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药王庙村村名如何得来?曾有“药王庙” 纪念孙思邈

济南时报 2012-11-22 13:36 大字

作者:杨敏

时报11月21日讯 (记者杨敏)一提“药王庙”,很多人都会想到“药王”孙思邈。在济阳县回河镇有一个村的名字叫“药王庙村”,据村里67岁的王荣材介绍,村里曾经有一座药王庙。这座药王庙跟“药王”孙思邈有关系吗?

据王荣材介绍,药王庙村地处县城西8公里。明朝永乐年间,王、徐、郭、周姓氏先人由河北枣强迁移至此地,与原住户宫、李姓同住该村。现村里张姓、王姓居多。

王荣材告诉记者,小时候听老人说,药王孙思邈行医经过回河镇现药王庙村,把村里村民的病都治好了,而且不收分文,村民为了纪念孙思邈修建了药王庙,药王庙村也因此而得名。原先的药王庙占地约5亩,内有文库、经房、神堂、大殿、钟楼等建筑。院内古树参天,院外松柏围绕。在“文革”期间药王庙被破坏,但仍存有遗址,后来药王庙成了一所小学,药王庙村也被分成了东西两村。新中国成立以后,药王庙无人修葺,1958年被拆。现在药王庙的遗址已经不复存在,变成了一片半开放式的小树林。

据王荣材介绍,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每逢农历四月二十八药王爷的香火会,村里就组织唱大戏;来药王爷神像前烧香、求神、讨药的男女老幼成群结队,把药王庙围得水泄不通。也正是因为香火会的存在,四里八乡的男女老少都会来药王庙村,每年香火会时来赶会的人多达上万人,在药王庙周围就会有集市。

王荣材说集市上有卖吃的、用的,还有卖木材、卖家具的,来的人多了,生意做得旺,村民的腰包自然也鼓了起来。新中国成立以后,来村里祭奠的就少了,香火会没了以后,做买卖的也减少了,村子也不那么热闹了。

据药王庙村的村支书王强介绍,该村有跑高跷、闹花灯的传统。元宵节时,全村青壮年都打扮一番,上高跷到各处登场献艺。该村有传统的木工车加工,新中国成立前,加工的大车除供本地外还销往济宁、菏泽等地。改革开放后,该村百分之四十的住户加工拉车盘,产品销往商河、临邑、陵县和靠近河北省边缘地区。

当记者问及是否有重新修建药王庙计划时,王强告诉记者,年轻一辈对药王庙了解不多,只有村里上年纪的人还有些许印象,目前村民的收入靠种植蔬菜大棚、种树卖木材为主,有少数人外出打工,村里暂时没有重修药王庙的打算。

新闻推荐

新市镇“笑脸”考核干部工作干成啥样,看“表情”就知道

作者:李栋印时报11月21日讯 (记者李栋印通讯员耿文帅)新市镇创新领导干部工作考核方法,对三级领导班子(镇、管区、村)成员分管工作和部门工作的得失、完成等情况分别进行“笑脸”、“平脸”、...

济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