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革除丧葬陋习,倡树文明新风 济阳县民政局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发展

齐鲁晚报 2016-11-11 00:00 大字

公益祠堂建设现场经验交流。▲县领导实地察看农村公益祠堂建设现场。◤崔寨镇郑家村祠堂。榆梁祠堂采用框架架构建造,地基坚实,建筑牢固,能有效抵御自然灾害。为进一步规范殡葬行为,深入开展殡葬改革,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殡葬行业健康发展,济阳县民政局在市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贴心民政”为总揽,广造殡葬改革的社会氛围,大力推进以革除丧葬陋习、建设公益性祠堂为重点的殡葬改革,在济阳县形成了移风易俗、文明殡葬的良好势头,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谐发展。

文/片本报记者刘慧

通讯员程新建

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

有力推动殡葬改革

济阳县民政局把建立健全村(居)红白理事会作为抓好殡葬改革的关键,统一部署、加强协调,在各镇(街道)党委政府齐抓共管、密切配合下,按照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原则,在济阳县852个村(居)全部建立了红白理事会,并制定完善了推进移风易俗,实行殡葬改革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章程。

在工作中,济阳县民政局加强督促指导,帮助红白理事会认真学习总结文明节俭的好经验,不断改革丧葬中的不良习惯和做法,坚持厚养薄葬、文明祭奠,大力推行播放哀乐、鞠躬默哀、配戴白花等文明丧葬礼仪,反对繁琐复杂的旧俗丧礼,坚决禁止封建迷信、乱埋乱葬、骨灰装棺土葬等行为。

同时从村民意见最大、反映最强烈的环节入手,引导村民增强自律意识,自觉简办丧事,杜绝大操大办。实践证明,通过抓好村(居)红白理事会这一村民组织建设,对殡葬改革的推动发挥了关键作用。

以点带面,循序渐进

推进公益性祠堂建设

农村公益性祠堂建设是“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尤其像济阳县这样的平原地区,“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矛盾日渐突出,济阳县民政局从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入手,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全面推进农村公益性祠堂的建设工作。

在农村公益性祠堂建设方面,济阳县民政局按照“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的路子稳步推进,在济阳县各镇(街道),分别选择经济基础较好,殡葬改革积极性高的3—5个行政村(居)作为试点,先行建设,树好典型,再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稳步发展。

截至目前,济阳街道共投入资金350余万元,建成农村公益祠堂6处,分别位于苟王居、榆梁居、韩家居、道口村、洼里王村和窑头居。其中,榆梁居祠堂正房建筑面积300㎡,建有看护房等相关配套设施,能满足2000多个骨灰盒的寄存需求;道口祠堂能满足560多个骨灰盒的寄存需求;苟王居祠堂集骨灰存放与殡葬服务于一体,达到省市一流标准,可满足4000余个骨灰盒存放需求。同时,骨灰放入祠堂,也进一步杜绝了丧事大操大办,切实减轻了群众负担,起到了良好作用。

研究探讨资金筹措渠道

奖励农村公益骨灰堂

由于济阳县村级积累普遍薄弱,单靠村级建设非常困难,为此济阳县民政局积极研究探讨资金筹措渠道和扶持政策,采取上级奖一块,乡镇补一块,村集体自筹一块的办法,推进农村公益性祠堂建设,2011年济阳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公益性骨灰堂建设的意见》,确定对新建成并经验收合格的农村公益骨灰堂,由县财政奖励10万元,镇(街道)财政奖励不少于3万元。

济阳县民政局按照经济、实用、节约土地的原则,规划设计以行政村或几个自然村联建为主,按照每年7‰的自然死亡率及每个骨灰格位20年一个使用周期来确定,房屋间属按照每1000人3—5间计算,并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力求做到建筑布局、外观造型、室内布置、功能设施规范合理。

对已经建成的祠堂,济阳县民政局将加强规范管理,确定固定管理人员、完善制度建设,以确保规范运转使用,公益性祠堂的建设使用,从源头上根治了乱埋乱葬的陋习,促进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强化领导,齐抓共管

建立移风易俗长效机制

济阳县专门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宣传部长、分管副县长等县领导和县委、县政府有关部分负责人的“革除丧葬陋习,倡树文明新风”领导小组,加强对殡葬改革的领导,同时抽调有关县直部门负责人组成五个督导小组,加强对各镇(街道)及村(居)的专项督导、指导、协调工作,各镇(街道)也都成立了相应工作机构,明确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负责人,督导组长为连带责任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按照新的殡葬制度要求,济阳县殡仪馆每天将死者的姓名、住址等信息通报各镇(街道)和县直有关部门以及各督导组,根据殡仪馆提供的信息,各部门严格按照“一个推进、两个倡导、三个禁止、四个建立”的工作要求,切实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济阳县民政局也在科学发展考核中,加大对殡葬改革的权重,在县“革除丧葬陋习,倡树文明新风”活动领导小组的调度下,县直有关部门也把殡葬改革列为评选先进文明单位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层层检查考核,促进了殡葬改革工作的协调发展。

同时还多次召开典型村(居)现场办公会,各镇(街道)情况交流会、督导组工作协调会,树立了典型,鞭策了后进,促进了乡风文明的转变和提高。

殡葬改革缓解邻里纠纷

每年节省殡葬费800多万

长期以来,在农村尤其一些土地偏少的村庄,常因修坟立碑引发矛盾纠纷,造成街坊邻里不和,进而影响到社会稳定。殡葬改革实行祠堂安放骨灰后,这种矛盾完全可以化解。祠堂建成使用后可节约耕地,以前按照传统的做法,农村一次丧事费用不少于3000元,多的要超过5000元,推行殡葬改革后,比原来平均节约2000多元,济阳县一年可节省殡葬费用800多万元。

新的殡葬制度,已由播放哀乐代替了锣鼓吹打,佩戴白花代替了披麻戴孝,花圈鲜花代替了繁杂的迷信品,骨灰盒代替了木质棺材,骨灰安放祠堂,杜绝了乱埋乱葬,简朴、文明、健康、和谐的氛围,潜移默化地转变着人们的观念,净化着人们的心灵,优化着社会风气。

随着活动的开展,济阳县广大干部村民积极按照遗体火化,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习,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的方针,稳妥地推进殡葬改革的步伐,截止到目前,济阳县共建成农村公益祠堂92家,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累计投资约2880.5万元,获得市级奖补资金387万元,县级奖补资金522万元。

新闻推荐

市食药监局对食品小作坊进行督导

本报11月10日讯(记者杨擎通讯员时丰)近日,市食药监局副局长李学忠与食品生产处处长武磊对济阳县部分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情况进行了检查指导。重点查看了垛石振兴驴肉、垛石强盛驴肉店和崔寨大刘...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