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让长芦种植如虎添翼

黄山日报 2021-11-30 06:01 大字

11月27日,黄山区乌石镇爱及乌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内,米、油、木耳、粉丝、锅巴、冬笋、葛粉等土特产琳琅满目。指着一袋富锌有机米,该镇党委副书记汤慧建介绍,这是长芦村种植的优质米,相比普通大米,含锌量超39%。

据悉,长芦村有耕地2000亩、林地5000多亩,以种植水稻、茶叶、中药材为主。对接黟县有农公司,流转土地成立黄山区农友种植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205户,去年经营收入75.3万元,分红19.2万元,村民务工收入7万多元。

为力促乡村振兴,今年以来,该村多方整合项目资金,投资42.8万元,购插秧机及耕田拖拉机各2台;投资21.6万元,购收割机1台、育秧机1套、秧盘12000个;投资18万元,购秸秆综合利用设备、打捆机等;投资31万元,新建竹笋烘干厂。“农业机械化普及,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品质也跨上新台阶。我们与合肥诺农公司签了订单生产协议。”村委会负责人张冬才笑言。

长芦村爱及乌农产品生产加工区,崭新厂房沐浴着冬阳。屋外,绿色插秧机、红色拖拉机、红白相间的收割机等有序摆放。厂内,烘干后的稻米堆成山丘,一条传送带伸展长长臂膀。“诺农公司收购后还要精加工。这间烘干厂房600多平方米,总投资173万元。4组烘干设备,每组日加工3万斤,服务本村及周边乡镇。”张冬才说。操作区,入谷、循环、干燥、排出、电源开、电源关、解除报警等各有按钮,“烘干前,稻米水分点是20,经过一晚上达到13.5,完成、缺料等都有自动提示。村民经过培训,现在都能熟练操作。我们还使用生物质颗粒,代替燃煤,让秸秆变废为宝。”

加工区一侧,场地已平整。“村里正在建竹笋烘干厂,明年投入使用。”张冬才告诉记者,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除水稻种植,他们还建立白茶基地,积极参与“荔浦芋头”生产。村民人均收入去年达18500元,今年将更上一层楼。

·黎小强·

新闻推荐

创意黄山 影艺未来 2021第十六届中国黄山(黟县)乡村摄影大展开幕

11月20日上午,2021第十六届中国黄山(黟县)乡村摄影大展、第二届黄山青年写生艺术季作品展暨大艺博黄山特展在黟县·黄山中国...

黟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黟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