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济菜进京一夜疾行八百里

济南时报 2012-01-17 21:06 大字

图依次为:收菜老板阎文冲说,在济阳收的黄瓜比从东北收的贵,所以不太好卖。本报记者郭锐(左)坐上去北京的货车,一路上体验司机长途奔波的艰难。老阎对每一箱黄瓜都细细检查 本版照片均由记者隋得圆 摄

从济阳曲堤到北京丰台新发地农产品市场,运送曲堤黄瓜的司机周长勇和妻子刘红梅一路打着算盘。菜运到了,这一趟啥时候回家、能不能赚钱,都还是个未知数。因为,高价位让“卖光一车黄瓜”从3小时变为3天,甚至更久;虽然高速公路开通“绿色通道”,对运送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过路费,可要想不亏本,卖完菜周长勇还得拉活回来。

1 为了省钱,不敢在北京加油

1月10日12:30,济阳县曲堤镇黄瓜交易市场。

正午的阳光从云雾中探出头,带给人一丝温暖,也让人找到了方向。顶花带刺的黄瓜已经被一根根码好,成箱、成筐地摆在车里“整装待发”。

司机周长勇把车缓缓停靠在顾主闫学琪的“码头”。1981年出生的周长勇是济阳县垛石镇人,趁年轻多赚些生活费是干活的动力。车多、活少,这次终于轮到自己出车,周长勇自然精神抖擞。虽然妻子刘红梅感冒还没好利索,两人还是把5岁多的儿子交给父母看管,一起出了门。

14:00,汽车在地磅稍作停留,办妥手续后缓缓驶出交易市场。不过一刻钟,汽车就在索庙加油站停了下来。“油不够了,得加满才行。”便宜不少的0号柴油依然断货,周长勇还是选了每升7块5的-10号柴油。“-10号柴油冬天好用些,就是太贵了。0号的才7块钱出头,便宜得多,但就是加不上。”周长勇有些无奈。

眼见加油员准备抽油枪出来,周长勇用脚踹了踹油箱,示意她再加点。就这样,500块钱投进去了。“北京那边的油更贵,还是多加点吧。”为了对付路上偷油的“油耗子”,周长勇用一把大锁锁上油箱,瞄了一眼,跳上了车。

妻子刘红梅也很清楚这笔账:到目的地北京新发地菜市场,一路400公里左右,油钱就得600多块,如果现在不加满,回来时就要在北京加油,1升要多花3毛钱,自己刚从货主手里拿到的1600块钱运费又要少一些。

2 想省油抄近道,又怕走了禁行道被罚款

15:20,汽车驶入德州地界,最后一抹阳光已被云雾无情遮隐。刘红梅抹在前挡风玻璃上的餐洗净也没有见效,雾气逐渐爬进车窗,开窗太冷,周长勇打开暖风驱雾。窝在后排的刘红梅掏出橘子,剥了皮递给周长勇:“开暖风起困,吃几瓣橘子提提神。”

16:24,汽车载着满车黄瓜奔向河北地界。天色渐晚而雾气渐浓。

“找个饭店吧,上了高速饭贵得很,也不能随便停车。”虽然没到吃饭的点儿,妻子刘红梅提醒说。

周长勇没有应声,抱着方向盘。拖着10余吨重的黄瓜,汽车提速无力。想着赶路的他每到路口就早早鸣笛,提醒那些“冒失”的驾车者,也避免自己的车减速,“这一脚刹车下去就都是钱啊。”

怕什么来什么。18:00时,雾大了。汽车赶到G104沧州东入口时,被告知高速公路因雾大关闭。调头的、插行的,收费站前的车队一时乱作一团。“我就怕封道,上不了高速得走远道了。”周长勇无奈掉头。

“路上检查严了,收费又多,各种检查的、限行的,说不准就会扣分罚钱。反光标志脏了都要罚50元,更不要说其他违章行为了。”虽然高速公路开通“绿色通道”,对运送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过路费,这让周长勇省了不少一笔,但他依然得小心翼翼。

18:37,从河北青县匆匆进餐后,周长勇再次踏上行程。“这个点,还是从城外面绕着走吧,走近道被逮到不划算。”

