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记者来到经七路过街天桥附近的工地上,走进女童小紫妍的帐篷之家,走近这一家人的生活“帐篷人家”许下济南愿景

济南时报 2011-12-31 16:28 大字

作者:一起分享记者张勇摄

小紫妍把自己的好东西与记者一起分享 记者张勇 摄

12月29日,本报摄影记者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过程中,来到杆石桥附近的一个工棚,遇到了一个名叫孙紫妍的3岁女孩。她跟随爷爷、奶奶和父亲,从河南南阳来到济南,已在这个工棚里住了5个多月了。30日,本报刊登一组名为“我和天桥一起长大”的照片,主人公小紫妍引起了读者的关注。

12月30日中午,记者来到经七路实验中学旁的这座新建过街天桥下,在天桥南侧的一处帐篷外,见到了小紫妍和她的家人,体验他们的甘苦,感受他们的生活。

第一次相遇:记者的一个微笑,换来小紫妍的拥抱

站在这个绿色帐篷外,记者正要走进去,一个裹着浅黄色小棉袄的孩子突然从右侧帐篷里冲出。不等我们说话,她又冲回帐篷。“咯咯”的笑声后,她再次跑出。这次不等记者主动打招呼,她像见到熟人一样,笑着张开双手,一把将记者抱住。这个意外收获的拥抱,让记者一下子有些不知所措,但同时又有一种温暖和亲切。

小紫妍主动拉起记者的手,一声声地叫着“阿姨”。她看起来很高兴,很兴奋。

她把记者拉进帐篷里,介绍给正在忙活着的一位老太太。这是小紫妍的奶奶,今年60岁了。帐篷里放了七八个用木板支起来的床,桌子上放了一台旧电视和一个取暖的小太阳,不过帐篷里还是冷飕飕的。“孩子眼里没生人,呵呵,姑娘你别介意。”小紫妍的奶奶告诉记者,孩子长年在工地里待着,轻易见不着外人,都是一个人玩、一个人讲话、一个人走来走去。刚才在帐篷外,见到记者冲她微笑,孩子就格外高兴。

第一次倾诉:说起小紫妍,奶奶泪流满面

小紫妍的奶奶告诉记者,现在小紫妍的爷爷、爸爸在这个工地上修桥,她自己给工人们准备饭菜。

记者了解到,其实他们一家早就来济南了。早在2008年,小紫妍不满3个月大的时候,他们就从河南南阳来到了济南。到现在三年了,小紫妍大部分的记忆都停留在济南大大小小的工地上。从二环路改造、大金庄拆迁到张庄路改造、西客站修建等等,他们一家几乎参与了西部新城建设的全过程。工地帐篷,也成了小紫妍和家人住得最久的家。

说起济南这3年,小紫妍的奶奶显得很兴奋,“济南建设,也有我们的一份力呢”。

然而说起小紫妍,老人却很是愧疚。“怪对不起俺小妮的,可心疼了。”老人不再说话,眼泪从布满皱纹的脸上流了下来。“看看人家城里的孩子3岁都上幼儿园了,俺妮是想也不敢想啊。”说完这句话,老人又哽咽起来。

但很快,老人用手抹了一把眼泪说:“只要俺小妮健健康康的,快点长大,其他啥也不重要了。”

第一次请求:小紫妍的爸爸还能当医生吗

交谈中,小紫妍的爷爷几次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直到记者要离开时,老人才说出了请求。

“小紫妍的爸爸一直想在济南开个诊所,可以的话,请帮帮他吧!”老人说,儿子虽在工地干活,但他是正规医学专业毕业的,来济南前,一直在家乡经营一家小诊所,因为一次意外,才不得不关闭诊所。老人说,如今儿子早已健康,但工作却成了问题。

送记者出帐篷的时候,小紫妍奶奶悄悄告诉记者,这是老伴第一次主动开口求人。

“我想当医生,穿着白大褂帮大家看病开药,看他们健康起来。”小紫妍的爸爸说,他自己很明白,要想在济南这种大城市开办诊所,几乎是异想天开。但他还是想试试,哪怕是干跟这个相关的工作也行啊。

本报“县(市)区2012年十大愿景”征集活动正在进行,面向历下、市中、天桥、历城、槐荫、长清、章丘、平阴、商河、济阳,分别征集十大愿景。

征集活动从2011年12月22日开始,您可拨打本报热线电话:8008606110(免费)、82061110,也可通过时报QQ800088005,或登录腾讯微博、关注“济南时报微博”,还可以发送邮件至xinwenxinxiang@sina.com。市民提出愿景时,请说明所涉及的具体县(市)区。

新闻推荐

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封顶2013年“十艺节”举办时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将全部建成

时报12月30日讯 (记者黄智义)12月30日上午,随着最后一车混凝土被吊装到楼顶,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主体结构实现封顶。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及配套高层项目以“岱青海蓝”为设计理念,由国家...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