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 不懈奋斗 为健康中国建功立业 ——记市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周国庆
本报记者 朱玲
“因为自己经历过基层缺医少药的现状,所以我就想扎根基层,为社会做点什么。”这是1996年周国庆大学毕业时最朴实的心愿。
放弃了更好的就业机会,毅然选择到基层做了一名医生,而且一干就是22个年头。用周国庆的话来说,就是:“一路走来,累并快乐着!”
周国庆说,最初他的工作单位是只有7个人的市医院三门诊,除了1台血压计外再没有什么设备,病人每天也就10个左右。资金短缺,发展遇到瓶颈,周国庆认准一个理,发展是硬道理,而要发展,实干是根本。周国庆的“实干”坚持着两个原则,一是必须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原则,二是必须靠医疗服务能力水平的提升来赢得社会和患者的认可。
抓学习、聘专家、带队伍、强服务、降药价、添设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周国庆带着他的一班人马很快走出了困境。
病人多了,医生却少,劳动强度日渐增大,周国庆从不拿自己当“领导”。他坚持每天出门诊,每三天至少一次住院部查房,每三天值一个中下午班和夜班,白班连夜班、夜班连白班、天天上班,加班加点是经常的事;处方用药,只选对的,不选贵的,不必做的检查不做,能调养的不吃药,能吃药的不打针……周国庆一直倡导“看好病、少花钱”,并要求单位的其他医生和他一样积极践行。
为留住用好人才,周国庆在同行业中率先实施聘用人员与在编职工同工同酬,全面实施绩效考核与分配,确定一批业务骨干发挥传帮带、排头兵、领头羊作用,极大地稳定了职工队伍,更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积极性和主动性。周国庆积极组织开展优质服务行动,从“迎、医、送、帮”四个环节和“热情、主动”两个方面,一手抓专业技术服务,一手抓人性化服务,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积极实施的一项基本卫生政策,怎样把党和国家这些卫生改革的红利扎扎实实落到实处,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是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者的首要职责。
周国庆带领团队抽时间进社区、进家庭调研,提出了诸如“继续做精基本医疗,努力强化基本公卫服务”、要求全科医生“抓住社区常见病和多发病,运用全科医学的服务理念和模式开展连续系统的健康管理”等诸多工作思路和服务模式,在实践中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服务中心先后获得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国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多项荣誉称号,连续多年全市社区卫生工作年度考核稳居第一。今年前三季度,中心门诊急诊诊疗人次达到11.8万人次,日均438人次,达历史最高,管理与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45人,其中聘用职工占到86%,除房产外,资产总额累计达到了2802万元,高端中大型医疗设备相对齐全,强有力地支撑了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长期在基层工作,亲身感受到老年人看病难、养老难的现状,周国庆潜意识中萌发了再多为老人做点事的念头。虽然工作已经远远超负荷,家也照顾不上,但是每当他看到有些老人疾病缠身、生活困窘、子女难以顾及的样子,这种想法愈发强烈。
恰逢2015年7月市社会福利院搬迁至南院,北院区暂时闲置,与服务中心距离很近,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资源互补优势,周国庆和单位管理领导小组成员一商量,大家都觉得是好事,也得到市卫计委、市民政局、福利院领导的大力支持。
2015年9月底,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社会福利院合作共建的具有医养结合特色的康乐寿医护养老院项目确立。为了把这个工作做好做实,周国庆在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下实施了两栋旧楼房的装修改造和新建一栋康复与健康管理楼项目。
缺人缺时间没经验的现状,不但没有让周国庆气馁,反而让他拼了命与时间赛跑。早上7点上班,晚上2点睡觉,白天出门诊查房、上工地,晚上值班看病历做规划研究项目写材料,一天很少吃上三顿饭,孩子的生日忘了,功课也顾不上指导,家务全留给了妻子,两年时间基本这样。功夫不负有心人,项目顺利完成。周国庆探索建立的医养结合运行模式、内容、分级分类护理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养老院今年被评为“全省首批医养结合示范机构”,这也是嘉峪关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养老机构。
“人活一世,必须为社会做更多更好的事,必须尽自己所能为国家为民众做更大更强的贡献,这是人生的价值,也是和平年代爱国的具体体现。”这是周国庆一直以来坚守的信念。
周国庆说,未来他将尽自己所能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为了健康中国事业,为了这个伟大时代,坚持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初心,砥砺前行。
新闻推荐
感恩于时代奋斗在当下 ——记嘉峪关索通公司总经理荆升阳 朱玲
本报记者朱玲作为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嘉峪关索通公司总经理荆升阳见证并参与着新中国成长和发展的过程,感受并经历着一代...
嘉峪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嘉峪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