问题又来了。由于绕道,汽车驶入了陌生的线路。“地图没显示这是哪条道,路上没见大车呢,不太对劲啊。”按照GPS的指示,汽车即将驶入S381线时,周长勇自言自语。果不其然,继续前行10公里左右,货车被三个石桩挡住去路。

调头回去?路窄不易。何况这一调头,又要多走几十里路。不甘心的周长勇跳下车看了看,准备试试。刘红梅找出矿灯,大伙看着车的左右两侧,随行的摄影记者跳下车照亮指挥。不行,窄点,还是不行……

就在大伙心凉了半截的时候,一辆差不多大小的货车从周长勇车的左侧小心翼翼地穿了过去。看来左侧宽一些。还算幸运,车子终于摆脱了石柱的阻碍。一路颠簸,汽车驶向熟悉的廊泊线,周长勇收起GPS,一路向前,当汽车踏入北京地界时,已是23:11。

3 两口子窝在车里过夜,进京近百次没逛过商场

11日零时,身边的小轿车已不多见,大货车、小货车好像上足了发条,匆匆向前,汇入奔腾不息的车流中。

历经10多个小时的行程,周长勇驾驶的大货车行驶在京开路上,离南四环边上的目的地―――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交易市场越来越近。

穿过新发地桥,0:30,汽车从新发地北门驶入。卸货的地盘已被大货车占满,周长勇只能先把车辆停在外围。虽然路对面不足100米就有简易旅馆,两人丝毫没有进去问价的念头。驾驶座后面紧贴的上下层“卧铺”,狭小的空间被棉被、衣物和日常用品堆满。这里就是他们的栖身之所。

11日早上5时,晚上寂寂无声的新发地变了模样,人们如同变戏法般从各处涌了出来。卖家忙着联系下家,谈妥生意的大小买主差人开着小货车、三轮车奔忙提货。

出货要按照顺序,周长勇的车子没有动,二人仍在休息。

“北京太冷了,车上被子薄,胳膊腿也蜷酸了。”11日10:25。周长勇从车里爬出来,伸着懒腰,跺着脚,然后蹲在车边上刷牙洗脸。

洗漱完毕,周长勇和妻子一起去吃饭。可以容纳近500人同时就餐的大餐厅空空荡荡。蒜薹、白菜粉条,两个半份菜,两个馒头,13块钱,这是两人离开济南后吃的第一顿饭。“吃完饭会出去逛逛,给老人孩子买点什么吗?”记者问。周长勇摇了摇头。这一年来,进京近百次,他和妻子没有闲情逸致走出新发地,走走北京的大街,逛逛北京的商场。“虽说要过年了,可家里也没啥缺的,要缺,这个大院什么都有。”说完这句话,周长勇又对记者笑着解释道,“北京东西太贵了,再说我们来了就开始忙活,也没时间逛啊。”

餐厅、商店、商户生活区、住宅楼、邮局、公园、电工站、消防队、司机休息区、加油站、配送中心,甚至还有“经营者乐园”……新发地这个熙熙攘攘的大市场,可谓是个“小社会”。

这里的农副产品称得上应有尽有:黄瓜被拉到北门附近的综合交易区,附近还有各地运来的西红柿和大葱。往南,依次是土豆区、红薯区、圣女果区、冬瓜区、萝卜交易区、各种瓜果交易大厅……鸡蛋、粮油等属于“厅级干部”,不再露天经营,鸡蛋厅、调料厅各有厅堂。

4 要想不亏本,卖完菜还得拉活回来

1月11日中午12时许,周长勇来到新发地市场配货中心。与其说是来看看有哪些货可以捎回去,不如说是来看看老乡兼同行的刘卫学。

由于没有货仓,司机们要等到把货卖完才能“获得自由”。来自商河的司机老刘的一车黄瓜中午刚刚卖出去,终于可以回家了。他焦急等待着网站上不断刷新的信息,盘算着下一车货能不能早点卖光。“现在空车回去?1600块的运费,来回油钱1200块,两个人出来三四天,哪能不吃不喝?空车回去的话这一趟别说赚钱,还得赔上不少。”“春天活好。”抽上一口烟,老刘暂时忘却眼前烦恼,眯起眼、乐滋滋回忆着那段美好的时光。“打正月到5月,我两天一趟从江苏拉藕到济南七里堡。货出得快啊,早上4点多到,七八点钟货就卸完了。”

