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本报记者跟随民警体验反扒真实生活反扒便衣:会手语的警察
作者:赵云龙
□见习记者 赵云龙
他们没有朝九晚五,没有任何假日;他们要懂手语,要会“察言观色”;别人休息的时候他们最忙,跟踪一天很正常,有时一蹲守就是两个多月……10月1日,记者跟随济南市公安局公交分局的便衣民警一起现场反扒,体验反扒便衣的真实生活。
手语是反扒民警的“必修课”
10月1日上午,泉城广场挤满了人,在众多游客中,一群中年男子的身影反复出现在记者视线里,他们就是济南市公安局公交分局的反扒民警。
上午9时40分,12名便衣民警短暂集合后,分组上了多条热点公交线路展开线上反扒。记者跟随刑警大队一中队中队长赵庆军和四级警长谢良富,一起上了5路公交车。正值长假第一天,车上乘客很多,上下两层都被挤了个满满当当。拥挤中,不时有乘客的挎包被从身前挤到身后。赵庆军和谢良富来回打量着车内情况,目光不时在可疑人员身上停留。
当车行至人民商场站时,一男一女上了车,并在后车门处用手语不时地交谈着。这一幕很快引起赵庆军的注意,他装作要下车,慢慢挤到这两人身边,用余光偷瞄他们的手语对话。“他们不是小偷。”过了一会儿,赵庆军悄悄告诉记者,从手语内容来看,这一男一女是一对夫妻,刚来到济南,正商量着去哪个景点游玩,“不是聋哑人盗窃团伙”。“之前就学过手语,再说长期反扒,和聋哑人盗窃团伙接触久了,他们比划什么我们都能看明白。”赵庆军告诉记者,聋哑扒手作案前大多会用手语商量下手细节,看不懂手语就很难确定他们是不是小偷。出于“工作需要”,反扒民警对手语都比较熟悉,“基本的手语难不倒我们”。久而久之,“会手语”也就成了反扒民警的一项“必修课”。
跟踪蹲守好几天很正常
当天上午10时20分,赵庆军收到消息:三名东北籍扒窃惯犯9月30日晚来到济南,住进长途汽车站附近一小旅馆。赵庆军立即招呼谢良富和记者出发,赶往嫌犯的藏身地。
20分钟后,记者来到长途汽车站。为避免暴露行踪,赵庆军、谢良富和记者三人行走时始终保持着20米左右的距离。2分钟后,赵庆军走到汽车厂东路南侧的一条小路路口,悄悄示意记者,三名惯犯就住在小路西侧的旅馆里。
随后,我们在小旅馆门外不远处开始了蹲守。因正值客流高峰,不断有大批旅客从这个路口经过。谢良富躲在一棵大树背后,赵庆军和记者则站在一辆临时停靠的客车后面,精神高度集中,时刻观察着旅馆门口的动静。很快,两个小时便悄悄过去,一拨拨赶车乘客经过,三名扒窃惯犯却始终没有出现。见情况有异,赵庆军进入旅馆询问情况,当班服务员告诉他,这三名男子凌晨便已出门,其中一人已将房间退掉。
“虽然这次没抓到人,但我们绝不会就此放弃。”赵庆军告诉记者,很多流窜作案的惯犯都具备一定的反侦察能力,选择住处时都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所以并不是每次出击都能有所收获,但掌握这三名男子的信息后,他已依据三人的活动轨迹进行了布控,这三人一旦在济南再次出现,“就肯定跑不了”。“蹲守好几天都很正常,我最久的一次守了两个多月。”谢良富告诉记者,跟踪和蹲守是便衣民警的基本功,几个小时的蹲守“根本不算啥”,如果有需要便衣民警就得不分昼夜的长期蹲守。
国庆当天,长途汽车站行人如织,旅客纷纷登上客车。赵庆军、谢良富们,穿梭于这些身影中间。
新闻推荐
市民错峰出行、交警“微播”路况、公交游受追捧,合力之下―――这个黄金周,济南告别“堵城”
作者:殷玉国见习记者赵云龙□本报记者殷玉国 见习记者赵云龙每逢节假日,让济南市民很是烦恼的事就是交通拥堵,虽然有时间和家人朋友出门游玩,但长时间堵在路上也实在有些“倒胃口”,不少市民...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