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读千年的“江郎才尽” ■吴树鸣
“江郎才尽”这一带有贬意的成语,一直成为嘲弄文人才思枯竭的口头禅,江淹也受到历代文人的讥讪,一千五百多年来就一直陪伴着主人公江淹,貌似盖棺定论。据史载江淹自幼勤奋好学,六岁能诗,十八岁己熟背“五经”,所作《恨赋》《别赋》,更显其出类拔萃、才高八斗,被誉为千古奇文。然而正是才华横溢的中年江淹,有一天突然“托梦还笔”:“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元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历史上确有“江郎”其人。时至南朝的江淹,字文通,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人。时人不知情的,乃至后人,多拿江郎开涮,什么江淹才尽、才疏学浅、才思枯竭云云,说法很多。也有人说江淹之所以文采减退是因为做了官以后政务繁忙,没有心思去行文作赋。久而久之,文章自然会逊色不少。还有人说江淹不是文采减退,而是为了避祸于梁武帝。时南朝宋顺帝泰始二年(公元466年),二十岁的江淹因聪慧超群,成为宋建平王刘景素的幕僚,并随建平王在衮州任文书之职。后因受广陵令郭彦文的牵连,被捕入狱。在狱中,江郎用生花妙笔把自己的哀叹诉诸笔端,不知是建平王爱惜人才,还是江郎的文章感人之至。总之,刘景素览文后,旋即放人。不久,江淹在衮州考中秀才,因为策论文章得到上司欣赏,很快升任巴陵王国左常侍。此后,江淹官运亨通,历仕南朝宋、齐、梁三朝,直至封侯而终。从江淹的发迹历程可以看出,是他的锦绣文章帮助了他。后来,江淹的才名传到了南朝宋建平王刘景素那里。刘景素很欣赏江淹的才华,于是便给江淹写信,希望江淹能够做他的属僚。及后江淹去拜访刘景素,二人谈得十分投机。不久,刘景素就提拔江淹做了南兖州的官。没想到此时有个叫郭彦文的县令犯了罪,为了开脱罪责,竟诬告江淹接受过他的贿赂,江郭二人一起被抓到州府的监狱中。
江淹自问心中无愧,于是便在狱中给刘景素写了一封辞情恳切的长信,信中慷慨陈词,抒发内心委屈之情,实在是一篇精美绝伦的好文章。刘景素看了这封信后,十分感动,便立刻派人把江淹从狱中放了出来。出狱后,江淹又考中了南徐州的第一名秀才,从此才子江淹的名气就更大了。
后萧道成灭宋立齐,请江淹做史官,专责编写历史。有一次,襄阳发掘出一座古墓,并出土了一面玉镜和一些竹简。竹简上刻着的古体字谁也看不懂,人们于是便把竹简拿给江淹看,江淹一看就认出竹简上写的是周宣王时候的事情。从此,江淹的名气广传。到萧衍建立梁朝以后,拜江淹为光禄大夫,即皇帝的高级顾问,后又被封为醴陵侯,并赐封地。光禄大夫是从一品官,皆为加官及褒赠之官,最终封侯。齐东昏侯永元年,崔慧景因拥兵自重而造反。叛军围困了京城,士族官僚纷纷投身叛军门下,只有江淹称病不出。崔慧景失败后,众人对江淹的明智佩服得五体投地。后来萧衍又率兵起事,士族们有了前车之鉴,人人安之如素,而江淹却脱掉原来官服,投奔萧衍去了。萧衍获胜称帝,是为梁高祖武皇帝。江郎获得梁武帝重用,官至尚书左丞,权倾朝野。就在这一静一动之间,江郎显现了过人的政治智慧和聪明才智,这显然不是“江郎才尽”了。有意思的是,迄今为止也没有人觉得“江郎才尽”是误读了的历史。
中国的文人墨客,自古以才情留名,而让江淹名垂千古的却是因“江郎才尽”。但从江郎的经历可以看出,他不是真的才尽,而是恰恰相反。自幼丧父,家境贫寒,曾采薪养母的江淹,最知道贫穷卑贱的滋味。他任御史中丞后,总结了自己以前的经验教训,力戒广陵令郭彦文写写画画的毛病,并搞了一出梦中还笔的把戏,以期从此罢笔。因为在江淹年暮时,当政的梁武帝是个文人,他不敢显示自己才华出众,故意示弱显示自己才尽,生怕梁武帝妒忌,这种情况在当时,是不会被大多人看出来的。即使不得己而写,也只是博君王之欢心,能苟全于乱世。他把所有令人惊叹的文采都转化成了于乱世求生存的智慧。江淹曾不无得意地对弟子说:吾本素官,不求富贵,今之忝窃遂至于此,平生言止足之事,亦以备矣。在这种养尊处优的环境下,江淹再也没有写出好的文章。如果说江淹的《恨赋》《别赋》是千古绝唱,那么他的托梦还笔便是旷世奇谋。他深悟君王的专擅思维,宁可背上“江郎才尽”的名声被后人讥笑,也不愿因文而引火烧身。江淹曾不无得意地对弟子说:吾本素官,不求富贵,今之忝窃遂至于此,平生言止足之事,亦以备矣。在这种养尊处优的环境下,江淹再也不愿写出好的文章。这也许就是他借梦休笔的真正原因。
新闻推荐
免费理发吃水饺 疏通管道按按腰 您赶过这样的公益集市吗 见习记者 刘菲 通讯员 李树 近日,任城区济阳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助力龙行社区“公益集市”启动,来自社会
通讯员李树近日,任城区济阳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助力龙行社区“公益集市”启动,来自社会7个志愿服务团体齐聚龙行社区开展...
济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