现在,在北京蔬菜市场,来自济阳曲堤的黄瓜还算比较受欢迎,但价格也高,一箱40斤的曲堤黄瓜,卖到150元。

1月12日晚,当记者和周长勇取得联系时,他说,货总算下了近一半。“上次一车货3小时就卸完,这次恐怕得3天。估摸着再过两天,就能拉活往回赶了。”

收菜老板:

黄瓜贵得早,有点抻不住

“贵了点”、“又涨了?”这是记者听到最多的字眼。价格报出去,应者寥寥,这让卖了20年黄瓜的老板也有点抻不住。

“老闫”叫闫学琪,是曲堤市场的黄瓜收购大户。48岁的“老闫”年龄不算老,但其20年专一收购黄瓜的经历,却是圈里的老资格。

闫学琪负责从济阳收购黄瓜,他的弟弟闫学强和儿子闫文冲则在北京新发地负责外销。闫学强被人称为“闫叔”,是北京新发地的黄瓜销售大户。每天除了从济阳曲堤进两车货,还要从辽宁凌源进两车,加上寿光黄瓜,每天有5车货。“曲堤黄瓜条直、刺密,亮度好,怎么看怎么精神,市场还行吧,就是进价太贵了。”这次济阳进的货在3块4一斤,“闫叔”希望能薄利快出。

“前不久从济阳进货3块6一斤,但到了北京,价格就回落了,3块2勉强出手,一次就赔了上万块。”虽然黄瓜比起西红柿等更耐储存,“闫叔”也不敢久追行情。他说,事实上,黄瓜从地头到餐桌一般在5天以上。“进货得一天,我经营两三天,客户那耽搁两天,黄瓜从地头到餐桌,怎么也得5天甚至一周,所以买到手的黄瓜搁冰箱里不能放太久。”

11日5时许,闫学强的手机不时响起。不过150元一箱的曲堤黄瓜买者寥寥。“今年这个价贵得早点,腊月二十三以后卖这个价还差不多。”面对喊贵的下家,“闫叔”也很无奈。

7:50,三天前到货的司机老刘还没走,周长勇的一车货停在路边,张师傅运往天津的一车货也没能卖出去,又拉到了北京。

接受采访的闫学强主动打电话问侄子市场行情。“黄瓜不只是咱自己有,你不出别人出。干这行能不愁吗?”闫学强说。

卖菜农民:

种黄瓜20年,这次收购价最高

去年,曲堤市场里黄瓜的收购价最贵不过2块7一斤。最近一段时间,黄瓜收购价平均要达到3块以上,有时到了3块6。为啥黄瓜身价变得这么高了?跑了20年黄瓜市场的行家说,之前的行情不好导致种植面积锐减,加上天气不好,黄瓜减产近三分之一。物以稀为贵,节前黄瓜身价还得走高,估计收购价要突破4块大关。

“去年收购价低得多,最好的价钱不过2块7,但也就那么一天。”给闫学琪打工的商兰英说。

济阳县曲堤镇农民李勇“伺候”黄瓜已经近20年了。李勇家里4个大棚,每个大棚隔1天就能摘1次。早上2点多,李勇和老婆爬起来提着探照灯摘黄瓜,正常一次摘黄瓜500至600斤。

“元旦前,黄瓜的收购价一天涨5毛,连涨3天。”李勇说,这段时间的收购价是他种黄瓜以来价位最高的――― 平均价达到3块以上。

李勇分析,去年价格偏低,不少种黄瓜的“伤了心了”。今年当地种黄瓜的少了,需求摆在那,外地出货很快,老板也就肯出好价钱。

天气不好导致供应减少,也是价格走高的一个原因。“你看这天气,我家黄瓜隔两天才能摘一次。要是天好,隔一天就能摘一次。”当地一位姓吴的农民告诉记者,天气等原因导致黄瓜减产在三分之一左右,而价钱也偏高了三分之一。

(A8-9版撰稿 记者郭锐)

新闻推荐

“北跨”,天桥先要跨过哪些槛

□采写:本报记者 刘有杰 汤启卫 统筹:孙华天桥发展五大瓶颈须破题一个区域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需要有产业的支撑、基础设施配套、发展环境的优化等。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天桥区未来的发展,...

济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