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说丰年济阳街道盐碱地变“鲁北小江南”
金黄色的稻田一望无垠。“金秋时节,稻谷飘香,谷穗饱满充实,黄澄澄的稻田翻着金浪,目之所及满是令人心醉的金色……”眼下水稻陆续进入成熟季,稻田里也即将展开一幅丰收热闹的画卷。济阳街道作为黄河大米的原产地,水稻总种植规模大,品质优良,享有“鲁北小江南”的美誉。8月29日,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水稻创新团队技术观摩培训会在济阳街道召开,对近年来水稻科研方向、科技成果试验示范、新技术推广应用等问题展开了探讨,为今后水稻种植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本报记者于悦
通讯员王培
引黄灌溉让盐碱地
变身“小江南”
济阳黄河稻区种植水稻已有40多年的历史,但是过去沿黄稻区却是一片盐碱地,农作物一直无法生长。“‘冬春白茫茫,夏秋水汪汪,遍地蛤蟆叫,产碱不产粮’是早些年沿黄一带的真实写照,老百姓的日子穷得叮当响,吃不上饭,揭不开锅,做梦都盼着把盐碱治住,让地里长出好庄稼。”高楼村原村主任张茂文称。
据悉,盐碱泛滥是由于地势低洼,黄河河床逐年淤积抬高,造成地下水位不断上升而导致。“碱随水上,也随水下”,为了治理盐碱地,使庄稼得以生长,相关部门通过引黄灌溉来种植水稻,希望用水来压碱,由此一来,泛滥了多年的碱灾得到治理,没有污染且甘甜的黄河水大大改良了土质,使土壤变得松软而肥沃,昔日贫瘠的盐碱地里长出了“晶莹剔透、软筋香甜”的优质大米。种植稻米如春风化雨般让农民实实在在获得了收益,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
每当6月份插秧时节到来,稻区处处都是繁忙热闹的景象,成排的抽水机在引黄渠旁不停地运转,一台台插秧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一群群农民三五成行开展互助插秧,呈现出一幅绿色生态的耕种画卷。丰收时节,金黄色的稻田一望无垠,田园风光十分美丽,被人们称为“鲁北小江南”。
龙头企业引领
黄河大米畅销全国
自今年起,每年农历秋分被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目前,济阳街道的水稻产业园里已经是一片金黄,在微风中低头摇曳的稻穗预示着今年的黄河大米又将喜获丰收。
近年来,济阳街道利用龙头企业的牵动效应,共引进了山东旭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天禾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济南稼禾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3家水稻生产示范产业园,水稻种植不断向机械化、集成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从种植到收获各个环节均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产业园的兴起给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注入了技术活力,济阳街道通过积极推广智能化育秧,协助农户解决了烂种、烂秧等技术难题,大力推广机械化插秧、机械化收割有效提高了水稻生产效率。目前产业园区共栽培水稻品种十余种,均以口感香甜、味道醇厚、绿色有机而远近闻名,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为了增加水稻附加值,济阳街道还致力于高端大米的生产和加工,获得了绿色有机食品认证证书,注册大米商标品牌,并在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等展会上荣获多项殊荣,有效扩大了品牌影响力。同时还拓展农村电商销售渠道,定期邀请专家开展农村电商专题培训活动,助推黄河大米特色品牌走上电商销售“快车道”。
土地流转
助农增收促脱贫
济阳街道通过龙头企业拉动、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等形式,不断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步伐,推动农村土地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以土地流转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创建农民脱贫增收新路子。
据悉,该街道水稻种植主要遍布在孟家、高楼、白衣店等十余个沿黄村庄,并且大部分是贫困村,由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打工,大量土地急需发展生产。与传统人工种植水稻相比,机械化种植大大降低了种植成本。
土地经过流转后,每年不用任何投资,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彻底得到了解放,极大地提高了外出务工人员的积极性,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外出务工,可以获得相当可观的收入。这不仅给流转户保证了土地流转固定收入,解决了当地流转户就业问题,还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实现了农户脱贫增收。
“我们村是市级贫困村,常年以种植水稻为主,近年来,随着水稻产业园的兴起,村民纷纷将土地流转了出去,每亩地可获得1300元的土地流转收入,不仅降低了种植成本,村民们也能够旱涝保收,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孟家村书记王智利称。
新闻推荐
济南市创建“泉城·爱帮”婚姻登记服务品牌结婚登记可领“幸福护照”
本报9月19日讯(记者兰萃王晓菲)记者今天获悉,济南市在全市婚姻登记机关开展“泉城·爱帮”婚姻登记服务品牌创建工作。...
济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