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本报出资发掘,开创引进社会力量参与、支持考古发掘先河■出土文物为汉画像石中的精品,在鲁北地区极为罕见水塘底下隐藏千年汉墓

济南时报 2012-09-03 00:30 大字

□本报记者 钱欢青

2003年4月3日,济阳县杨栏口村村西池塘,挖掘机轰鸣阵阵,围观的群众将池塘围得水泄不通。文物工作者站在挖掘机旁,小心翼翼地查看地形,指挥挖掘机工作。济阳杨栏口汉画像石墓发掘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这次考古发掘由济南时报出资赞助,开创了引进社会力量参与、支持考古发掘的先河。但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发掘工作在刚开始两天之后,就匆匆结束,汉墓就地回填封存,至今深藏地下。不过,出土的寥寥数块

画像石,却块块都是精品,而且在鲁北地区极为罕见,具有极高的文物

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这个汉画像石墓是如何被发现的?为何没有发掘完成便匆匆封存?如今的古墓所在地情况如何?记者近日奔赴济阳进行了采访。

意外惊喜―――

村民挖鱼塘挖出精美大石块

8月28日,记者和济阳县博物馆馆长熊建平一起驱车前往杨栏口。从济阳县城往西约20公里就是太平镇杨栏口村,在村西头的一大片杨树林中,经过仔细寻找,熊建平找到了当年发掘的汉画像石墓的位置。在一处环形的鱼塘中间,一个小岛一样的土堆突出水面,土堆上种满了杨树,那座神秘的汉画像石墓就深藏在这土堆之下。如今,即使有人路过这里,也不会想到这个种满杨树的土堆之下,居然会深藏着一座千年汉墓。

和很多古墓的发现一样,杨栏口汉画像石墓的发现也充满了偶然。2003年2月8日,杨栏口村村民选中了村西头的一处低洼地当鱼塘,此处曾经被黄河淹过,下有淤泥,土质松软,是挖鱼塘的不错选择。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在挖掘机挖到大约5米深时,突然碰到了一个很硬的东西,挖出来一看,才发现是一块上面刻有精美花纹的大石头。村民立即向济阳县博物馆报告,熊建平说,“听到村民对大石头的描述,我就感觉这应该是一座汉画像石墓,由于济阳地处平原,很少有汉画像石墓出土,所以得到消息后我就非常激动,立即带人前往察看。到现场后我们发现,虽然这座墓的墓室已经遭到严重破坏,但从已经挖出的几块前室墓门的画像石来看,可以确认,这就是一处汉画像石墓。”

因为鱼塘有水,不便于清理发掘,熊建平于是要求杨栏口村将墓室部分回填保护,等待水位下降后再进行清理,同时将已经挖出的几块画像石运回济阳县博物馆妥善保存。

露出真容―――

本报出资,力助考古发掘

在让村民对汉画像石墓进行回填保护之后,熊建平迅速向济南市文物部门进行了报告,希望能对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但是由于资金短缺,墓葬的发掘工作迟迟没有展开。

济南时报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主动与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取得联系,独家出资赞助此次考古发掘,这一开创了引进社会力量参与、支持考古发掘先河的举动让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大为感动,2003年4月3日,发掘工作正式开始。神秘古墓终于露出真容。

幸运的是,记者当年也参与了现场报道,亲历了考古发掘的全过程。由于汉墓在鱼塘底部约5米处,所以挖掘之前必须先进行排水和清理现场。经过第一天的工作,除了一口古井遗迹初现轮廓,整个墓室依然掩埋在层层淤泥之中。第二天,古井出现塌方,大量稀软的黄河淤泥又给挖掘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挖掘机挖过的地方,一会儿就会被周围不断塌方的淤泥所覆盖,这使得挖掘进程非常缓慢。另外,由于围观群众人数众多,文物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所以考古人员不得不暂停发掘,在没有制定出更好的发掘方案之前,不得不将汉墓回填、封存,进行就地保护。

虽然没有完成发掘,但从现场暴露的情况看,可以确定这座砖石混构的汉画像石墓,坐北朝南,南北长约10余米,东西宽约6米。墓的前室、中室的西侧各有一间耳室。每个墓室的门都由石板或石块砌筑,其余则由青砖砌筑,室顶皆为卷顶结构。但墓室内究竟是什么情况,就不得而知了。

探寻真相―――

墓主人应该是东汉晚期官僚贵族

熊建平告诉记者,由于该墓葬没有发掘完毕,也没有出土随葬品,出土的汉画像石建筑构件中也没有发现可供断代参考的文字资料,所以墓葬年代仅能从形制及画像内容和雕刻技法等方面推测判断,“从墓葬结构和建筑形式看,该墓是东汉墓葬常见的形式。墓葬由前、中、后室及两个耳室组成,墓葬布局呈不对称式,两个耳室均设在前、中室的西侧。这类墓葬在山东地区多见,如已发掘的淄博张庄东汉画像石墓,济南青龙山汉代画像、壁画墓,闵子骞墓园内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墓等东汉晚期墓葬,形制大致相同。其次,该墓汉画像石上的人物服饰、车马及男子头上所戴的各种冠帻和条带中的复合纹饰等,皆见于山东嘉祥东汉晚期武氏祠画像。再次,该墓的雕刻技法,主要采取山东地区东汉中期以后普遍使用的减地平面线雕,雕刻风格、形式皆与嘉祥武氏祠及宋山画像石相同。因此我们判断这座墓的时代应该属于东汉晚期。”

熊建平说,距离杨栏口画像石墓东北约10公里,为东汉时济南国、济南郡诸县治所。该墓规模较大,出土的石构件数量较多,画像雕刻精美,“这类墓葬在济水(仅黄河)以南营造可能不是困难的事情,但此地为黄河冲积平原,远离山区,不产石灰岩石料,购买及运送数量较多的大块石料,需长途跋涉,并要过济水。在当时生产力及交通条件不甚发达情况下是十分困难的,没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及足够的家产,难以营造如此规模和规格的墓葬,我们推测,墓主的官阶在六百石至千石之间,当属县令或者其以上官僚贵族。”

价值重大―――

山东汉画像石墓分布最北的一处

熊建平说,杨栏口汉画像石墓的出土意义重大,“山东是我国汉画像石墓分布最集中、汉画石出土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至上世纪80年代末,全省已出土汉代画像石上万块,主要分布在鲁南及鲁中地区。鲁北地区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遗址、墓葬等古代文化遗存多被黄土淤埋,难得发现。杨栏口村汉画像石墓是山东汉画像石分布最北的一处,为研究山东汉画像石墓的分布区域及范围,提供了新的资料。”

在济阳县博物馆库房,记者看到了当年运回博物馆保存的8块汉画像石,由于这些汉画像石画面精美、意蕴丰厚,济阳县太平镇在前几年建文化广场时,还将其中的一些画面刻到了广场上。

新闻推荐

69万亩玉米投了农业保险达成投保意向还没缴纳保费期间受灾也可获赔

作者:王闯时报9月10日讯 (见习记者王闯 通讯员刘莹莹)今年,济阳县69.3167万亩玉米投了农业保险。中华联合保险公司济阳支公司负责人表示,凡与济阳县农业部门达成投保意向的农户,如出现在缴纳保费...

济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