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垛石五保老人的幸福生活

济南时报 2012-07-17 08:17 大字

作者:韩璐莹

□见习记者 韩璐莹

7月9日,记者来到垛石镇敬老院时,恰好有人给这里的老人们送来了1000斤西瓜。老人们就像小学生一样,开始分工搬西瓜,给不同的宿舍分一分。“老人们,就像孩子一样,哄着还得‘训\’着。”在给记者讲老人们有趣的事情时,敬老院院长孙翠珍这样说道。【现场探访】有吃有喝,还有娱乐室

在垛石镇敬老院里,假山花园里喷着泉水,仿古连廊和休闲凉亭里坐着四五一群的老人,拿着蒲扇随意地扇着。有的老人在聊天,有的拿着小石子在下棋,每个人都乐在其中。王玉新老人看到记者过来,赶紧进屋给记者倒了杯水。

老人的屋里干净整洁,两张1米2宽的床靠墙摆放,中间是2个床头柜。柜子上摆放了两张全家福,老人告诉记者,那是室友的兄弟一家人。床上用品、蚊帐都是院里统一发的,床边有一个呼叫器,如果老人有什么特殊情况,随时都可以按响呼叫器,值班人员很快就会过来。

老人指着窗外的娱乐室说,平时要是闷了就去娱乐室打牌,好多老伙伴都学会了打扑克牌,也有打麻将的,下象棋的,跳棋、军棋都有,反正在这里不会烦闷。

【食品丰富】每天2两肉、1两油、1个鸡蛋、1袋奶

孙翠珍告诉记者,老人们年纪大了,对吃喝要求并不高,但院里还是会根据营养搭配为老人调剂饭菜,每天饭菜的标准是“2两肉、1两油、1个鸡蛋、1袋奶”。早上每人一个鸡蛋和一袋牛奶,还有馒头和小咸菜随便吃;中午和晚上都是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再熬些粥。

敬老院的南侧种了很多蔬菜,有茄子、丝瓜、豆角、辣椒等。“这些菜都是老人们种的,既给院里节省了开支,还吃上了绿色蔬菜。”孙翠珍告诉记者,近十年来,在这里去世的老人不超过5人。

【老人特写】91岁老人仍能穿针引线

敬老院里年纪最大的老人赵喜莲今年91岁,2005年到这,至今已经7个年头了。“多亏了来这里,不然我早钻进土里了,在这里,衣服不用自己洗,饭不用自己做,还给零花钱,这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啊。”说着,老人眼睛里闪出了泪光。

和赵喜莲老人同屋的齐秀英老人今年82岁了,也是耳朵听不清。她在一旁告诉记者,“你别看她91岁了,眼睛可好使了,我做针线活,都是她帮我穿针。”两位老人都听不清,但是她们很默契,相互之间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明白对方的意思。赵喜莲老人说,她老伴已经去世很多年了,这些年她和齐秀英就像亲人一样,相互照顾。

【院长说法】老人们需要哄,有时也得“训”

孙翠珍告诉记者,院里这些老人在进敬老院之前,大都没结过婚,一个人过日子习惯了,来到敬老院之后,有时很难适应两个人住一个屋。孙翠珍就带着工作人员给他们进行调节,通常情况下,把老人当小孩一样哄,两边说好话。如果碰到特别倔强的老人,孙翠珍也有自己的一招,告诉老人,“要是实在适应不了院里的生活,就回村里住。”老人们最害怕听到这句话,不论在敬老院里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和回村里自己住相比都不算什么问题了。

如今,敬老院里住了164位老人,占全镇五保户的81%。在这里,老人们过得自由自在,每个月还能领到10元零钱,过年时再发60元零钱,他们一般拿这些钱买盒烟。平日里有个小病,在院里不用花钱就能治好。这些老人也都参加了新农合,如果得了大病,住院费都能报销,有时报销的钱比住院花的钱还多。

新闻推荐

济南北跨战略发展论坛产业对接会成功举行26家企业带着项目来“相亲”

作者:韩璐莹图二至图八依次为:济阳县县委副书记庞金良济北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王洪忠济阳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孙良才济阳县副县长呼廷贵济阳县副县长郭冬梅山东漱玉平民大药房有限...

济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