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街道居民的幸福路径透视 从“小事”入手提升社区治理的民生温度

济南日报 2019-12-31 11:19 大字

幸福究竟是什么?不同的人给出的答案或许截然不同。然而,如果走进济阳区济阳街道的各个社区中,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变得简单而又明朗——在这里,幸福可能是寒冬时节困难群众收到的慰问品,可能是社区志愿者为居民贴心缝补的一件衣物,也可能是在家门口举办的一场生动有趣的历史文化讲座……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一个个就在自己身边的“小确幸”,成了引发居民幸福感与获得感的源泉所在。

联手共建单位做好群众在意的“小事”

“最近天气寒冷,您可要保重身体、及时增添衣物啊”,12月6日下午,雅居园社区居民崔玉新老人家中来了几名“客人”,济阳国资控股集团综合部副部长郭健把单位干部职工捐助的2200元慰问金送到崔玉新手中,还坐下来和他拉起了家常。

崔玉新是济阳国资控股集团长期帮扶的困难群众之一,通过社区与共建单位帮扶济困长效机制的建立,像他这样的困难群众获得了更多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关注。

12月11日,一场由社区与共驻共建单位山东省齐州监狱联合举办的“共驻共建办实事圆梦党员微心愿”志愿服务活动在银山社区展开。当天,来自省齐州监狱的20余名党员干部深入社区,主动认领起了社区老党员们的“微心愿”——有的给老人送来了手电筒、收音机等小礼物;有的为困难党员和群众送来了米面、冬衣等慰问品;还有的拿起扫帚走上街头,展开了社区卫生“大扫除”……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在济阳街道党工委书记贾振中看来,一件冬衣、一次大扫除,事情虽小,却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社区工作的关键,那就是“把党的政策渗透进解决群众关心的‘小事’中,从而提升群众的获得感。”

用“接地气”的演出充实居民文化生活

“一年来您为我们秋实文艺队奔波操劳,编写了‘绣绣新济阳’‘逛公园’等大家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年近八十岁还顶风冒雨为我们联系演出单位,我们谢谢您!”这是“城里社区秋实文艺队合唱班”全体队员送给卜宪君慰问信中的一段话。

在城里社区,老党员卜宪君的热心肠是出了名的,左邻右舍谁家有困难,他总是冲在前面。可这次让他收到感谢信的,是来自他的另外一个身份——城里社区秋实文艺队合唱班队长。

针对空巢老人多的情况,在社区的牵头下,一群热爱文艺事业、热心助人的老党员组建起了“城里社区秋实文艺队”,他们扎根社区文化,创作出了一批接地气的文艺作品,并通过一次次演出,为社区居民尤其是老人们送上了文化的“饕餮盛宴”。

闲暇时光,可以看看文艺表演,也可以选择听一场人文讲座。在济阳街道的各个社区中,居民们在精神生活方面的选择多种多样。

11月21日下午,济阳区图书馆传统文化阅读分享公益讲座走进了陈朝社区。区图书馆副馆长邱玲为社区居民讲解了闻韶台的文化印记与历史渊源,以及“孔子闻韶”的著名历史典故。“听完讲解,我了解了历史上闻韶台是什么样的,也深深感受到了我们济阳历史文化底蕴的厚重。”一名居民感慨。

“家门口”的志愿服务助力“微心愿”实现

12月24日,周二。一大早,城里社区服务大厅内就熙熙攘攘,还不时传出“哒哒”的声音。两名穿着红色马甲的社区志愿者张春霞、张秀岭正在缝纫机前忙碌着。“这条裤子大小不合适,麻烦您帮我改一下!”不一会儿,就有居民来“光顾”。张春霞剪裁好后,递给张秀岭进行缝补、锁边,两人相互配合,不一会儿裤子就改好了。对此,这名居民赞不绝口:“我年龄大了眼花,穿针眼这点小事可难住我了!多亏社区想得周到,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志愿服务!”

除了缝补衣物,城里社区每周一的理发志愿服务项目同样“火爆”。社区志愿者任德香抽出时间,为居民免费理发。前来剪发的居民刘丽感叹:“百姓的小事、麻烦事都有社区替我们想着,社区的志愿服务真是贴心!”

这种让居民点赞的贴心服务与城里社区成立的“678”党员驿站密不可分。前期通过走访,社区建起了居民“需求清单”,并吸纳在职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到社区,为居民提供理发、衣物缝补、义诊、法律咨询等常态化服务,以志愿服务为纽带,实现了政府治理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弄堂小巷,事关人心;家长里短,皆是民情。如今,“家门口”的服务在济阳街道变得愈发常态化,正如济阳街道办事处主任徐万平所说:“我们要在帮助群众实现‘小心愿’、解决‘小事情’的过程中,拓宽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渠道,让党建和社区治理工作更有民生温度。”(本报记者王宝静)

新闻推荐

俺的剧团粉丝多 每周两场不过瘾

乡音吕剧团在表演“梅翠娥听此言气哆嗦,叫一声我的丈夫陈士铎,你赶会已去不回……”挥着手绢,坐在凳子上,张翠英在乐...

济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