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翟俊将读者建议带上“两会” — 为农村失能老人提供日间照护服务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20-01-17 11:47 大字

■ 本报星级记者张玉芳

“这个建议很好!我村刚刚建成了一个居家养老服务站,跟你们的建议不谋而合。 ”省“两会”上,省人大代表、巢湖市槐林镇龙王村村党委书记翟俊为本报关于建立农村失能老人照护站的建议点赞,并将其提交上会。

据国家卫健委2019年6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有4000万失能、半失能老人,其中1200万是完全失能老人。而随着人们的预期寿命越长、高龄老年人口越多,失能群体的规模会越大。但目前,我国老年健康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对失能的老年人上门健康服务严重不足,对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护服务严重不足。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越来越成为家庭的现实难题。

黟县读者胡逢大告诉记者,以黟县西递镇西递村为例,失能、半失能、失智老人占75周岁以上人口约为5%。其中卧床三年以上的有5人,因护理费用太高,这些家庭请不起护工,均由亲属照护。

“现在中心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对于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护理。 ”在霍邱县新店镇养老服务中心,中心负责人同样告诉记者,该中心入住老人45人,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30多人。对于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照护,一是护理费用高,二是专业护理工急缺。因此,不少农村养老服务中心反映,没有资金专门聘请护理工,多数采取互助模式,由相对健康、能够自理的老人协助管理人员一起照护失能、半失能老人。

胡逢大建议,安徽省应加快建立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体系。在整合农村幸福院、颐养之家、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等设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闲置的校舍、民房、老村部、祠堂等资源,在建制村、较大自然村因地制宜配建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建立农村失能老人日间照护站。

这一建议引发了省人大代表翟俊的共鸣。 “像托儿所一样建立托老所,为外出务工的子女、双职工子女提供日间照料老人服务。 ”翟俊告诉记者,合肥市正在试点依托村、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他说,去年,上级财政奖补20万元在他们村建立了一间养老服务站,用的就是村“两委”办公楼里闲置的办公室,共设4个床位。 “由于刚建成,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来服务站进行日间照料,主要还是村里能自理的老人来娱乐休闲。村里请了贫困户来做公益性岗位照护老人,村医也会辅助看护。 ”翟俊表示,要使服务站真正能发挥起对于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日间照护功能,一方面要扩充专业护工,防范护理风险。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市场化机制。他说,由于还在试运行期间,服务站的服务都是免费提供,运行靠上级补助和村集体补贴。但如果要长期运行下去,还得靠市场化运作。

翟俊建议,应未雨绸缪,针对农村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多方位照护服务。要切实落实对农村特困供养人员护理经费,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特困失能老人的护理补贴。加快试点建设村(居)失能老人照护站,财政补助和市场化运营相结合,切实为农村失能老人提供照护服务。与此同时,还应通过公建民营的方式扩大社会化养老机构建设,提高符合条件的民办养老机构运营补贴标准,根据入住机构的老年人自理能力情况进行分类补贴,引导养老机构聚焦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发展护理型床位。目前,这些建议已被翟俊作为代表建议提交上会。

新闻推荐

当好村民致富“领头雁” 记市人大代表方国斌

他勤履职勇担当,听民生解民意,积极为基层“发声”;他抓产业、调结构,因地制宜带领村民增收致富。他就是市人大代表、黟县...

黟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黟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