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栏酒吧的下午茶

新安晚报 2021-12-09 09:25 大字

□淮北姚中华

阳光斜斜穿过天窗,在长满绿色青苔的天井旁落下一片斑驳的光影。老宅的厅堂依旧是古旧的模样,木制的桌子上摆放着茶水。四周静谧安宁,只有大堂条桌上一只老式的摆钟不紧不慢地走着,发出轻微的滴答声。在碧山村的“猪栏酒吧”,一杯散发着清香的下午茶,让我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

一只老式的茶壶,杯盏也稍显粗陋,然而用滚水冲泡出的茶汤却十分诱人,色泽微青,颇有一种沁人心脾的幽香。茶是当地茶农自产的高山茶,年轻的茶艺师手搦茶具,在升腾的热气中娴熟地为我们续茶。

只不过,同这行云流水般的茶艺相比,我更钦佩这家酒吧主人的勇气与胆识:在一个僻静的皖南古村落,首创一家民宿客栈,并以“猪栏酒吧”命名,这比眼前的一盏茶汤,似乎更加耐人寻味。

猪栏在过去也称猪圈,是农村饲养生猪的地方,因为肮脏不洁,臭气熏天,向来不招人待见。而酒吧大多立足于灯红酒绿的大都市,是现代消遣娱乐的产物,也是时尚生活的代名词,二者有着天壤之别。在巍巍碧山章峰脚下,这样一土一洋的嫁接组合,体现了主人怎样的用心?这其中又有怎样的故事?

碧山村北枕黄山余脉碧山,南临黟县盆地,枧溪自北向南穿村而过,是徽州众多古村落之一。村中古民居、祠堂等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粉墙黛瓦,古色古香。站在村口,可以看到远处清代古塔云门塔高耸的塔尖。2004年,诗人郑小光、寒玉夫妇回到故乡探亲,他们被古村落的古朴典雅和幽静的环境所吸引,决定来此定居,并创办一家民宿。

十多年前,民宿刚刚起步,对许多人来说,还只是概念。这或许成为这对诗人夫妇的契机。他们看中了村中一座古民居,过去曾经被征用作过竹针厂、榨油厂,后来住着一对老夫妇。古民居宽大的院落被改造成猪栏,用来养猪。因为年久失修,院落破落不堪,只有梁柱依然牢固结实。诗人夫妇花费15万元买下了这一沧桑的老宅。

如果说,诗人的灵感与皖南一座古老的村落撞出了耀眼的火花,那么诗人活跃的思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则是让一个破旧的古民居重新焕发出活力的关键。如同“猪栏酒吧”土洋结合的名字一样,整个空间的改造,既保留了古民居古朴典雅的传统韵味,又融入了时尚的现代风格要素。步入民宿客栈一楼,环视周围,能看到逐渐消失的老油坊木石榨油的工具,能找到上个世纪家家户户少不了的腌菜坛子,还能遇到篾壳保温水瓶、自鸣钟等老掉牙的物件。岁月给它们留下一身沧桑,主人却赋予它们新生的契机。它们静静置身于院落一隅,却在不经意间撩起人们怀旧的情绪。步入二楼又是另一番景象,原本阁楼被分割改造成茶社、酒吧、书屋、禅室等,不仅与一楼在功能上实现了互补,还能满足如今人们对生活的多方面需求。

亲近自然是许多旅行者隐藏在心底的一份渴望,这里为之提供了可能。走出一楼大院,穿过藤蔓绿植簇拥的院中小径,院外便是流水潺潺的枧溪。跨过溪水上的小木桥,可以步入附近的田野,那里有农人在田间劳作,水牛在田埂上悠闲吃草。要是在春夏的夜晚,还能听到一片蛙声。

我想,雅致中体现一份朴素,时尚又保留着一份乡土,这才是人们可以放慢脚步,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如今,碧山村以古村落文化为背景,添入现代元素的空间不止猪栏酒吧一处,相隔几条古巷的碧山书局和工销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碧山书局是南京先锋书店在碧山建造的一个分店,原来也是一处古民居,改造之后成为一个综合性文化交流与分享空间,在这里可以购书、阅读,也可以茶饮、雅集。与之相隔不远的工销社原本是一处废置的供销社,一个上世纪人民公社的产物。如今,宽大的房子被改造成装饰时尚新颖的文创产品展示室,各种各样文创产品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爱不释手。工销社创办者是外地一位80后大学生,她以此为展示窗口,借助电商网络媒介,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十分火爆。从供销社到工销社,一字只差,却是思想观念、经营理念上的升华与飞跃。造访工销社那天,我与同行的考察组成员在店门前照了一张合影。传统、创新、突破,成了我们一路讨论最热烈的话题。

文化需要传承,古村落的气韵需要鲜活的内容来承载。在碧山村,无论是猪栏酒吧乡村客栈,还是碧山书局、工销社,它们像春天新生树叶一样新鲜,吸取着这片土地的营养,又致力于突破与创新,给古村带来的不仅是一抹靓色,更是一片崭新的视野。古老的村落既保持了千年的韵味与定力,又孕育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是古老徽州文化走向新生的希望。

在碧山村,一杯下午茶让我喝出了一个古村落不一般的品位,也喝出了如缕的情思。

新闻推荐

池黄高铁128米系杆拱桥 完成混凝土浇筑

星报讯11月23日凌晨,由中铁十一局承建的池黄高铁白沙铺特大桥跨G318国道1-128米系杆拱桥首段完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池黄高...

黟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