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5村村民进城的必经之路上,建成3年的小桥被压坏小桥半边塌陷5村村民悬心

济南时报 2012-07-03 08:23 大字

作者:李栋印

□实习生 韩璐莹 记者 李栋印

6月26日,垛石镇索庙管区杨家村村民张先生拨打本报热线电话向记者反映,村北的一座桥塌了。6月29日上午,天空飘着小雨,记者来到杨家村村北,在一片田地中的土路上见到了这座桥。桥面的西半部塌陷,露出了一个大洞,部分桥栏杆也已经弯曲。据当地村民反映,这条路上共有6座桥,而塌陷的这座是最南边的一个,也是姜家村、刘家村、崔家村、肖家村和五关道口村去济阳县城必经的道路。

雨中访断桥,路面打滑车难行

6月29日上午,记者驱车去杨家村,约15分钟后,记者找到了通往断桥的土路。这时,雨已经把路面浸湿,土路上更是难走。采访车压在土路上,车身不时地扭动着,记者明显地感觉到车轮在打滑。

找到了张先生所说的桥后,记者下车采访,司机李师傅想找个空地把车掉头,可是桥面凹陷严重,再加上雨天泥泞,采访车的车轮在原地打滑,无法前进。记者只好从附近的沟沿上找了一些枯草枝垫在车轮下,这样车子才挪动起来。李师傅说,才下了这么一会雨,桥上就这么滑,要是下大雨,走路都成问题。

再看这座已经塌陷的桥,桥面已经严重往下凹陷,西半部还破了一个大洞,桥栏杆也已经弯曲,桥体上还有好几道裂纹,其中一条裂缝长一米多,裂缝宽能塞进一个小指,桥下散落着一些大石块,这些石块是从桥上掉下去的。雨天路滑,从桥上经过时很容易滑倒,而且还有可能摔到沟里。

小桥负担重,3年成断桥

骑电动车经过断桥的张女士告诉记者,2008年之前,这里都是耕地,根本没有桥,2008年县里来人搞万亩方田工程,为了方便引黄灌溉,在耕地上划出了沟渠,于是建上了桥。去年春天,一辆装有10吨西红柿的大货车经过这个桥时,把桥压坏了。

张女士家住在桥西北方向的姜家村,村里的大部分村民都种植西红柿大棚,每到春天收获时,天天都会有村民把西红柿送到索庙市场,而这条土路就是他们的必经之路。这条路上共有 6座这样的桥,而塌陷的是最南边的一座,所有走这条路的人和车都会在这座桥上经过。

正在地里干活的巩先生告诉记者,这条土路是路两边四个村子的村民的必经之路,其中路西边是姜家村和杨家村,路东边是尚房村和西索村。不管是运粮食还是运蔬菜,车辆都走这条路,桥本身就窄,再加上承重量较小,不到两年就被压坏了。可是不走这条路,别的也没有比这更好走的路了。

村里没有一条平坦路通往镇上

除了这条土路,难道没有公路通往县城吗?带着疑问,记者沿着土路来到姜家村。在一个路口,往西拐到一条只有3米多宽的小路上,路面也是坑坑洼洼,人在车里就像坐轿子。在一片蔬菜大棚前见到辛女士,她告诉记者,村里几乎每家都种了西红柿大棚,春节过后的四五个月,每天都有车往索庙管区运送西红柿。运送车一般是拖拉机或三轮车,大约能拉1000多斤,而他们必经之地就是那条有6座桥的土路。“村里有一条公路通到镇上,但还不如这条土路好走呢。”辛女士骑电动车带路,记者跟随她到了姜家村,一路走来都是又窄又滑的土路。辛女士指着北边的一条凹凸不平的小路告诉记者,那就是村里唯一一条去镇上的公路,坑太多,尤其是大雨天,根本分辨不出前方是平路还是大坑。为了验证,辛女士骑摩托车带着记者走了一趟这条唯一通往镇上的公路。由于雨天路滑,辛女士非常小心地骑着车,但还是担心打滑摔倒。走了一路,记者颠了一路,而且路上人也不多。

姜家村的姜书记告诉记者,这条公路已经修建了20多年了,平时会有大货车经过,这些年已经被压的不成样子了。如果下大雨,路上积水,孩子们上学就麻烦了。镇上的小学离村子比较远,平日里,孩子们都是自己骑自行车上学,如果碰到大雨天,家长们就得送孩子上学了。和这条公路相比,同样都是坑坑洼洼,村民更愿意走去县城比较近的土路。

姜书记说,他和刘家村、崔家村、肖家村和五关道口村的5个书记曾多次给镇上提建议修路,可是工作一直没落实。公路不好走,村民就选择了土路,这使得桥的压力变大。如今两条路都不好走,真是难为村民了,尤其是雨天,有时候路上的积水一个星期都蒸发不完。

新闻推荐

我想有个户口

作者:隋得圆摄35年没户口,赵玉增只能独自住在树林中。他的家和村子隔着一条小河,进村办事只能靠这条小船摆渡。这条“脏兮兮”的小河,也是他的饮用水来源。 记者隋得圆 摄□见习记者 王闯 本报记...

济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