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白岩松济南畅谈个人和社会―――“我不过是个有身份证的人”

济南时报 2011-12-05 16:37 大字

作者:钱欢青

□本报记者 钱欢青

在昨天上午签售活动开始前,白岩松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为了尊重媒体同行,他坚持站着接受采访。整个采访过程,白岩松语速极快、思路清晰,幽默而不乏犀利。

坐高铁来济南,简直太方便了

白岩松告诉记者,十年前出版《痛并快乐着》的时候,他就来济南举行过签名售书活动。和以前不同,这是他第一次做高铁来济南,“我今天早上从北京坐高铁到的济南,只用了一小时三十二分钟,简直太方便了。比有时候我在北京从家到单位还要快。我有几个大学同学在济南,见了面我就跟他们说,以后来济南我再也不坐飞机了。另外,因为考虑到高铁的方便,我还和济南的同学约好,过一阵子把北京的同学叫到济南来一起搞个聚会。”

不幸福是走向幸福的开始

在《幸福了吗?》一书中,白岩松时刻关注老百姓的幸福。那么对于大众的幸福感,他是如何认知的呢?白岩松说:“我觉得现在很多人都有误区,以为中国人大部分都不幸福。其实,只能说中国老百姓对幸福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倒退三十年,人们还吃不饱、穿不暖,那个时候的人们一定会想,要是生活变富裕了,该多么幸福。现在能吃饱穿暖了,但是人们新的欲望又产生了――― 希望更公平、更民主、更有尊严。所以我觉得,这是追求幸福途中的一个重要进步。这种基础上的不幸福,其实是走向新的幸福的开始。从个体来看是这样,从国家来看也是如此,都是追求幸福的新开始。国家将贫困线提高至2300元,贫困人口一下子从两千六百多万增加到了一亿两千八百万,这说明我们国家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我们开始认识到,比起‘面子\’来,‘里子\’更重要。”

十年来“更从容”也“更焦急”了

从《痛并快乐着》到《幸福了吗?》,十年时间一晃而过,十年来心态有什么变化?对此白岩松表示,十年来自己头发白了很多,心态上则“更从容”,也“更焦急”了,“所谓‘更从容\’,是对一些东西看得比以前淡了,不那么较劲了,是慢慢认识到自己的声音也只是万千声音之一种;作为一个媒体人而言,十年来我变得‘更焦急\’了,十年来我们究竟进步了多少?十年来,在我们的年轻人当中,考公务员、进国企的人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了,这让我这个媒体人深感焦急,焦急于自己能在多大程度上推动社会进步。”

白岩松说:“因为这种焦急,我往往忧心忡忡。但是后来想想也释然了。历朝历代的知识分子都是忧心忡忡的。即使在唐代,在康乾盛世,你去听知识分子聊天,也一定是忧心忡忡的。知识分子如果不忧心忡忡,如果只是为了利益而活着的话,就真的堕落了。”

在这个年代当记者,想幸福很难

作为央视新闻频道唯一一档“时事新闻评论直播节目”,白岩松坦言,《新闻1+1》从2008年3月创办能一直持续到现在,很值得庆幸,“这档直播节目都是中午定的选题,晚上就播出,没有稿子,只有提纲。所谓的‘高压线\’当然是存在的,但是我觉得我是踢前锋的,我不能害怕越位永远跟后卫站在一起。所以在做节目时,我首先想到的是把专题做好,至于里面有什么瑕疵,只好让领导去把握了。”

白岩松表示,在这个时代做记者,“想幸福很难”,“作为记者,我们需要三份工资:第一份是人民币,希望这个工资的涨幅能至少跟得上社会的平均水平;第二份是情感工资,记者需要和同事协作,家人一样的团队能让我们更有归属感;第三份是精神工资,做记者的人都想获得一种成就感,获得推动社会进步的荣耀,如果多年来这方面的工资一直欠薪,那么动力就会被抑制。”

白岩松说,作为记者,尤其需要平等意识,无论采访多牛的人,都要认识到你们是平等的,“很多人都说我是名人什么的,其实,套用一个笑话,什么是有身份的人?有身份证的人!我只是个有身份证的人而已。”

新闻推荐

泉城义工家电维修主题月火爆开场,300余市民赶场两天,180余件家电修好了

时报12月4日讯 (记者赵言民 实习生李行一)“今晚就能喝上豆浆啦!在家门口,有泉城义工免费修家电,真是省钱省心省力啊!”今天上午,家住阳光100社区的李女士抱着修好的豆浆机,不停地感谢着泉城义工关延。...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