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一年,为梦想加油

济南时报 2018-01-01 15:13 大字

马光友和工友们在西城一高层建筑外清洗玻璃幕墙 首席记者王锋 摄

“蜘蛛人”每天在高空吊着作业的时间超8小时 首席记者王锋 摄 在家中,徐健一边讲述往事一边剪纸。 记者刘玉乐 摄涵涵在封闭的病房里,趴在小桌子上画画。 首席记者王锋 摄

【编者按】

新的一年就这样铺开了,普通人生活的车轮无意识地轧过分割线,继续滚滚向前。

这无声中,不论是心怀目标的你,努力生活的我,抑或是被意外突然击中的他,都于心底怀有一份希冀,或是“准时发钱安全回家”,或是“一手绝活后继有人”,或是“亲人安好远离病魔”……

这许多无声中,恰是满满的希望之声。

每天“吊”至少8小时的蜘蛛人只想干好活、平安回家、准时发钱

刚清洁完高新区一高层建筑的外墙,又接到新活儿,为西城一高层建筑清洗外墙体玻璃幕墙。对48岁的“蜘蛛人”马光友和他的5名工友来说,对假期似乎并没有什么概念。

“元旦假期,我们都会在这里干活。”马光友说,每天在高空吊着作业的时间至少8小时,每天能挣450元,虽然辛苦但收入还不错,高空中他们心里想的就是把活干好、每天都能安安全全回家、及时拿到工钱。骄傲“济南第一高楼外墙也是我们干的”

2017年12月30日,外面寒气袭人,但接的活儿依然要干。

在西城一高楼楼顶,马光友和赵西坡等6人做好绳子固定等各种准备工作后,带着水桶、刷子等工具,坐着座板从楼顶顺绳而下,系着安全带,将身子悬吊在了空中。从26层的楼顶到地面,近百米的高度。一趟对外墙体玻璃幕墙清洗清洁下来,需要约两个半小时。

老家济阳的马光友,从事高空作业已有18个年头。32岁的赵西坡是老马的工友,老家在菏泽,在济南干“蜘蛛人”工作已有6年。他说,开始干这行时很紧张,好在不恐高,这么多年也习惯了。“高空作业时,我们身上同时系着两根绳子,一根作业绳,一根安全绳,我们自己也很小心,安全没有问题。”

“从早上7点我们就开始干活了,元旦假期以及之后几天时间,每天将至少有8个小时吊在高空。”赵西坡说,这两栋26层建筑的玻璃幕墙清洁工作估计最快一周就能干完。

说起之前干过的活儿,他们脸上露出自豪的表情。“我们清洁过的高楼太多了,现在干的是26层,30多层的高楼也干过很多。济南第一高楼绿地普利中心60层,外墙擦洗清洁也是我们干的!”马光友说。

“我干的时间太长了,对高空这行有感情,我肯定是要干到退休的。”马光友哈哈大笑,也想为家人多挣点钱!希冀只想干好活安全回家,及时领钱最高兴

每天有活儿干,也意味着每天有安全风险。马光友说,家中有老婆和两个孩子,自己在高空中每天想的就是把活干好,然后安安全全地回家。“当然,最重要的也盼望老板能及时发下工钱,以前干零活时我就被拖欠过工资。”

赵西坡也有两个孩子,大儿子9岁,小女儿5岁,都在老家。“除了刮风下雨下雪等天气对安全有影响外,其他时间有活儿肯定要干,也是为了能多挣点。”他说,现在每天高空作业能挣450元,大家都是为了家而奔波。赵西坡表示,自己一年回家八九次,没活儿的时候也会回家陪陪家人。

下午3点多,记者离开时,他们六人都已经吊在了高空,开始了又一次从楼顶缓慢下到地面的高空保洁过程。城市的“脸庞”也就随之一点点干净了。(记者孙锋)

4岁白血病女孩的“童画”里

有向阳花有小朋友,还有减肥后的妈妈

“想要只小熊,想回家上学。”2017年的最后一天,齐鲁医院儿科病房里,4岁的苏语涵说出了她的新年愿望。4岁本该是天真烂漫的年纪,本该在幼儿园跟小朋友一起快乐玩耍,但这一切正与涵涵渐行渐远。半个月前,她被确诊患上白血病,在与病床为伴的日子里,4岁的她画下了一本画册,在她的“童画”世界里,有盛开的向阳花,有点亮的圣诞树,有漂亮的红房子,有一起玩耍的小朋友,还有减肥后的妈妈……

最怕妈妈给梳头

2017年12月31日11:45,齐鲁医院儿科5病房,刚输完液的涵涵坐了起来,母亲张霞在床上支起小桌子,拿过画笔和画本,涵涵认真地画了起来,不一会,一条小鱼出现在画本上……

涵涵一家老家在泰安黄前镇,半个多月前涵涵高烧不退,被确诊患上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0天前,转来齐鲁医院治疗。

打针对孩子来说总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涵涵也不例外。“妈妈,不要打针”,连续多日的输液,让原本开朗的涵涵变得有些沉默,每每要打针,她都会紧张得直哭。据了解,因为病情发现早治疗及时,孩子对药物的吸收效果比较好,涵涵的病通过化疗治愈的概率很高,“不到万不得已的话可以不用骨髓移植”。

不过,看到同病房的小朋友一直在掉头发,已经开始化疗的涵涵也开始担心起来,原本很喜欢让妈妈给梳头的她开始抗拒起来。“她现在最害怕自己掉头发,都不让我给她梳头了。”张霞说。

