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远文集》出版座谈会上,专家、学者高度评价和缅怀了著名作家任远的为人、为文,以及在培养文学新人方面所作出的贡献―――用大爱,守望济南文化
作者:钱欢青
1982年,任远在济南日报编审稿件。 资料照片
2011年11月21日,是著名作家任远逝世10周年纪念日。任远生前曾任济南市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等职,并曾长期在济南日报工作。今年8月,《任远文集》三卷本由济南出版社出版。11月16日,《任远文集》出版座谈会在济南召开。来自省市文学界、新闻界、出版界的十几位专家、学者,以及任远的家人共集一堂,深切缅怀任远的为人与为文。座谈会开始前,任远家人还向省、市图书馆赠送了《任远文集》。
与会专家认为,任远是一位忠厚长者、谦谦君子,无论是文学创作、扶持济南本土作家,还是研究济南历史、文化,他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守望济南文化――― 很多作品成为写济南山水的经典
任远的作品绝大部分描写济南的历史、名胜、人物、风俗和四时风光,反映济南普通人生活、感悟和喜怒哀乐。他充满了对济南这个城市的爱。济南市社科院原副院长荣斌认为,任远是“济南文化忠实的守望者”,“任远先生对济南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就看过他写柳埠的散文,我认识柳埠、喜欢柳埠就是受任先生那篇文章的影响。还有,为了寻访徐志摩的遇难地,任先生曾经自己坐着火车到大杨庄去寻访,然后又到炒米店访问当地的老农,认认真真地把当时的情况一笔笔地记下来。”
张柯认为:“任远先生写的许多济南山水的文章成为济南山水文章的经典性作品。他对徐志摩遇难地的探寻等文章丰富了现代文学研究,纠正了一个历史谬误。记得有一年,《济南日报》上发了一篇文章,又说到徐志摩的遇难地是白马山,当时任远先生打电话跟我说,‘这个错误已经很多年了,我已经改过来了,为什么还出现这个错误?\’我后来找到了编辑,我说我们的文学写作和文史研究一定要像任远先生那样,要排除‘地雷\’,而不要给后人留下‘地雷\’。当年,任远先生堪称济南历史文化的活地图。”
扶持济南作家――― 几十年来一直尽心尽力
任远不仅笔耕不辍,对扶持济南文学新人,更是一生倾尽全力。荣斌说:“济南市一大批从事文艺工作的人都受益于任远先生。任远先生帮助我们,他没有任何功利心态,是发自内心的。我想起孙国章先生前不久发表的一篇文章,里面有一句话让我难忘――― 任远先生是一位只愿意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但是他的名字却永远地留在了我们的心里。”
耿建华回忆:“我的第一首诗歌处女作也是在任远先生的帮助、指导下,发表在《济南日报》的。任先生对青年人一贯极力扶持,勉励有加。不光是我一个,我周围的很多同学都曾经在任先生那里获得过帮助、鼓励。山东大学这批青年作家的成长,里面有任先生的心血。任先生关注一个人不是一时的,他是十几年、几十年持续地关注。济南文坛上成长的这一批作家、文化人,都是在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关注之下成长起来的。”
济南市作协顾问、长清区政协原副主席李良森也回忆道:“我在家做了26年的农民,26年,作为人生的好时候也已经过了一半了。我走上文学道路跟任远先生的帮助是分不开的。我是1982年认识的任先生,一见面他就说我们是老朋友了,原来,我的每一篇文章他都看。任先生不仅对我,对大家都很好。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大批文艺作者,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在任先生的扶持下成长起来的。”
济南市作协副主席严民表示:“任先生有一个宽阔的胸怀,淡泊名利,为扶持济南作家尽心尽力。他把扶持新人当作一种责任,而不是今天干了明天不干了。任先生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他发现一个新作者以后,如获至宝。对新作者他如数家珍,谁有了成绩他都很高兴。任先生的胸怀是看到新人的成长非常高兴,而不是某些人看到新人想压制。他很有长者风度。”
一生笔耕不辍――― 现实主义道路上的大爱胸怀
任远1928年12月出生于章丘党家镇,1949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上世纪50年代初,他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情,发表了大量通讯、报道、人物特写以及诗歌和散文。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他在市文化局工作期间,主持修缮了柳埠九顶塔,受到建筑大师梁思成的高度评价。他长期主持《济南日报》文艺副刊工作,发现和培养了大批文学新人,其办刊经验受到山东省文教群英会和全国性刊物《新闻业务》的肯定。十年动乱期间他受到迫害,被迫搁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他开始步入事业和创作上的鼎盛时期,先后出版了诗集《唱给泰山与黄河的歌》,散文集《故乡情》、《山水情》、《邻里情》、《北方的榆树》,评论集《济南文坛漫话》等,同时还在国家和省、市报纸杂志上发表了大量散文、诗歌、评论及电视风光片脚本等。他先后主编《泉城》和《当代小说》,并使《当代小说》成为全省优秀期刊。
