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乡村新民宿扮靓古黟桃源乡村振兴新画卷

黄山日报 2020-10-13 01:00 大字

塔川书院 泊隐·民国里 塔川秋色 花海骑行 乡村旅游 研学 写生 拾庭画驿

黟县是首批中国旅游强县之一,拥有2处世界文化遗产,4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6个全国历史文化名村,44个中国传统村落,1684幢明清时期古民居。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黟县在古民居及民宅的基础上,保护、开发和利用本地人文景观、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精心打造中国乡村民宿“黟县样本”,2016年获评“全国乡村民宿发展示范县”。黟县民宿以其特有徽州风情、田园生活氛围,迅速植根、蓬勃发展并不断壮大,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民宿客栈889家。

政策先行保驾护航

相继出台《关于促进徽州民宿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徽州民宿通用要求和等级评定地方标准》《黟县古民居保护利用相关工作机制》《关于印发促进黟县民宿产业健康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黟县民宿联合审核工作方案》等政策,通过发展乡村民宿推动传统农业向观光农业、休闲农业转变,促进一二三产业结构优化和融合发展。

成立黟县民宿发展领导小组,负责民宿发展过程中重大事项的决策及管理过程中涉及全局性、政策性问题的协调和处置;成立黟县民宿协会,在产业发展中发挥引领示范、协调服务作用,为民宿管理人才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建立民宿违法经营查处联动机制,明确法律责任。民宿市场快速发展,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增幅达10%以上。

科学规划创新发展

率先提出“古村落+新民宿”双轮驱动创新发展模式,串联古村落与民宿,古村落景区为民宿提供引擎,民宿为古村落承担载体,二者相辅相成,互动发展。按大众、中端、高端民宿有序分层发展,大众民宿以“宿身”为主旨,保持简洁、干净、舒适;中端民宿以“宿心”为主旨,主题化经营;高端民宿以“宿神”为主旨,主题化、规模化、环境美化同步发展。采用双核引领、轴线辐射、集群发展、片区拓展(“2+4+7+2”)的科学空间布局发展,从空间维度上的生产、生态、生活视角,科学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创新可持续空间发展规划。

产业带动增收致富

黟县着力打造“民宿+”发展模式,推动民宿与互联网、户外运动、休闲农业、摄影写生、研学旅行等方面的融合发展,如“民宿+互联网”方面,形成互联网线上平台化管理、线上下单运营、匹配目标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会员制服务;“民宿+休闲农业”方面,创建五黑区域品牌,以“五黑”产品为推介物,打造农业体验型民宿;“民宿+户外运动发展”方面,借助国际山地车赛、公路自行车赛等多项知名体育赛事,沿线部分民宿发展成具有代表性的运动型民宿。

民宿在撬动旅游产业资源融合和旅游产业链延伸的同时,拉长了“食住行游购娱”服务链条,实现乡村自身“造血”功能。黟县民宿年接待过夜游客400万人次,直接创收4.53亿元。2019年全县民宿直接提供就业岗位近3900个,间接带动2万人就业,累计接待过夜游客220万人次,民宿带动旅游综合收入近20亿元。

文化铸魂提升品质

传统民俗文化发展的根基在于深厚的历史积淀。黟县拥有2200多年历史,很多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至今。各类民宿通过注入和恢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功能,推动艺术介入乡村、文化介入乡村、创意设计进入乡村,使乡村生活再次成为日渐富裕的城里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再造一个优秀传统文化浓郁、生活起居现代、人性人情舒展的乡村家园。

同时,巨额资金的投入带动乡村道路、停车场、服务驿站、游步道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合理规划民宿环卫设施、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建设布局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强化手机信号、宽带等通信手段的便捷性,实现了城市文明与乡村生活的连接。各类民宿的建设、运营既为人居环境整治树立标杆,成为人居环境整治的亮点,更为持续改善提升环境提供了不竭动力。

新闻推荐

黟县:项目体验乐趣多

本报讯国庆中秋长假期间,黟县各大景区装扮一新,活动丰富多样,增加体验项目,增强旅游趣味性。西递敬爱堂、宏村乐彼园...

黟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