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里老板到村民“领路人”——记济阳县崔寨镇周孟村党支部书记孟宪华
孟宪华(左)在指导村民种植。(王宝静 摄)
走进济阳县崔寨镇周孟黄河农业风情园,这里到处郁郁葱葱、景色宜人,红彤彤的西红柿、碧绿的韭菜和金灿灿的香瓜,都让前来采摘的游客爱不释手。
退回到几年前,这片处在黄河滩区的土地,由于浇灌不便,基本处于靠天吃饭的状况。群众辛辛苦苦忙碌一年,一亩地也就赚500元左右。如今,这里已成为一处可供市民采摘游玩、休闲旅游度假的天然“氧吧”。从穷滩区到“聚宝盆”,这里面凝聚了周孟村党支部书记孟宪华太多的努力与心血。
土地流转转出“聚宝盆”
周孟村共有890口人、1300亩耕地,多年来,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
此前,孟宪华一直在市区一家私营企业做老板。2014年,村“两委”换届时,他顺应群众呼声回家参选,成功当选为村支部书记。上任后,面对落后的村集体经济,他深入农户家中走访,多次召开村“两委”班子会、党员会及群众代表会,寻找发展村集体经济良方。通过外出参观学习,孟宪华尝试着把土地流转作为致富途径。2015年4月,由他发起、村集体占股60%、50户村民以土地形式入股的辛迪加农业合作社成立,总投资150万元,一个集有机蔬菜采摘、水果采摘、土地认领、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农业项目应运而生。
同年5月,为解决村黄河滩区1000亩土地增收难的问题,周孟村以每亩850元的价格,将这1000亩土地流转到了合作社,既解决了农民工农忙时节回乡耽误打工的问题,又充分利用了闲置土地。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民不用种地,每年就可以收入850元,在家的剩余劳力也可以进合作社劳动,实现“家门口”就业。
经过两年多的运作,辛迪加农业合作社目前已发展成为集采摘、旅游、度假、休闲于一体的周孟黄河农业风情园,每年吸引游客2万余人,村集体年经营收入300万元,群众年增收80万元。村民孟继元表示:“我原来打算到外地打工,村支书把我留下管理园子,看着园子一天天壮大,感到自己的努力很有价值。”引进高端农业项目
时至今日,周孟黄河农业风情园与另一处占地1800亩的山东青林现代农业园,共同构成了打造济阳特色高端农业项目周孟黄河休闲农业综合体。
提及几年来的风风雨雨,孟宪华表示:“做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合作社在2015年秋季遇到了资金难题,我从外面筹措了100万元,后来又说服家人,将济南的一处房产做了抵押,贷款100万元,才解决了公司的运转难题。”当村民们得知他把房子抵押的消息后都心生敬佩:“有这样的带头人,不容易!”
正是当年的一场筹资风波,让孟宪华萌生了强强联合、共同把周孟黄河农业风情园做大的想法。2015年年底,经过多方考察,他成功引进了山东青林农业项目。该项目投资2000余万元,主要种植菜心、芥蓝等南方高端蔬菜。2016年春节过后,青林农业项目所产蔬菜,因品质好、无公害等原因,成功进入上海、广州、深圳等高端城市,年销售收入达到5000万元,利润近2000万元。
回忆起这几年的变化,该村村民陈孝利很是感慨:“村支书刚上任时,村里没钱办事,他从家里拿出5000元为村里安装了路灯,举办了周孟村第一届村民自编自演的春节晚会。现在村里有钱了,他把钱用在修路、整治环境、修建健身广场等公益事业方面。这些我们看在眼里,也记在了心上。”(本报记者 王宝静 通讯员 李世忠)
新闻推荐
打卡上班本报6月25日讯(记者史春勇见习记者王淑文)在冰雹、暴雨、雷电轮番“登台亮相”后,本周末强对流天气终于落下帷幕,太阳重新“打卡上班”,气温也开始缓慢上升。记者从市气象局获悉,未来...
济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