从1948年12月在《济南日报》的前身《新民主报》发表第一篇作品《一个中学生的日记》起,一直到即将告别生命的最后几天,任远一直笔耕不辍,他的整个创作生涯长达53年。
在座谈会上,专家、学者对任远的创作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市文联副主席、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张柯表示:“在文学创作上,任远先生一直坚持现实主义文学创作道路。文学进入新时期后,出现过许多文学思潮。其中有的经过历史的沉淀留了下来,有些思潮很快地销声匿迹了。任远先生始终坚持严肃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道路,咬定济南文化青山不放松,讴歌这方山水、讴歌这片土地。”
山东大学教授、著名诗人、评论家耿建华认为:“任远先生的作品有很强的人道主义色彩。包括街上摆摊的、送煤的、打工的等弱势群体,他都给予关爱、关怀和关心。这是一种大爱的胸怀。”
“用情自有动人文,格高方成大文章”
济空政治部创作室作家朱建信认为,任远先生是一个有着文化自觉的知识分子,“费孝通1997年提出了文化自觉的概念,文化自觉作为一个大文化建设的概念,虽然由费先生提出,但这个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实际上早就在一些优秀的知识分子身上存在着,我觉得任远先生一生孜孜不倦地研究、创作,就真正体现了一名知识分子的文化自觉。”
张柯说:“任远先生在人格上是具有长者之风和君子之风的蔼然长者,任远先生身上洋溢着一种平凡的高贵、质朴的高贵。这种高贵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少的、所需要呼唤的、所需要不断倡导的。”
济南职业学院教授、市作协顾问李永祥则表示:“任远先生的为人、为文是当前社会最需要的,他体现出来的那种忠厚的君子之风是现在最需要的,他能拒绝社会上的各种诱惑,他的为人处世在现在这个社会是最为可贵的。任远先生的文章我们自己一方面要学,也要让年轻人多读一读。我们应该进行很好的努力,继续发扬任远先生为人治学的传统,不要做出让任远先生在泉下感到寒心的事情。”
市作协顾问、原济南出版社编审侯琪认为,任远先生的人品很高尚,文章很用情,“用情自有动人文,格高方成大文章。不见岭上郁郁槐,山高水长对斜阳”。
市文联原副主席孙国章说: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了,我们在经济建设等其他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是在操守和精神层面、在秩序意识方面我们也失去了很多。任老师在这方面恰恰坚持了自己的精神操守、道德品质和秩序意识。文学和艺术是心灵的事业,是自由精神的一种形象转达。当一个作家、一个艺术家心灵不干净,被物欲塞满的话,他的心就不灵透了,不灵透就不能搞创作了。我觉得任老师拒绝了物质的诱惑。我非常欣赏他的写作历程,他总是眼睛向下,关注那些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悲悯意识是古代先贤一向具有的一种品质。任老师继承了这个优秀的文化传统。
市政协常委周长风说:任远先生的文集是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感谢济南出版社做了这么一个功德无量的大好事,感谢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开了这么一个会,让我们共同来缅怀任远先生。今天我想起了陶行知的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他对文学就是这样。他热爱文学是由衷的,没有私心和杂念,他对文学的热爱我们很难做到。对朋友,对同事,以至于对后人和家乡,他都怀着一颗真诚的心,永远充满着热情,永远在燃烧的心,没有什么个人的东西在里面,让人敬仰。
(记者 钱欢青)
新闻推荐
旬老汉遭两车连撞身亡肇事司机逃逸后即将车修补一新,不料落在现场的车辆碎片让他现形
时报12月1日讯 (见习记者赵云龙)5旬老汉高某骑摩托出门购物时被一辆车撞倒,不等从地上爬起,他又被一辆黑色轿车再次撞上,结果伤重身亡。黑色轿车司机短暂停车后重踩油门逃逸,并在案发当天将车修补一...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