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绣工”忙 织就精细文明城

济南日报 2019-08-12 11:16 大字

张庄路街道工作人员付晓娟(右)在创城巡查。(张龙 摄)

滨湖社区工作人员在中小企业孵化园清扫卫生。

(王宝静 摄)

韩庙镇志愿服务队长李长安(右)与孤寡老人聊天。 (李冬阳 摄)

近日,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迎评工作动员会召开,对文明创建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动员全市上下迅速行动起来,坚决打好创城迎评攻坚战。

区县是这场攻坚战的主战场,全市动员会召开后,区县的“绣工”们迅速行动起来,用绣花精神织出颜值与内涵提升并举的精细文明城。

党员干部先行先做带动群众创城总动员

“王大哥,今天咱们这菜挺新鲜的,卫生保持得也不错!”

“小付,我们虽然是小买卖,但创城也不能在咱这儿掉链子啊!”

“复审通过有你的功劳,咱们都加油!”

下午2点,槐荫区张庄路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付晓娟来到世购广场的几家商铺前,熟络地和老板交谈着。强烈的阳光照在付晓娟的脸上,豆大的汗珠已经流了下来,T恤也已经湿透。在张庄路街道办事处16.8平方公里的辖区内,付晓娟每天对各社区、道路、商铺、市场等不定时督导巡查至少20处,行走2万多步。“5+ 2”“白加黑”,早上6点就开始巡查,一直忙到晚上10点……这已成为她的常态。

以前,街道辖区内的老旧小区乱扔垃圾、经营不规范等不文明现象严重,创城迎评工作开展以来,街道下大力气对辖区老旧小区整体环境秩序进行了系统整治,使小区环境卫生状况有了极大改观。然而,在环境卫生整治过程中也遇到过不小的阻力。“刚开始的时候,因为小区居民对创城工作理解程度不够,不怎么配合,我们通过耐心细致反复做工作、讲政策,同时也‘亲身示范’,先行先做,帮着居民打扫,带动居民一起行动起来,形成创城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付晓娟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压力的确不小。在创城迎评的攻坚时刻,更是一刻不能松、半步不能退,拿出绣花精神,凡事要抓早抓小抓细。我们有信心保质保量地交上这份答卷。”付晓娟坚定地说。

如今,辖区内规范的经营商铺门店、整齐划一的停车位、绿植环绕的健身休闲广场、整洁有序的农贸市场……处处发生的变化及取得的成效大家有目共睹,居民的幸福感也显著提高。(本报记者 张龙 通讯员 陈卓 楼兵)

志愿服务队“出动”垃圾死角一网打尽

烈日似火,大地像蒸笼一样,热得使人喘不过气来,济阳区济北街道滨湖社区党委书记刘斌像往常一样骑着两轮巡逻车巡查社区的各个角落。近日,他刚刚带领社区工作人员解决了中小企业孵化园的问题,成为滨湖社区从精细化入手提升城市品质的一个缩影。

中小企业孵化园一度是刘斌的一块“心病”,这里是济阳区新城初建时形成的一个小型企业集中安置地,因为情况复杂,长期以来形成了“脏、乱、差”的局面,刘斌曾多次向上级部门反映过该问题,但因为种种原因迟迟未能解决。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迎评工作动员会召开后,在巡查过后,刘斌立即进行统筹安排,最终联络帮包单位党员和社区红色特攻志愿服务队60余人进行了集中清理整治。经过大家的忙碌,中小企业孵化园内的环境焕然一新。清理完成后,他又组织企业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了今后的长期管理工作,彻底解决了该问题。

滨湖社区在创城迎评的关键时期,多措并举狠抓精细化管理。强化日常小区巡查评分,下大气力解决重、难点问题,组织社区志愿者上阵清扫辖区卫生死角,小区外围商铺停放车辆统一“蓝牙录入”管理等,这些措施的实施,让社区一系列难题都迎刃而解,城市环境和城市品质也因此上了一个大台阶。“创城过程中,必须要从细处着手,才能把优美的社区打造成文明城市的一张名片。”刘斌说。

(本报记者 王宝静 通讯员 朱超)

“一户一档”标准明“照镜”整改保战果

在长清区平安街道潘村管理区,每家商铺都有着自己的一份档案。这个档案里的内容和普通档案可不一样,里面放的是经过整治后的商铺门户照片、门前三包告知书、商户承诺书、检查表。原来,长清区一直在探索如何保持已有的环境整治成效,建立长效机制,这个“一户一档”就是该区维持整治成果的一个小窍门。

“一户一档”制度说到底就是要求店家每天以照片中呈现的干净整洁状态为标准,像“照镜子”一样,按照门前“三包”要求,维持好自家商铺周边卫生环境。同时,制定明确的奖惩制度,网格监督小组不定时到商铺进行检查,对保持好的商户进行奖励,对不达标的商户进行处罚。通过“一户一档”制度,该管理区辖区内商铺的卫生状况保持良好,而长清区也在尝试把这种方法向街道广泛推广。