张大口使劲吃饭

红房子前,一个扎辫子的小女孩和一个穿着金黄色衣服的小男孩正在开心地玩耍……涵涵说,扎辫子的小女孩是她自己,小男孩是她幼儿园的小朋友,“小朋友等我回家一块儿玩呢”。

另一幅画是涵涵一家三口,她梳着双马尾,穿着裙子站在妈妈身边,妈妈穿着红色连衣裙,身材苗条,“这是减肥之后瘦下来的妈妈”;爸爸手里拿着一朵花,正朝母女二人走来。

……

在涵涵的“童画”世界里,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容,只是,在病房外妈妈常常要偷偷抹掉脸上的泪水。“孩子从小就很懂事,为了不让我们担心,她就张大嘴使劲吃饭。”张霞说,涵涵让她既欣慰又心疼。

“我多吃饭,病好了咱们就回家,爸爸妈妈也要多吃饭。”涵涵时常安慰爸爸妈妈,也这样安慰电话里的亲人……

爸爸在工厂上班,妈妈做点小生意,虽算不上富裕,涵涵一家过得也算殷实。只是3年前姥爷患上胰腺癌,直至去年年初去世,一家积蓄被掏空。如今,涵涵患上白血病,巨额的医疗费让这个家庭步履维艰。(实习生卢震 记者卢明)地摊里走出来的“剪纸王”

盼着能发现“好苗子”传承手艺

2017年12月28日中午,槐荫区一商场大厅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手提布兜,正弯着腰在偌大的空地上“拼图”。他手中拿着的是自己手剪的一幅幅小狗剪纸,大约1小时后,剪纸拼成的巨型狗图案出现在地上……老人名叫徐健,67岁高龄的他以创作生肖剪纸的方式迎接新年已有15载。

围着猪圈观察太专注,差点被人当成贼

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摆起拼图来动作麻利,不到一小时,一副巨狗图便出现在地上,引得众人围观。“摆的这么快,老爷子之前是不是在地上打草稿了。”有人小声嘀咕。

“小狗的样子都在我心里了,用不着打草稿。”老人一边说着一边掏出一沓手绘图稿,总共15页的图稿每张上都有近20幅小狗肖像,金毛、泰迪、京巴……虽只寥寥数笔,各类小狗的神韵却尽在其中。

为了让剪出的小动物传神灵动,徐健常年骑着自行车满济南城转。“有一回骑到药山那边看人家猪圈里的猪,就趴在栅栏上盯着,差点让村里人当偷猪贼给打了。”徐健笑着说,别人劝他去动物园看也是一样的,他总觉得“动物园的动物都在笼子里,没有那股精气神”。

如今,徐健的生肖剪纸系列已坚持了15年,剪纸拼图也摆了5年。“12生肖轮了一圈了,不过我不觉得重复,每一次观察都是新的,都会有新东西出来。”为剪纸49岁辞职,地摊里走出“剪纸王”

阳光透过窗户正好照在徐健坐着的沙发上,他嘴里叙述着往事,手不自觉地就摸起了桌上的剪刀。不过半分钟的时间,手里的花样就剪成了,摊开一看,正是来访者的名字。

“我从十四五岁就对剪纸感兴趣了。”徐健回忆,那时置办婚礼用品不如现在方便,每每遇到工友结婚,新房里贴的大红喜字总要找徐健帮忙剪。“我剪的都是自己想的,从来不用之前的老样式。”

渐渐,徐健发现剪纸已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此他特意寻访剪纸名家拜师,手艺越发精进。

缘分的转折出现在徐健49岁那年。“当时厂里效益不行了,工人们都发不出钱来。”徐健回忆,那段日子家庭的重担都压在了妻子一个人的身上,身为一家之主的他感到格外愧疚。思前想后,他做出了一个令家人吃惊的决定——辞职回家,专职剪纸。

“家里可是炸了锅,老婆孩子没一个支持我。”周围的人也都说,剪纸自古就是女人干的事,一个大男人拿它当爱好已经很少见,拿它当事业简直是笑话。众人的反对并没有改变徐健的想法,他坚持“不给自己留后路,一定要闯出个名堂”。

徐健骑着他的自行车转便了济南所有的夜市、集市,有时一骑就是一个小时。从一天只有七八块钱的收入,到有人慕名前来购买,徐健的剪纸也从小小的地摊走进了艺术馆的展览大厅,“2008年那会上了电视,开始有人叫我‘剪纸王\’,后来就传开了”。成立剪纸艺术院,教孩子们和外国人剪纸

让更多人关注剪纸,是徐健最近几年一直在做的事。他牵头成立了济南剪纸艺术院,近在济南本地,远至新疆内蒙,徐健收的徒弟超过了100人,只要有人来学,他就倾囊相授,不收一分钱。2013年以来,除去逢年过节,徐健便不大出门摆摊了,他的身影更多的开始出现在各处小学、青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学校邀请我去教孩子剪纸,这是弘扬传统艺术的好事。”他说自己去教课也有一点“私心”,总想着“发现几个学剪纸的好苗子,能好好培养一下”。

“有时间时,我也会去山大的留学生院,去那里教外国人剪纸。”在徐健眼里,小剪刀也有大世界,他盼着剪纸这门手艺能走出国门,让更多的人为中国民俗艺术点赞。 (记者俞丹)

新闻推荐

县实验幼儿园举办家长会及亲子活动

本报12月28日讯近日,济阳县实验幼儿园举办了形式各异的亲子活动。如:包水饺、制作水果拼盘、装饰相框等。通过活动增进了父母和幼儿间的关系,活动取得圆满成功。通过家长会,让幼儿园与家长之间...

济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