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中国“洋节”形式大于内涵

济南时报 2011-12-19 16:32 大字

16日,圣诞节还未到,济南某商场门前便提前布置好了圣诞主题装饰。

商家使出浑身解数预热即将到来的圣诞节。

本版照片均由记者刘天麟摄

□本报记者 孙华

■年轻人对西方节日的热衷已对长辈产生示范效应■西方节日比中国节日“外向”,更易于被人接受

农场里牛妈妈问鸡妈妈,为什么我生小牛累得要命,你生完蛋却还咯咯地叫呢?鸡妈妈说,因为生蛋(圣诞)快乐呀!

进入12月不久,这条充满中国式幽默的手机短信已广为流传。12月15日,山东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张蕴也收到了这条短信,他哑然失笑。

因为所研究专业的关系,张蕴对中西方的节日尤为关注,“圣诞节、感恩节等节日,已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大家越来越喜欢以自己的方式去过这类节日。目前,在中国影响较大的西方节日依次是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母亲节和万圣节等。”

圣诞节:当天玩了,明儿你得继续上班

连日来,张蕴每逢周末就“忙圣诞”。他已买了一些带有圣诞帽、圣诞老人等圣诞元素的礼物,准备送给朋友同事。12月上旬,他就预定了平安夜的KTV房间,圣诞节那天还要和朋友聚聚……“我买的圣诞礼物,主要送给身边的年轻朋友,一般不会送给长辈,他们还不习惯过圣诞节。”12月16日,张蕴告诉记者,“在中国,过圣诞的除了基督信徒外,主要以年轻人为主,大家想借这个机会交流感情,娱乐一下。”

然而在欧美国家,除了交流娱乐等层面外,圣诞节有隆重的庆祝活动。张蕴介绍,12月24日平安夜,基督徒们走进教堂作弥撒,唱圣诞歌,诵赞美诗等,以庆贺耶稣诞生,因而圣诞节具有浓厚的宗教意义。除了庆祝活动,圣诞宴会是必不可少的家庭团聚宴会。

张蕴说,对很多中国人而言,圣诞节就是一个玩的机会,而且是“小玩”的机会,“毕竟我们不像国外,圣诞节有很多天的假。在国内过圣诞,今天玩了,明天你还是得继续上班。”

实质上,圣诞节是一种信仰节日,《圣经》就是这个节日背后的理论支撑。张蕴分析,圣诞节之所以被许多国家接受,从传播学角度来讲也有原因:圣诞节有圣诞老人、圣诞树、圣诞音乐、圣诞故事等易于传播的元素,例如大量有关圣诞老人的电影、动画、动漫、书籍等。“《圣经》和圣诞老人的故事,深植于每个西方人精神之中,是圣诞节形成强大文化产业的关键所在。虽然在形式上也讲究吃喝,但这不是圣诞节的主题。”

张蕴称,目前圣诞节已是文化的、商业的、宗教的、产业的综合体。在中国,大家过圣诞节主要侧重形式,不少人并不在乎圣诞节的宗教意义。商家追求的是经济利益,孩子喜欢的是圣诞玩具,年轻人则去浪漫和狂欢……一项调查显示,67.6%的中国人表示过圣诞节是为了放松,57.1%的人为了凑“洋节”的热闹,56.3%的人为了跟朋友相聚。

情人节:这天,把“人情”送给亲朋

2月14日情人节。在中国,这是仅次于圣诞节的又一个被大家热衷的西方节日。“其实,那天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巧克力和玫瑰花咋这么贵!”

情人节起源于古代罗马。在西方,这一天是向心爱的人求婚的最佳时刻;在中国,也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唯一不同的是,中国的情人节不仅是与恋人共度的节日,也是与朋友聚会的日子,属于孩子的日子、属于妻子的日子。

张蕴称,和其他西方节日一样,谁也说不清情人节何时传入中国,在当代都市里,情人节的热闹程度已远超中国的传统情人节――― 七夕,这不禁让人感到一丝悲哀。“但掠过这丝悲哀,我们也会发现,中国人正给一些西方节日注入更多的中国味儿。”

在张蕴的观察中,近5年来热衷过情人节的群体,慢慢由原来的年轻人向中老年人群扩展,情人节逐渐入乡随俗。年轻人对情人节的热衷,逐渐对他们的兄长甚至父辈产生示范效应。但对于已经远离风花雪月的中老年人来说,西方情人节的作用更多是已被“中国化”的由头,情人节的构成元素已显得无关紧要。在这一天,他们要给“情人”送出“人情”,这就是“对他们的爱人表达爱意”。

谈到情人节的“中国化”,张蕴说,“中国化”的情人节是朴素的,表达爱意的可能不是鲜花,是精心挑选的一件衣服;是充满亲情的,可能没有烛光晚餐,只有亲手为爱人做的一桌饭菜;是浓郁的,桌上可能没有红酒,只有一瓶二锅头;“中国化”的情人节又有着中国式的含蓄和内敛,可能什么都没有,只是两个人在一起安静又甜蜜地回忆过去……