不仅在地上下功夫,长清区还为“露出最美天际线”努力。一根线牵涉多个部门,整治工作如何顺利进行,如何以实际行动回应民众之需、民众之忧?长清区召开专题会议,对杆线整治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迅速启动城区杆线专项整治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提出了“立足实际、政府协调、单位主导、群众参与、安全为先、资源共享、合理使用、整改结合”的整治思路。研究制订了《长清区主城区2019年杆线整治工作方案》和《长清区主城区2019年杆线整治考核办法》,并联系相关部门和通讯公司及其他相关单位逐一召开对接会和部署会,明确杆线整治进度日汇报、周汇总,确保了杆线整治工作有力、有序推进。截至目前,该区共整治“空中蜘蛛网”199445米,445条,比两条经十路还要长,拔除废弃线杆330根。(本报记者 邵明红 通讯员 李娜 石瑶)

创新实践花心思志愿慰问有温度

济南的夏天骄阳似火,当很多人待在空调房里不愿出门的时候,商河县韩庙镇的志愿者们正顶着炎炎烈日,奔波在大街小巷之间,为孤寡老人送去丝丝清凉。

“大娘,上午十点到下午四点之间,尽量不要出门活动,多吃点清凉下火的水果,我们给您带来了绿豆汤和扇子,有啥需要您就跟我说。”韩庙镇刘家庙村志愿服务队的队长李长安反复叮嘱道,此时他的衣衫已经被汗水打湿了一次又一次。

孤寡老人既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每次有关于老人的志愿活动,李长安都会格外重视。每到一户老人家里,他都会主动和老人聊天,说一说最近遇到的高兴事儿,逗得老人合不拢嘴。“有一次志愿活动做到很晚,我正和老人聊着天,家里的电灯突然灭了,我们经过排查发现,老人家中的电路已经老化了,经常跳闸,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于是我们当天晚上就为老人免费换了电线并安装了插排和节能灯。当天虽然很晚才回到家,但是我们心里都特别充实。”李长安自豪地说道。

今年,韩庙镇在45个村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志愿者为主体力量,以志愿服务为主要活动内容,在文明实践路径、模式、内容方面大胆探索创新。今年上半年以来,该镇已经开展了9次集中志愿服务活动,为留守儿童、孤残儿童、困难群众、孤寡老人带去了生活上和精神上的帮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为韩庙镇精神文明创建奠定了基础。

(本报记者 李冬阳 通讯员 吴甜甜)

改造提升道路“微循环”更好保障老百姓出行

“现在咱周边的道路一天一个样,越来越通畅,每天开车回到小区附近,心情都不一样了。”近日,唐冶街道鲁商凤凰城小区居民刘先生对记者说道。

近年来,随着唐冶街道辖区交通路网日益完善,再加上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跟进,通达纵横的市政干道就像血液循环系统的大动脉,为街道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居民生活提供了便捷交通条件。而一些内部道路则像毛细血管,构成城市道路的“微循环”,关系到居民出行是否便利。

土河疏浚路、刘公河疏浚路是唐冶街道辖区内两条重要的沿河道路。因该两条路段均属内部道路,大多私家车辆长期在此停放,有的车辆甚至已成僵尸车辆,造成附近居民出行不便、道路交通拥堵,严重影响整个社区消防通道的畅通,附近居民纷纷通过热线表达不满。

为规范停车秩序,消除安全隐患,唐冶街道积极回应民生关切,对路段进行提升改造,疏通道路“堵点”,保障民生出行。唐冶街道办事处联合交警、交通等部门多次到现场勘查,反复研究确定整改提升方案。通过对乱停放车辆逐一打电话解释告知,耐心劝说车主移车,并对僵尸车辆进行清理。在清理后的路段科学规划设置路边停车位,同时加装车辆停放标识标牌,加强宣传力度,呼吁引导居民群众有序、顺向、按位停放,有效防止车辆的乱停放。经过整治,两路段乱停乱放现象有了明显改观,也大大提升沿河环境景观,为居民群众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空间。

土河(上河坊)沿河道路与主路连接处有两处坡道,坡道坡度大、急转弯,且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混行,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街道通过与交通、交警和规划等部门多方协作,在坡道设置限高杆、隔离护栏和机动车禁行标识,将此坡道作为人行便道,在方便居民出行的同时,也保障了行人安全。下一步,唐冶街道将继续加大整治力度,坚决处罚各类违法违章行为,为居民创造安全有序的生活环境。

(本报记者 张敏 通讯员 刘英)

新闻推荐

新市镇:开设暑期“读书角” 关爱留守儿童

正值暑期,为给广大青少年提供健康向上的公益性文化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们读书学习的需求,新市镇积极完善阅读服务,在镇文...

济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