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五年来她们奔波在济南的大街小巷,解决问题上万件,募集捐款上百万元热心姊妹花:帮你就是帮自己

济南时报 2011-12-06 16:37 大字

漂亮大方的热心姊妹花 见习记者张刚 摄□本报记者 庄宇“请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自己。”2006年,济南电视台《今晚我帮你》栏目“热心姊妹花”报道组成立。

五年来,五位姊妹花记者每天奔波在济南的大街小巷,为百姓解决困难、评事说理。解决各种问题上万件,募集捐款上百万元。她们成了百姓口中的“贴心小棉袄”。

【另类身份】“妈妈”、“闺女”和“亲姐”

在一次采访中,“姊妹花”伟艳接触到一对父亲被关押在戒毒所的双胞胎兄弟。由于长期无人照看,12岁的兄弟俩时常有小偷小摸的行为。

伟艳为兄弟俩找到了爷爷。老人却说:“谁知哪来的野孩子,随便放这儿吧!”

伟艳无可奈何,把身上仅有的300元钱递给了孩子,准备离开。突然,两个孩子一改往日的冷漠,拉住她喊道:“妈妈,我不要你走!”

伟艳把孩子揽在怀里,联系到村里的救助站。经沟通,救助站决定给兄弟俩每人每年提供2000元救助金。

如今,两个孩子已经上了高中。再见面时,兄弟俩对伟艳说:“你是我们最亲的妈妈。”

今年2月,大学生唐健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姊妹花”亚群报道了他的遭遇。随后,一场名为“伸手相助 爱心飞翔”的义演晚会上演。从租用场地到征集演员,“姊妹花”亲力亲为。爱心捐款源源不断,男孩的生命得以延续。一位老大爷拉着亚群的手说:“闺女,下个月我发了工资还来捐款。”

因帮助“大脚女孩”曾小莹筹到善款,“姊妹花”杨杨被对方称为“亲姐”。杨杨说,当听到一句“我可以让你做我的姐姐吗”时,满心的幸福让自己觉得一切付出都值了。

【背后辛酸】 帮时有苦有甜,帮完加班加点

2007年,热心姊妹花记者报道了患白血病的7岁男孩月月的故事,为他筹到50多万元的善款。2008年5月汶川地震后,她们设立爱心捐助点,短短十几天时间筹得善款近100万元,创下了济南电视台爱心活动捐款数目之最。

面对求助,她们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2007年,“姊妹花”遇到一位肾病女孩。为治病,这个4岁时就被母亲抛弃。为帮女孩,亚群几人备好花生油和牛奶就直奔女孩母亲家去。谁知,等来的却是女孩母亲朝她挥来的巴掌和铁铲打在腿上的剧痛。“痛不在身,而是没能帮上她。”亚群说,女孩最终还是走了,而这种想帮却帮不成的委屈和苦涩,经常成为五姐妹最痛苦的倾诉。

外人眼里,她们是风光在镜头前的漂亮女生。很少有人知道,私下里,这群本该活得自在的女孩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自由空间。365天里没有固定的节假日,赶完现场常常要连夜把采访制作成片,加班加点是她们的家常便饭。

“苦点累点只要能帮到别人,就很好。即便帮不成,尽力了也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杨杨说。

【数年热心路】让新闻多了温情,社会多了温暖

“姊妹花”告诉记者,除了正常的新闻报道,作为青年志愿者服务团队员,她们几乎每周策划一个主题报道,每天一则社会服务报道。她们到公共场所做义工、为流浪犬找新家、为贫困家庭募捐、组织志愿者义务植树、参与消费维权等。数年来,“热心姊妹花”先后获得济南市三八红旗集体、建设社会精神文明项目活动优秀品牌、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奥运火炬手等称号,并被济南红十字会聘为爱心形象大使、市残联爱心大使等。“热心姊妹花”,靠着五颗真诚的热心,在数年贴心帮助中,让新闻多了温情,社会多了温暖,让济南人相信:在这样一所美丽的泉城里,依旧有爱,依旧有依靠,依旧有暖人心扉的“热心姊妹”在。

新闻推荐

路见撒落两吨螺丝,济南一女环卫工守护三小时守护的是螺丝,坚守的是道德

□本报记者 黄智义一辆货车奔驰而来,眼看着车上大批货物快要掉下来,路旁的环卫工刘成菊拼命挥手并大喊,但司机没看到。顷刻间,大批货物歪倒下来,砸向刘成菊,还险些埋了她,她惊出一身冷汗。司机开车...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