前年开始在华联超市当理货员。“女儿7岁了,父母也都60多岁了,今年最大的心愿就是回家过个团圆年,但除夕总得有人值班吧。好不容易跟父母做通工作了,今年除夕夜只能一个人吃饺子了。”尼法强安慰自己说。

21:30

超市打烊了,但“扫尾”工作还要半小时

忙活一天了,眼看就到晚上9点半了。但超市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闭店了,还有很多人要忙活一阵才能下班。”

在每个收银台,都有一些被顾客“遗弃”的商品。接金燕班的小赵告诉记者,这被他们称为“孤儿”。“快收班的时候,我们都要把这些‘孤儿\’放到统一的‘孤儿区\’,等着各个货区的理货员来‘认领\’,再摆回到相关货架。”小赵说。

记者看到,随着最后一拨顾客散去,尼法强和同事也开始忙着备明天的货。“土豆、地瓜、山药这些耐放的菜,都要提前一天晚上摆好;西兰花、芹菜等不好放的菜,第二天一大早再包上保鲜膜,否则到时事太多,根本忙不完。”尼法强说。

等他忙完,记者看了看表,已经接近夜里10点了,这时候的超市已经完全安静下来,忙碌的一天结束了。 (记者李松 董莉 苏冉)

【记者手记】

拉低菜价,“农超对接”应再加把力

当我们从匡山蔬菜批发市场把刚采购的蔬菜,运到位于广友茶城的华联超市生鲜加工中心时,两辆装满菜的车已停在收货区。原来这两车菜是超市从周边的采购基地采购的,两个采购基地都是采取与当地农业合作社合作的形式建成的。其实,当我们在匡山蔬菜批发市场时,华联还有采购人员也在其他地方做同样的事情。

这就是华联超市近年来大力发展的“农超对接”。“农超对接”是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可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从2008年成立生鲜加工中心起,华联超市开始尝试“农超对接”,目前已在商河、济阳和德州的齐河、禹城等地,与当地的农业合作社合作,建立采购基地。

这种模式的好处已经显现。比如,17日匡山的西芹批发价每斤一般在0.55元到0.60元之间,而他们从济阳拿到价格是0.45元;娃娃菜当天在匡山的批发价每斤一般为1.8元左右,华联17日采购的不是一个品种,价格仅为每斤1.2元。

为什么超市不全部通过“农超对接”采购蔬菜,还要半夜到市场一分分地砍价?

华联超市生鲜加工中心经理陈强说,实际操作中,“农超对接”也有难处。比如,唐王的反季菜无论是品种还是数量都不足,无法满足超市需求,只好从市场上采购一部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当地的种菜技术和大棚投资跟不上。同时,作为超市,他们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建立足够多的采购基地。

“农超对接”是好东西,但还得各方都加把力。 (记者李松 董莉 苏冉)

新闻推荐

走哪儿堵哪儿:节前泉城变堵城

权威发布济南交通已经没有早晚高峰■10时到21时车流一直处于高峰 预计拥堵要到腊月二十九■主次干道都处于超饱和状态,好多路段几乎成了停车场车流量越来越大,济南的主次干道完全处于超饱和状...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