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两口“换房记”:从土坯房到砖瓦房

济南时报 2019-05-10 14:13 大字

李元清与村支书许金祯在新房前合影 新时报记者杨璐 摄

从不到30平方米的土坯房到60平方米的敞亮平房,71岁的李元清和65岁的老伴儿王玉英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还能住上这样的房子。

李元清和王玉英是济阳区垛石镇柳家村的村民,早年间因身体不好,双双丧失了劳动能力,变成了村里为数不多的贫困户。在2015年危房改造之前,他们一直住在50年前的土坯房里,三间房仅一间可见光,像样的家具只有一个小炕桌。“原来的房子是我20多岁娶媳妇时分来的,当时村里的条件都不好,我们也没有太大落差。”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邻居们外出赚钱盖起了大房子,老两口只能和20多平方米的土屋一起慢慢“变老”。土坯房没梁没瓦,房顶用三根檩条勉强支撑,“房子先是漏雨,后来又裂开了一道20厘米的大缝,一刮风下雨我俩就害怕。”李元清说,“那时候外头下大雨,屋里就下小雨,外头不下了,里面还在下,等到土墙干了,我们家的雨才算停,一点也不夸张。”柳家村村支书许金祯怕房子塌了,带着村里的青壮年在土屋的前后墙上各钉了一个木板用钢筋强行将它拉住。

李元清虽然盼着能换个房子住,但没有劳动收入,每个月还要看病买药,“要真让我盖新房,我还有顾虑。”李元清说,2014年,村里的第一书记来看望他们,当第一书记走进家门口时就惊呆了,当即和村支书许金祯商量一定要给他们换个房子。“我一开始还不同意,他们说贫困户有专门的危房改造资金,我才松了口。”

说干就干,2015年春天,村里请的施工队进到了李元清家里,不到半年时间老两口就住进了新房,当年也拿到了危房改造资金。“这是客厅,这是卧室,对面是厨房,现在我们老两口住上了60平方米的房子,特别结实下冰雹也不怕了。”近日,记者来到李元清的家里看到,家中宽敞明亮、干净整洁,电视、衣橱、沙发、空调等家电一应俱全,老两口满脸笑容,幸福劲儿藏都藏不住。

“自从换了新房,我们家的生活年年都在升级。”李元清说,现在他在村里当保洁员,每个月有400元的工资,再加上村里的扶贫项目分红,老两口一年的收入超过了1.5万。“不止是收入高了,我们还用上了冲水厕所,户户通上了天然气。”

据了解,在2016年的农村旱厕改造中,李元清首先响应,自己动手把厕所垒了起来。“现在关上门,蚊子苍蝇都进不来了,干净卫生是以前比不了的。厕所和外面的水泥池相通,人们上完厕所之后就流到水泥池里,层层过滤。这根水泥池里的长管子,是防止池里的味儿倒灌到厕所里,为了‘跑味儿’的。”此外,2017年柳家村实施了燃气入户,做饭取暖全靠它,还有千元补助发到村民手中。

“现在这种日子哪是以前敢想的啊。”如今李元清与老伴儿的日子越过越红火,院儿里种着十几种蔬菜瓜果,圈养了10只土鸡吃鸡蛋。“我老伴儿的做饭手艺特别棒,以后我想在家开个农家乐,让来这儿的人都能吃到家里的味道。”

记者了解到,目前济阳区已累计帮助3100户贫困户改造危旧房屋,让7000余人住上了新房。今年农村危房改造目前已开工42户、竣工23户。此外,济阳全区累计完成93793户农村改厕,基本实现农村改厕全覆盖。

(济南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杨璐)

新闻推荐

孔令丽:90后污染源普查“高材生”

孔令丽:2017年研究生毕业后进入生态环境部门,2018年6月进入济南市第二次污染源普查(以下简称“二污普”)济阳区办公...

济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