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柯村(外二章)□舒铭华

黄山日报 2021-09-01 00:40 大字

1934年,柯村。白色恐怖。

天阴霾昏暗,河床裸露,土豪劣绅横行。

这年夏天,皖南特大旱灾,柯村贫雇农无隔夜粮,地主豪绅盘剥肆无忌惮。

1934年,柯村一声霹雳、山风嘶吼、刀光剑影……哪里有压榨哪里就有反抗!

宝溪、翠林、三合、湖田……这些不知名的山旮旯。美溪、拜祭堂、杨家墩、宏潭……这些听起来如雷贯耳的村庄。农民们再也忍受不下去了,酝酿揭杆而起,掀起暴动怒潮!

闽浙赣省委指派刘毓标、宁春生来到拜祭堂,与韩锦侯、储汉仪、洪进红点燃革命烈火。

拜祭堂海拔千米,犹如阴暗狂涛中的风向标。山风呼啸,吹不灭一盏油芯灯的坚毅。

一份份决议,一页页周密的计划书在指挥员手中传阅,他们商议把“柯村暴动”的方案掩埋在土地拔节的气息中。子夜的一盏清灯,闪烁着中国工农红军帽沿上的五星光芒;巉崖上的一株杜鹃,凸显苏维埃政权的刚正威严;星火燎原,杜鹃怒放,暴动令敌人闻风丧胆。

1934年,柯村暴动在那些不知名的战士冲杀声中,农民团、赤卫队的长矛、大刀、土铳、红缨枪勇敢朝向反动派,3200多农民群情激昂,开仓分粮,烧毁地契,夺取政权分田地。

“为土地,为自由,为苏维埃政权而奋斗到底”。柯村暴动镇压土豪数百,缴获武器成千,黟、祁、石、太方圆数百里,革命浪潮跌起,反动政权被推翻,成立了皖南苏维埃政府。“走上前去呀!曙光在前,同志们奋斗……”

“打土豪分田地!贫雇农要翻身做主人!”

1934年,柯村暴动。惊天动地!

方志敏在柯村

1934年12月18日,方志敏、刘畴西、粟裕等率领的9000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从谭家桥到柯村休整,受到柯村人民热情欢迎。群众杀猪送粮送布鞋,为战士缝衣炖鸡补营养。战士军纪严明,帮农民挑水背柴担粮,军民欢歌鱼水情。

300多名在谭家桥阻击战中英勇负伤的伤员被农民团用担架护送到新棚红军总医院,三合孙家、王村老山分医院。

方志敏在柯村写下“紧握欃枪,任他风暴”。带领万千战士群众激情高呼,声音洪亮:“为争取北上抗日的最后胜利,造成千百万铁的红军”。

“中国工农红军万岁”!

“中国共产党万岁”!

激情回荡,响彻云霄。

柯氏宗祠,方志敏召集会议指示,革命形势变化,红军三天休整后撤离,留下红军侦察营,与地方部队600余人组成皖南红军独立团,掩护苏区,保护群众,减租减息,依托黄山、九华山开展游击牵制消灭敌军。

柯村,百年老宅留下红军手书标语“当红军最光荣”。

旋溪塔下,活捉叛徒血写抗日标语匡扶正义。

1934年12月22日凌晨,方志敏离开柯村,率红军部队继续北上抗日,冲破层层黑暗,夜幕下机智歼敌,为沿途百姓开仓放粮。

北上抗日先遣队经黟祁休歙化婺德……穿越枪林弹雨,节节突破重围,英勇杀敌,声震中国。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拜祭堂

群山逶迤,峰壑叠嶂。

美溪、柯村海拔千米的拜祭堂点燃革命火种。

刘毓标、韩锦侯、储汉仪……拜祭堂上成立太平中心县委,组织柯村暴动。这些当年令反动武装闻风丧胆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英名,镌刻在山巅的嶙峋巉崖。

“柯村暴动”指挥所的石头棚,木板床、油芯灯、草鞋耙已被烈士鲜血染成绝壁上的山楂树。

深夜站岗放哨的小战士后来编入红军队伍跟随方志敏走进狱中,走进烈士绝笔华章《清贫》《可爱的中国》。

拜祭堂位于安徽黟县美溪乡韶坑村、柯村镇胡门村邻界的海拔千米高峰,峻岭巍峨,幽谷深邃。

如今拜祭堂石屋残垣屹立,周边是翠绿的茶园,五月映山红红遍山岗。放眼远眺,茅山岭下金黄的“油菜花海”云山诗意,村庄和稻谷一行行饱蘸深情,抒写了乡村振兴新柯村。

拜祭堂古道处处闪耀柯村暴动的光芒。攀登古道,山风送爽,弥漫着硝烟气息的山顶木屋已成茶农的休憩点。那条不起眼的山溪哟,汩汩奔淌,在多少个不眠之夜涓涓汇成红军独立团美好的憧憬。如今茶农站立小木桥上,肩背竹蔸,凝望月光,满脸荡漾幸福的模样。

每年清明,晨雾中的一缕霞光映照蓊蔚山冈。不尽的雨丝绵绵落下,山风低吟,竹浪悱恻,松涛啜泣。拜祭堂,记住革命成功绝非易事,先烈嘱托,谆谆记牢。

巴茅花盛开的七月,火烧云染红拜祭堂的天幕,仿佛染红中国共产党百年旗帜。

这个七月,我再次攀登拜祭堂。巴茅花开,山崖上,一株百合迎风招展。

这个七月,拜祭堂红旗猎猎,石屋前山岗上,红军音容笑貌存,我们高举右手,党员徽章熠熠闪光,庄严宣誓慷慨激昂。

新闻推荐

黟县发南通的快递绕道广东?已联系沟通并了结

我要说程先生:我有一个快递在圆通发出,是安徽到江苏的快递,可他们给我发到广东,再回发,时间太长,导致里面的东西坏了。...

黟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黟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