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只为花儿更鲜艳 ——嘉峪关市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朱玲

嘉峪关日报 2016-10-26 00:00 大字
 

“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的花朵真鲜艳,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一阵阵清脆悦耳的歌声从新城镇中心小学的校园内传出。漂亮的教学楼,干净整洁的校园里,“教育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未来”“推进均衡发展、维护教育公平”的标语随处可见。

教育,寄托着一个学子的梦想;教育,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教育,背负着一个地方的未来。回眸近年来嘉峪关市教育事业的发展足迹,我们看到在这片创造和务实的沃土上,留下了太多绕不过去的精彩,滋润着朵朵花儿更鲜艳——

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7.8%,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6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12%;

五年高考平均总录取率达到90.4%,高出全省15个百分点,2016年高考本科录取率列全省市州第一;

2014年,在市州政府教育目标考核中,嘉峪关市排名提高到全省第三……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我们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抓教育就是抓发展……”市委书记柳鹏多次在常委会和调研教育工作中如是说。

优先发展教育的承诺,使嘉峪关市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可谓力度空前——近五年,嘉峪关市先后投入10.9亿元,对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学楼、运动场、实验室及食堂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改造,改造范围覆盖城乡各学段,延伸到农村教学点,几乎所有学校的办学条件均得到根本改善,面貌焕然一新。

“本想着要离开家,可怜巴巴地去过住校生活,可是现在我是真喜欢这里,最害怕学校放假”“孩子学习成绩越来越好,更重要的是自理能力提高了不少”……

南望苍茫祁连,肩倚讨赖河水,山环水绕,书香氤氲,这座历时3年、累计投入3.56亿元的酒钢三中新校区,以“花园、学园、家园、乐园”于一体的特色,收获了社会认可、家长赞誉、学生喜爱。

其实这仅仅是市委、市政府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嘉峪关市大力实施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农村学校建设工程、绿茵操场铺装工程、全面改薄工程等教育建设项目,对市一幼、市二幼两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进行原址重建,对市三幼、市四幼两所省级一类园进行改扩建,新建市五幼、市六幼和3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利用闲置校舍改造了3所村级幼儿园,公办幼儿园总量增加了一倍多,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一样享受到优质学前教育。对市一中、市六中等4所中学进行重建,在南市区易址新建市酒钢三中,对市师范附校、新城中学等13所学校教学楼进行加固改造,完成市明珠学校和文殊中学改扩建,消除D级危房4.3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19.5万平方米,各中小学生人均校舍面积、活动场地等主要指标基本达到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完成市建设路小学、实验中学、第四中学等17所学校17.2万平方米塑胶操场铺装工程,今年计划完成5所学校运动场改造,全市中小学操场塑胶化率将达到100%,届时将彻底消除尘土飞扬的土操场,为各类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场地设施。全面完成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及农村中小学食堂建设项目,为农村教师和学生的食宿提供了良好的基本条件。争取中央资金建成市职教中心实训楼,依托市职教中心和酒钢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实习实训基地,职业教育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

教学装备与时俱进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课堂上,响起饱含深情的课文朗读录音,教室黑板旁的大屏幕播放着桂林山水的游览视频,孩子们睁大眼睛观看,很是好奇。这是建设路小学一名教师在为学生上《桂林山水》一课。

在教育信息化进课堂以前,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是课堂里的寻常景致,一幅彩色教学挂图便成了学生与桂林山水相遇的“见面礼”。现在,视频、音频、图片齐上阵,它们成了最好的导游。“这里的山真是险啊,如果换作是我站在那,估计想不掉下去都难!”学生李沐阳感叹道。

真实的视频情境、超大的课堂教学容量、多样化的练习模式和鲜活的学生学习方式……这些新鲜的元素得益于嘉峪关市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努力实现人人能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转三版)

新闻推荐

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 故事汇基层巡演走进嘉峪关柳鹏梁洪涛王砚边玉广郭锦诗张静昌等观看演出

本报讯(记者符晓)讲述道德故事,传递道德力量。10月26日下午,嘉峪关大剧院流光溢彩、座无虚席,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嘉峪关专场首场演出在这里隆重举行。本次巡演由中央文明办、中国文联主...

嘉峪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嘉峪关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