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丛中一瘦鹃

芜湖日报 2020-06-10 00:56 大字

1988年,我在南京鸡鸣寺附近一家小书店买到周瘦鹃先生的《花木丛中》。这是1980年,先生去世12年后,沉冤得雪,金陵书画社搜集他的遗作,编成《花木丛中》与《苏州游踪》两集。《花木丛中》封面上有水墨杜鹃,是苏州名家张辛稼绘制,书名四个红字由大书法家费新我题写。

周瘦鹃先生是上海人,幼年丧父,靠母亲为人缝补,拼命拉扯让他读书。鉴于他成绩优异,得到老师帮助读完中学。16岁后他把一名法国军官的爱情故事改成剧本并被一公司拍成电影,在文坛崭露头角。此后与窦吟萍不成功的初恋激发他写了一系列哀情小说。1915年加入南社后写的《新情歌》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思想。抗战爆发后,他写了《风雨中的国旗》《亡国奴家里的燕子》,使他成为鸳鸯蝴蝶派中最爱国的作家。《申报》被日寇接管后,先生辞去副刊编务,举家迁至安徽黟县,保持自己清白。全国解放后,周瘦鹃先生欣喜之余,自感跟不上伟大时代,深居简出,在苏州王长河头巷的紫罗兰庵,陶醉于花木丛中。

1953年,上海市长陈毅慕名来访,在观赏盆景盆栽之后,同先生亲切交谈,要他打消一切顾虑,为新中国歌唱。于是,在养花种草、研究盆景的同时重新执笔,为国内外报刊撰写小品文、散文、游记。他高超的盆景技艺和朴实自然、清灵秀丽的文笔吸引了众多国家领导人和普通群众去他的周家花园参观,并给予极高赞誉。

《花木丛中》所收的103篇文章是先生生前出版的几本文集中有关四季花木、花卉文化、江南花卉风俗内容的精选。30多年来这既是我的枕边书也是案头书,到外地出差时,还是我的口袋书。书中多篇都提到了冠名紫罗兰庵的带院子的居处,在“年年香溢爱莲堂”一篇中,周瘦鹃先生通过给女儿瑛儿写一封信的形式,详细介绍了朱德委员长光临参观的情形。从爱莲堂、紫罗兰庵、寒香阁,且住到梅屋、梅丘各处陈列的盆景、盆栽、供石、灵芝、绿毛龟一一介绍,让读者如临其境。

周瘦鹃先生无疑是那个年代养花人中文章写得最好的,同时也是文化人中真正的爱花人。苏州名画师顾鹤逸先生曾手植一株百年绿梅老桩,画师去世后传给长子,长子去世后,夫人知周瘦鹃先生爱梅如命便赠与他。5年培养后,著花繁茂、干形如鹤,名之为“鹤舞”。我在师父邱国华先生上世纪50年代的剪报本上,就曾见过这盆“鹤舞”绿梅桩登在人民画报上的彩照,确实是人间少有。国华先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曾去苏州王长河头巷看过紫罗兰庵旧址,院子里被人盖了很多住房,文中情景皆不存在。师父看墙角有一丛观音木正在发芽,就从根部拽了一棵。现在生活区的两片观音木就是那棵苗的后代。

我从1976年开始养花,“养龄”44年,从1988年读《花木丛中》,“读龄”32年,读着这位本家前辈的文字,从他的娓娓叙述中,我一次次进出于四时光景各不同,盆景罗列、风雅至极、一年无事为花忙,仿佛天天都在开着展览的紫罗兰庵。我甚至多少回把自己当成周先生家的花工,与张世京、朱子安一道,在那个曲折迂回的院子里修梅花、修海棠、为荷花翻盆、为菊花施肥。听先生讲当年参加中西莳花会夺得总锦标奖杯的快意,可惜余生也晚,而先生走得又太早。前半生做文人,文名远播;后半生做匠人,匠心独运。用现在流行的语言说,先生是个跨界跨得幅度大且很成功的人。养花,无论是在老舍先生笔下,还是在孙犁、汪曾祺先生笔下,都是风雅的事情。而周瘦鹃先生以他的书卷气浸润了这个风雅。

当我要给一个盆景、插花、清供题名时,就会想到周瘦鹏先生的文心画境、由“鹤听琴图”、“竹趣图”、“田家小景”、“紫竹林”、“香雪海”到“江山多娇”,单听这些名字,你就去遐想周先生曾经营造并永存于他的文章中的诗情大美吧。

周丰

新闻推荐

黄春保、王照群:脱贫路上“夫妻档”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只要我有勤劳的双手,就没有过不去的坎,给自己加油!”“这些年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镇党委政府的领导...

黟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