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济南冬天喜欢做酥锅“酥”字是从何而来呢
作者:张丹丹
杨梦/绘
□见习记者 张丹丹
时报Q友“狗纸”:每年到了收获白菜的季节,家里人就开始张罗着做酥锅,在瓷坛子里“酥”各种东西。吃到上小学的年纪,我才知道这酥锅的“酥”字是这样写。不过酥锅酸溜溜的,除了藕以外,吃起来绵绵的,口感并不酥脆,这“酥”字是从何而来呢?
见习记者张丹丹答复:酥锅发源于淄博博山,醋熘味流传到济南,一举就抓住了全城老小的味蕾。
记得小时候,每到冬天下白菜的时候,家里就会搬出瓷盆或砂锅,买好各式新鲜食材,集结大量有经验的“劳动力”一起制作酥锅。一般说来,要在锅底铺好洗净的大骨,再分层码放鸡肉、鱼肉、排骨、海带、藕块和豆腐等原料,每层分别撒上葱、姜、精盐、花椒面等调料,顶层用厚实的白菜帮封口,倒上酱油、醋、白糖和料酒。先用急火煮沸,再用文火熄汤,烹煮8到12小时就可以了。
煮好的酥锅,趁热吃是道炖菜,放凉再吃是道冷盘,集合了酸咸甜香的口感,风味格外与众不同。酥锅的“酥”字由何而来,民间也流传着不少说法。
其中一种说法是,酥锅原名是叫“苏锅”。相传清朝初年,在博山县颜神镇,一个名叫苏小妹的女子,最先想到醋煮“大杂烩”的法子,因此当地人将其命名为“苏锅”。后来在流传过程中,“苏锅”被误写为酥锅,就这样以讹传讹地传开了。
另外一种说法是,酥锅原本叫做“素锅”,老百姓家里穷,买不起大鱼大肉,泡在坛子里的都是白菜、豆腐,只能铺点猪骨头“提油水”,一大锅菜基本都是素的。
酥锅的“酥”字是从哪儿来的呢?记者咨询了济南大学历史与文化产业学院的一位老师。她表示,酥锅因何得名,民俗家有不少说法,目前得到较多认同的观点是,酥锅的“酥”字指的不是酥脆,而应当被理解为酥烂之意,突出酥锅鱼酥肉烂的口感。
新闻推荐
济南西站读报,可投币自助旅客可买到《济南日报》《济南时报》《都市女报》
作者:赵云龙谢永亮摄“尽量选择最佳行车路线,不让乘客花‘冤枉车费\’!”11月30日上午,在济南西站广场,数十名的哥的姐在“和谐西站、文明交通、出租先行、从我做起”的横幅上签下自己的姓名,并当...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