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镇:红薯粉丝变身村民致富“香饽饽”

马鞍山日报 2022-01-20 02:36 大字

新市镇:

红薯粉丝变身村民致富“香饽饽”

挖红薯、洗红薯、碾红薯、过滤、沉浆、晒浆、煮浆、牵粉、晒粉、扎粉……在博望区新市镇,每到年关,农田里的红薯成熟后,就会出现家家洗红薯、户户挂粉丝的场景,“年味”十足。

在新市镇洪庙村一农家小院中,一口临时搭建的土灶台前热气腾腾,十几个村民分工合作,制作粉丝的师傅熟练地打粉磨浆、过滤、捞粉、冷却、上挂……在大师傅一锤锤的敲打下,一根根粉丝从漏勺下流出,散落到热锅里烫熟,经过凉水冷却后,被挽好搭在竹竿上晾干定型,不一会儿,一簇簇粉丝挂满了竹竿,小院内飘出浓浓香味,“土疙瘩”红薯变成了晶莹透亮、光滑爽口的红薯粉丝。

“我们村做红薯粉丝的历史有100多年,从我爷爷那辈起,我家就开始做粉丝了,是祖传的手艺。这几年村里红薯种植面积明显扩大了,这粉丝快变成‘金丝’了!”今年71岁的村民屈根明边晒着粉边乐呵着道,临近年关,市场上粉丝需求量大,村民们都在趁着晴好天气加班加点赶制粉丝,眼看村里的粉丝生意越做越红火,屈大爷也打算让家中小辈跟着学做粉丝的手艺。

据了解,新市镇地处丘陵地带,村民多有种植红薯的传统,且红薯产量高、品质佳、出粉率高,每逢寒冬时节,村民们都会将收获的红薯制成红薯粉丝。新市镇洪庙村就是一个典型的“粉丝村”,该村种红薯、做红薯粉丝历史悠久,红薯粉丝加工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我们的红薯粉质量好、回头客多,有的单位还会过来集中采购,销路特别好。”洪庙村党支部书记李家义自豪地说。经过几年的发展,该村红薯平均亩产能达到7000斤,7000斤的红薯能产1400斤的淀粉,捞制成粉丝1300斤,按照每斤13块钱的市场价,除去成本,一亩地的毛利润还能达到一万多元。此外,该村还将以“一村一品”为发展思路,以“党支部+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运作模式,对红薯粉丝进行统一生产、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打造“纯手工粉丝”特色品牌,动员村民发展红薯种植业,延伸红薯粉丝发展链条,力争把红薯粉丝品牌打出去,拓宽村民增产增收渠道,用红薯粉铺就村民致富路。

如今,手工制作红薯粉丝,这一传统技艺正在引领着村民走在致富的道路上。小小红薯成就大产业,这个产业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香饽饽”。

通讯员 高雅

新闻推荐

别慌!越冬麦苗小苗弱不要紧省农科院专家:镇压措施跟上,不影响小麦收成

这两天,济南市济阳区济阳街道前三里村村民洪凤勇为他种植的冬小麦发愁,播种两个多月了,麦苗长得又小又弱。在洪凤勇...

济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