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村镇:“三个一”打造乡村治理模式

黄山日报 2021-10-21 04:26 大字

为进一步推进“平安宏村”创建工作,着力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近年来黟县宏村镇不断开拓创新,逐渐打造成“搭建一个平台、建立一个工作机制、织密一张网”的乡村治理“宏村模式”。

打造乡镇治理综合“平台”。该镇升级改造综治中心,设立信访、司法、法庭、行政执法、税务、市场管理、人社、民政、医保、卫健、住建、农水等12个业务窗口和户籍办理室、“作退一步想”矛盾纠纷调解室,破解各条线受理分散、沟通不畅等问题,解决群众反映情况摸不到门找不到人的困扰,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设立司法所、领导接访室、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法官工作室、律师工作室,确保群众投诉与矛盾纠纷得到统一受理、分流、调处、回访,促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无缝对接;设立视频监控指挥中心、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防汛视频会议系统,视频监控可直接监控辖区120余个路街卡口视频监控资源,工作人员通过大屏幕即可远程了解辖区交通、治安等情况,及时处置道路安全、旅游秩序、环境污染等方面问题;设立网格管理服务中心,镇调度员可综合调度全镇各村上报事件。利用防汛视频会议系统,实现镇与省市县互联互通。

打造“乡镇吹哨、中心调度、部门报到”的联勤联动工作机制。该镇依托综治中心,深度打造访调对接中心,引入相关部门及各类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进驻,整合法官、律师等第三方调解资源,健全完善公、法、司、村“3+N”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机制,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专家库”,设立“警民联调室”“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参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积极学习推行“枫桥经验”,重大矛盾纠纷通过领导主动约访、带案下访、督查回访等方式进行化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截至目前共排查调解矛盾纠纷115起,调解成功113起,且无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发生;依托“e治理”平台,将全镇划分为13个大网格、95个基础网格,设镇网格事件调度员1名、村专职网格员13名、村网格信息员165名。网格员日常巡查,发现网格内的公共环境、公共安全、公共秩序等方面问题,以及矛盾纠纷、不稳定因素等安全隐患线索,及时使用手机APP上报至事件调度平台,镇调度员对事件进行分析,按照事件类别分级分类处置,今年以来共收到上报事件1000余件,办结率98%。

织密乡村治理“防控网”。2020年,该镇创新推行民警与村“两委”干部(网格员)“双向交叉挂职”机制,将宏村派出所10位党员民警、3位非党员民警派往该镇13个行政村挂职村党组织副书记、村主任助理,将13个村25名分管村综治工作的“两委”干部、村网格员委任到派出所挂职警务协理员,形成村级大警长、包村小警长、警务协理员的“警长制”工作模式,全镇13个行政村成立13个平安护村工作队;镇综治中心组织13个行政村成立由307人组成的14支“黟路平安”志愿服务队,在13个村建立以基干民兵为主体的应急处突队伍,并从中选拔129名政治和身体素质过硬、法治观念和工作能力强者组建义务巡逻队,负责村内治安巡防,配备必要服装及装备设施。各村组通过邻里互助方式,在300户“平安中心户”带领下形成邻里互防互助群防群治治安信息员队伍,进一步促进群防群治综合建设。宏村镇还与相邻区县乡镇签订边界联防协议,加强边界平安建设联创、社会治安联防、矛盾纠纷联调、重点人口联管、突出问题联治、边界双方联谊活动。边界村之间均组建综合联防队伍,统一护林防火,联合防盗禁赌,共同维护治安秩序,至今已连续10多年未发生边界村之间的矛盾纠纷、群体性事件。·张海清·

新闻推荐

黟县非遗进民宿文旅新融合

本报讯受疫情影响,中秋小长假的黟县整体旅游氛围要弱于往年。但在墨野民宿,游客热情高涨。每天晚上八点,徽墨制作体验课...

黟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