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而不休的植保专家 记退休干部门传华

济南日报 2019-08-09 11:04 大字

门传华

23岁,他怀着一颗保护庄稼的纯朴之心,在老家回河赵家村当了一名义务虫情测报员;26岁,他被农业局聘为植保员(临时工),被人们赞为“年轻植保行家”;30岁后,他入党、提干、晋升为农艺师,成为辖区德才兼备屈指可数的“植保专家”。而今,他已年逾古稀,仍宝刀不老,孜孜不倦地带伤奋战在植保一线。他就是荣获“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等数十项荣誉称号的济阳区农业农村局原植保站站长、副局长门传华。

自掏腰包“聘老师”

提升专业能力

“刚开始在植保站工作,感觉压力很大。”门传华认为,要达到病虫草鼠害预报及时准确,高效防治,光凭工作热情和干劲远远不够。为此,他拿出当时一年的工资“聘老师”——买了500多本大中专教材和植物保护、病虫害防治、病理学等专业书籍,还先后向同事借阅350多本相关书籍。

在干中学、学中干,努力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专业能力的提高使门传华成为了及时准确测报治病虫草鼠害的行家里手。他推广实施的《小麦、玉米田化学除草》《棉铃虫统防统治》等项目分别获省市奖项。他也因此被原农业部授予“全国棉铃虫三年治理先进工作者”;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农业技术推广先进个人”;被原济阳县委、县政府授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在植保站工作的数十年,门传华和同事每年根据农时季节病虫草鼠害发生情况,结合作物布局、气象条件、参考历史资料,及时、准确地发布相关情报,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并采取多种形式,提高群防群治技能。每年发布各类情报30多期、5000多份,编发防病、治虫、灭鼠、化学除草单行技术资料10期、6000多份。由于门传华和他的同事们测报及时,防治病虫草鼠害得力,保证了原济阳县各种农作物循规快速成长,每年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达2000多万元。

右腿骨折不下岗彰显奉献精神

53岁那年春天,门传华被宣布内退。然而,他心里并没有任何波澜,丝毫没一点“按甲寝兵”的样子。“我多出去走走,农民就少走一些弯路”。门传华跟在岗那些年一样,披星戴月,废寝忘食,尽心尽力地搞好庄稼的病虫草鼠害测报防治。与在岗不同的是,他还主动参与了全区小麦、玉米良种引进、试验示范和小麦、玉米良方配套种植技术的宣传推广以及树木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2010年,济阳区域内很多农田出现了一种名为“斜纹夜蛾”的病虫,为充分了解该病虫,门传华再次像往常一样深入农田查看。但与以往不同的是,他此次查看的农田位于黄河沿岸。当他穿过黄河堤坝一人多高的草丛时,不小心摔进1米多深的坑内,原本有伤的右腿再次受伤,肿胀严重。

“工作中不知跌倒多少次了,当时没在意。”门传华说,当时他虽然右腿肿胀得厉害,但并没有去医院就医,而是继续投入到病虫防治工作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右腿变形严重,膝盖处有骨头突出,经检查得知,此处已经骨折。随着年纪逐渐变大,右腿疼痛感越来越严重,但防治病虫害的工作他丝毫未落下。

强忍病痛疾奔忙服务农民初心不改

“为农民服务,要不得丝毫马虎,必须始终坚持苦干巧干。”2013年7月,门传华监测到城区路边法桐发生了悬铃木方翅网蝽,就立马骑自行车,到城管等部门反映情况,告知危害和防治办法。近几年来,他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走遍了全区绿化片区、苗木基地和围村林带,及时有效地控制了所到之处各种病虫害发生。

“现在我只要看见虫子,就会停下来观察一段时间。”门传华说,近50年来一直与虫子“打交道”,他对虫子格外感兴趣。目前,他能叫上名字的病虫多达300余种,对于很多常见的病虫能够直接给出防治方法。

多年来,由于长期从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门传华接触农药频繁,曾两次急性中毒,好在抢救及时才保住了性命。但接连多次慢性中毒,折磨得他浑身无力。虽然如此,但他至今仍坚持一个月至少10多天深入农田,为农民防治病虫害支招,并不求任何回报。

黝黑的脸颊布满皱纹,弯曲的右腿膝盖处突出……这些与他退休干部身份不相符的外貌特征正是对他数十年坚守初心的完美诠释。“干了这么多年了,放不下。”门传华说,只要身体允许,将继续坚持干下去。(本报记者王希涛通讯员冉庆亮)

新闻推荐

济南宣判两起涉黑涉恶犯罪案,首犯获刑25年 “套路贷”制造虚假债务,“软暴力”催债

8月2日,济南法院依法对两起涉黑涉恶犯罪案件进行集中宣判。其中包括莱芜区人民法院对庞允盟等24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作...

济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