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晚饭后,来济北广场跳舞吧!2年内,来广场跳舞的人由一个“排”增加到了一个“营”

济南时报 2012-08-07 00:40 大字

许多市民晚饭后来到广场上跳舞实习生孙澜城 记者黄中明 摄□见习记者 韩璐莹 实习生 莫凡

济阳县济北广场坐落在济阳县政务中心正南方,白天,广场上很安静;晚上,广场上到处是载歌载舞的老百姓。“2010年,我组织成立了‘广场舞协会\’,仅2年时间,参加的人数由30几人增加到300多人了。”济阳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中心主任任宇告诉记者,没有特殊情况,一年365天,每天晚上广场上都会有人来跳舞。

【谈想法】 让济北广场“舞动”起来

7月26日18:30,记者循着音乐声走到了济北广场。广场上有一群人在跳舞。其中正拿着扇子跳舞的任宇看到记者后,招呼记者一起跳起来。

今年60岁的任宇告诉记者,他是从济阳县宣传部内退的干部。2010年9月份的一天,他在政务中心8楼望着济北广场,心里突然有了一个想法,这么大一个广场,怎么能让它空着呢,为什么不让它“动”起来?他有一个好主意:鼓动大家在晚饭后来这儿跳跳舞,活动一下,让广场真正属于老百姓。

任宇说干就干,看到自己居住的小区有30多个退休的老年人每天晚饭后都在小区里打太极拳,他就邀请他们去济北广场上练,任宇还争取到了企业赞助,三联家电商场免费给这群老人提供了一台7000多元的音箱。从此有歌有舞,广场“舞动”起来,任宇给这项活动取了个名字,“红歌广场舞协会”。虽说是协会,但参加的人来去自由,想怎么跳就怎么跳。

【谈规模】30人到300人,名声飘到外地

任宇告诉记者,自从“红歌广场舞协会”成立以来,来跳舞的人越来越多,2年内由原来的3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300多人。跳舞的人多了,水平也就参差不齐了,为了让每个参与进来的人都得到锻炼,任宇想到了“分组”这个办法。他将广场分成两个队伍,南侧的队伍叫“彩虹队”,在这里跳舞的多是老年人,或者喜欢慢动作的人;北侧的队伍叫“示范队”,这里的人多是中年人,动作比较快。任宇说,他没有规定谁在哪个队伍里跳舞,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队伍。“不管会不会跳,人们从这儿走过都会来跳两下。”逐渐地,“红歌广场舞协会”的队伍壮大起来,参加的人有上至70多岁的老人,也有下至2岁的孩童。任宇告诉记者,在这儿跳舞的还有很多外地人,他们回到老家后,还经常打电话给他。前段时间,有位老家是东北的高老师来济阳女儿家,听别人说广场上可以跳舞,她晚上天天来。前段时间她回老家过夏天,打电话给任宇说那边没有这么大的广场可以让老百姓跳舞,她想早点回来。

有两位家住商河的女士在济阳租房子陪读,晚上孩子们上自习,她们俩没事,就约好去广场跳舞。去年,孩子们考上了大学,她俩也就回到了商河,谁知,晚上不去广场跳舞了,她俩倒不适应了。前几天,她们给任宇打电话,希望他能找个老师去商河给她们培训,她们也要办个“广场舞蹈协会”。

【谈好处】 跳舞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任宇告诉记者,因为跳舞,人与人之间的很多矛盾都得到了解决。曾经有对年轻夫妻,丈夫经常在外面应酬,妻子对此很不满,两人经常吵架。后来,妻子加入了“广场舞协会”,每天晚饭后,都在广场上跳两个小时的舞,生活充实了,夫妻俩吵架也少了。更可贵的是,丈夫也开始主动干家务,支持妻子跳舞。

来广场跳舞的人来自各个小区,大家在一起时间长了,相互之间也都成了朋友。今年5月份,任宇动了一个小手术,有一周没去跳舞,协会的朋友都非常挂念,纷纷去医院看望他,这让他非常感动。“本以为不去跳舞,别人根本不会注意到,没想到大家对我这么好。”任宇表示,以后一定把“广场舞协会”办得越来越好。

现在,县城周边几个村子里的村民也开始加入到“广场舞协会”。每天晚饭后,村里的很多老年人拿着扇子,在广场上扭秧歌。赵先生说,以前总觉得男人跳舞难看,没想到现在自己也会蹦

新闻推荐

回河镇北郭村“第一书记”杨小朋:让村里的中老年女性先富起来

在济阳县回河镇北郭村内一家老粗布厂房内,20多名四五十岁的中老年女性有的在用纺纱车将弹制好的棉花纺成棉线,有的在用脚踏织布车将棉线纺织成布。据了解,这些“织女”一个月能挣1000元钱。...

济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