中国节日“内向”,西方节日“外向”

除了已进入不少中国人生活中的圣诞节和情人节外,感恩节、万圣节也逐渐在国内流行。但“感恩节”在很大程度上沦为商家的“促销节”,“万圣节”则成为年轻人的“搞怪节”。

张蕴分析,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西方节日的特质差别很大。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都是农耕社会时期形成并流传下来的,不可避免打上历史的烙印:春节、中秋节、清明等重要传统节日,无不以家族、家庭内部活动为中心。节日里,年轻人必须礼拜老人,要吃团圆饭,要阖家共庆。即使是春节的互相串门拜年,也基本在亲属之间。“像西方国家那样一群陌生人在一起狂欢,在中国,这在几十年前还是不可想象的。”

此外,中国节日的另一显著特点是体现着“中国吃文化”的习俗。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特色食品,以区别于其他节日。如吃饺子、粽子、月饼等。

西方的节日,更多的是表现出互动性、参与性、狂欢性,崇尚个性的张扬。感恩节、圣诞节、情人节……莫不如此。这与中国节日的封闭性、家族性恰好相反,打破了“向内”封闭的形式,没有了上下级、老人与青年间的等级束缚,体现了人人平等、自由表现等特点。在吃的方面,没有那些严格的要求,过什么节并不在吃的不同上。

以中国的七夕和西方的情人节为例,两者都与内心情感相关并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但比较而言,七夕着重对民间牛郎织女传说的追忆而非对他人情感的表达,西方人则借着情人节自由传递情感,从而丰富现代人的生活。庆祝七夕的方式老套而繁琐,食物同样是主题,因此偏离了现实,并逐渐被人们遗忘。西方的情人节充满了现代人文主义和浪漫色彩,营造出美好的生活氛围。

情人节表现的不同之处,反映出了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性格差异:中国人羞于表达情感,西方人则大胆又不拘小节,强调方式的简洁与浪漫,而非吃吃喝喝。

融合趋势:节日不只属于特定国家

近些年来,我国已在传统节日上做了调整,强调突出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同时,西方节日的身影随处可见。张蕴称,其实中西方节日文化各有所长,西方的一些重要节日,中国都有相应的节日与之对应。例如与圣诞节对应的是春节,与复活节对应的是端午节,与感恩节对应的是中秋节,与情人节对应的是七夕节。

现在的沟通方式已发展到“自媒体时代”,中西方的文化交融变得非常容易,表现在节日上也是相互融合的趋势。例如人们过春节的方式多种多样了,并不仅局限于一家人的团聚,在西方,也有不少西方人在过中国的春节、中秋节。

他表示,节日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独具特色而丰富多彩的节日保存了国家文化中最精妙、最具代表性的一面。尽管中西文化中存在着许多差异,但都有着人性中共同的部分――― 自由、宽容和爱。因此,我们能从一个国家的节日中找到其文化特征。节日不只是属于特定国家的,也同时属于全人类。”“过圣诞节,我们并没有去信基督教、也没有改用刀叉吃饭。情人节、感恩节等节日们也会与我们的文化渐渐融合,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张蕴称。

外国人怎样过中国节日

12月13日至16日,记者先后与在新加坡、英国、法国和美国的几名中国留学生取得联系。据他们介绍,当地人也会过中国的节日,主要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

郭婧(新加坡国立大学):在新加坡,不仅是华人,不少本地人也过春节。期间,大街小巷和商业区撤走圣诞装饰,换上中国传统的春节盛装,红灯笼高高挂起,年画也贴了出来,一片喜气洋洋。除夕夜一家人吃团圆饭,很多人都吃火锅。由于新加坡禁止燃放鞭炮(违者罚款1万新元,1新元等于4.8元人民币),人们只得用替代品,觉得有些不过瘾。

乔秀华(韩国釜山大学):韩国人称中秋节为“秋夕”,期间会向亲朋好友送礼物,韩国人也把中秋节称作“感恩节”,假期表上把“秋夕”的英文写成为“ThanksgivingDay”(感恩节)。中秋节在韩国是个大节日,一连放3天假,大家会利用这段日子回乡探亲。

徐徐飞(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人也过端午节,因为在美国的中国人很多,这天会吃粽子。我想,美国人过端午节主要是他们感觉形式很新鲜,还有粽子吃。不少美国人很喜欢吃中国的传统小吃,例如饺子、面条,月饼等,因而他们也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崔莹(英国爱丁堡大学):过春节、中秋节等中国节日时,不少英国人会趁机聚聚,朋友间沟通一下,唱唱歌、跳跳舞,开开Party,给我的感觉就是,他们主要目的是找个由头开开心。

新闻推荐

延期交房3个多月,到现在不给违约金―――业主堵了香港国际的门

作者:魏巍□本报记者 魏巍18日上午10点左右,北园高架黄岗路下桥口附近的香港国际小区,因开发商延迟交房且对违约金没任何说法,数百名业主堵了小区门。一名业主说,除了违约金的问题,小区的一些...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