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西部之子的生命燃烧

甘肃日报 2019-10-25 05:47 大字

吴思敬

胡杨有一首诗,题目叫《胡杨的诗》,写的是西部的胡杨树,树名恰恰与他的姓名相同。实际上,我们可以把这首诗看成是诗人的自叙传,他以象征的笔法,写出了自己的理想、抱负与成长过程。诗中说:“荒野上,最贫瘠的土地选择了你/最寂寞的时光选择了你……/一场雨水,就是你的春天/一绺夕阳,就是你的皇冠”“它们把苦难呈现给自己的内心,却把蜜留下/调和出一场视觉的盛宴”。这里明写的是胡杨树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顽强生长,暗示的是诗人在逆境中辛勤耕耘,把生命的能量转化为诗歌的过程。诗的结尾,诗人说:“我终于知道/那些踩着磨难的基石走向成功的人/有胡杨的影子/或许,他们就是一株株胡杨”,则表明自然界的胡杨与诗人胡杨是两位一体的,“踩着磨难的基石走向成功”,正是他们相同的生命之旅的写照。

胡杨是一位始终在行走的诗人。他说过,这条行走的路弯曲而漫长,甚至坑坑洼洼,原始蛮荒,却可能是通往诗的真正的路径,正如昌耀所言:我从荒原走来,头戴荆冠。胡杨这些话,概括了昌耀,同时也概括了他自己的艺术追求。昌耀对他的影响是终生的,是深入骨髓的。他在昌耀的身上借鉴了那种对世界的感知方式和在苦难中提炼诗的能力,并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构建了一个极具西部特色的诗美世界。

在胡杨的诗美世界中,活跃着一位抒情主人公——胡杨,我们可以称他为自然之子,或更具体些,称他为西部之子。西部的大自然不仅用乳汁哺育了他,而且启迪了他的智慧,开阔了他的胸襟,他要用自己的诗来回报西部,回报自然。胡杨大概从十几岁就开始在西部漫游。他出生于敦煌的莫高镇,莫高窟就是他最初探索西部文化的一个起点。后来他走遍了西部大地,最终落脚于嘉峪关,就像鸟儿筑巢,在那里安了家。自此,西部大自然中那些主要的景物,像胡杨林、石板井、戈壁、沙漠、绿洲、草原、关山、城堡、骆驼、牦牛、岩羊……都化为他写作的资源,成为他书写的对象。他在西部的旅行,更是令人震撼。他走过的地方人迹罕至,他穿越罗布泊,这是一个死亡之海,彭加木就牺牲在那里,当然今天探险的条件比以前要好些了,但那毕竟是生死之间的一种考验。他走过千年的古城楼兰,走过可可西里,直到走到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发现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沙漠……中国古代文人历来有“壮游”的传统,北魏郦道元为了写《水经注》,踏遍山山水水;而胡杨为了探寻西部文化精神,营建自己的精神家园,走遍了西部的山川、戈壁、草原。这期间该冒着多大危险,承受着多少苦难!但胡杨却甘之如饴,他认为,大自然是诗歌的矿藏,许多草原民族都在不断地迁徙中完成生活的全部,他们在寻找诗意的同时,也在诠释自己的生命。而胡杨在西部不停地行走,追逐的正是他的文学之梦。

胡杨的诗美世界体现了历史记忆与当代经验的融合。离胡杨出生不远的地方有莫高窟,那就是中国古代文化精华集萃之地,因而胡杨从小受到的影响既是地理的也是历史的。这些年来,胡杨对于西部的历史、地理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在他已出版的二十几本书当中,相当一部分是对西部文化的深入发掘与研究。作为一个诗人,胡杨对西部的历史、西部的文化能有这么深入的了解,确实难能可贵。西部诗歌,是西部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新诗百年而言,最早写出有影响的“西部诗歌”的,应当是唐祈先生。唐祈称得上现代西部诗歌的奠基人。在胡杨身上,能看出唐祈等老一代诗人留给西北诗歌的那种温暖的影响。他的诗不同于“新边塞诗”从宏观着力,强调气势;而是从微观入手,题目具体,小中见大,把深厚的历史内容贯注其中。像这首《嘉峪关门》:“从此门出去/流沙埋掉了脚后跟//从此门出去/燕子被风打了个趔趄//从此门出去/骆驼踩住一条树枝//如果有一场雨漂洗千年的尘埃/如果尘埃落定于/遗失的种子//那么,肯定会有一簇绿叶迅速窜出/那么,这个夏天/就会有一双水汪汪的眼睛/送别远去的亲人”。这首诗以嘉峪关的关城为视点,把围绕嘉峪关的荒凉景象,沉重的历史内涵与当代人的感受巧妙地结合为一体,充盈着一种旺盛的生命力,厚重而清新。

胡杨还善于运用古代边塞诗的典故来激活历史记忆,从而在他的诗中显露出一种历史感,一种书卷气。唐代诗人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西部大漠壮阔雄奇的景象。胡杨受这两句诗的触发,写了一首《大漠落日》:“一次次被渲染/似乎已经麻木了//不像那天坐着牛车而来的/执戟者/兴奋得哇哇乱叫/写下一句‘大漠落日圆’的诗//大漠落日有多圆/扣在大轱辘车的轮辐上/正好合适//当陷入深沙的车轮不能自拔/我想摘下那浑圆的车轱辘/把荒地上的苜蓿/运到奶牛场”。虽说是受王维诗的触发,但展现的则完全是另一个世界,是当代人对大漠落日的感受,这种感受与当代人的生存追求结合在一起,把大漠落日与西北特有的大轱辘车这一劳动工具联系起来,这是一种全新的角度,历史的内涵与反讽的色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有诗学的继承,但又是自己的原创。

胡杨的诗美世界的成功构建,与胡杨对诗歌把握世界的方式有自己独特理解是分不开的。南宋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夫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他对学诗的人提了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对诗要有正确的认识,对诗的本质特征要有充分的理解,即“入门须正”。胡杨是一位有准备的诗人,他有着对生命的执著,对西部的热爱,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同时他也有对诗歌把握世界的方式的独特思考与理解,他走的是一条正路。胡杨善于用意象说话,但他不是单纯地罗列意象,而是用意象的运动与组合来暗示他对生命的思考,对人性的深刻开掘,从而在自我与世界之间、传统与外来影响之间、社会使命与个体审美之间寻求一种新的平衡。

胡杨热爱西部的大自然,写了许多种植物,这是他把自己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恩凝聚在具体的意象上,充分印证了胡杨对诗歌特征的深刻把握。胡杨已名列甘肃诗歌界的“八骏”,这位西部之子胸怀博大的爱,有着深潜于内心深处的创造欲望,他的生命为诗而燃烧,相信他会为新时代的西部诗歌带来美好的期待。

新闻推荐

从“地窝子”到高楼大厦

(接1版)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逐步将平房和“鸡窝楼”甩到历史潮流的末端,成为寄于高楼大厦之下的棚户区,与这座飞速发展的现代...

嘉峪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嘉峪关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