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梁散记 陈立松

淮南日报 2019-11-14 09:12 大字

己亥年寒露前三日,我邂逅瓷都景德镇。到景德镇的第二天,和我同行的画家对我说,浮梁离景德镇不远。一定要去浮梁看看的想法顷刻间便产生了。

我读高中时,课本上有白居易《琵琶行》诗,其中有两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过四十年记忆犹新。还有两句“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读得似懂非懂。只知道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前月到浮梁买茶去了。通过序言“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序让我认识了“贾”字(读音谷),它是一个通假字,并懂了行为商坐为贾。“贾”也是商人,只不过是坐商,在家里做生意而已。是白居易的诗把我引领到了浮梁。

浮梁古县衙门前对浮梁有一个简单的介绍。一到景点就遇到一个旅游团,女导游正是花季年龄,声音甜美,但介绍到浮梁曾隶属黟县,她把“黟”读成了“浅”音,让我大煞风景。倒不是我文化多高,因为我是安徽人,安徽的县名我还是读的出来的。原想跟在旅游团的后面听听导游介绍介绍的,看来导游也不可信,还是一个人随意走走看看吧。

贞元十三年(797年),白居易长兄白幼文任浮梁县主薄,白居易曾在浮梁小住,与浮梁结下了不解之缘,难怪诗人在诗里提到浮梁。我在想,“前月浮梁买茶去”只是一种意向,商人反正是出去做生意,不一定就是去了浮梁,因为白居易在浮梁住过,就写了浮梁,这也许就是文化的魅力。

浮梁古县衙保存的还算完好。营房、库房、大堂、二堂包括师爷居所均在。我很感兴趣的是大堂后面的花厅,对面两间,是县令小憩、接待上级、招待客人的场所。县令工作之余有个人情往来、迎来送往也在情理之中直到现在也不可免俗。但我还是觉得古代官吏的风雅要比现在官员高的多。县衙两侧墙上有两个牌子引起我仔细拜读。一是关于“一条鞭法”,另一个是“摊丁入库法”,这两条法令是中国封建社会很重要的税收法令,直到2004年我国才废除农业税。

县衙左侧有一座金公祠,认真看后颇有感慨。浮梁县令如过江之鲫,何以要为一个陕西人建一个祠堂?细读方知,金公知浮梁时,黄巢攻打浮梁。金公一边安排老弱病残民众进山隐蔽,一边组织兵民构筑掩体防御抵抗,他还派人出城向上级找援兵。黄巢兵久攻浮梁不下,金公援兵又到。黄巢撤军,县城保住了,老百姓的生命财产也保住了。为了纪念金公,后人在县衙旁为金公建了祠堂。这是对为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官吏最好的纪念。

浮梁古县衙有一组历代浮梁县令的简介。浮梁因为地理位置重要,早先,景德镇长期归浮梁管辖,1960年建景德镇市,浮梁变成了景德镇下辖的一个县。民国以前浮梁县令的官阶属正五品。可以这么认为:到浮梁担任县令意味着被重用。从浮梁历任县令大系表可以看出,县令更换频繁的时候,浮梁政治、经济、生活现状基本上是动荡的。比如民国32年(1943年)至民国38年(1949年),浮梁县长在短短的六年间走马灯似的换了八人。最后一任民国浮梁县长章浩若系江西新建人,他是蒋介石之孙章孝严的亲娘舅。一个王朝的衰败、更迭的确是有先兆的。

一个人在浮梁县衙漫无目的的走着,由于长期干旱导致深秋并不冷,不一会便走得汗涔涔的。看手机时间已是十点半,就往县衙外面走,准备回到驻地。遥望浮梁远山松柏苍翠,道路两旁的香樟叶色老绿,一派秋深景象令我心旷神怡。抬头看到一块巨石上书:“南门渡”三字,那是佛印与苏东坡、黄庭坚三人畅游浮梁后从此渡口乘船三贤夜游昌江的地方。后来,任饶州知府的范仲淹拨款修了渡口,留下千古佳话,从此,浮梁南门渡口商贾云集。无独有偶,当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时候,朱元璋败退鄱阳湖时登船南门渡,躲进红塔,逃过一劫,后来建立了大明政权,应验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句话。

就在我等车离开浮梁时,路旁一块石头上刻了一行隶书:长忆浮梁风景好,赤栏杆外柳千条。这是当代画家兼诗人1961年游浮梁时帮浮梁做了一个免费的广告。

我时常觉得,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浮梁因为白居易诗里提过,苏轼、黄庭坚游过,丰子恺赞美过,还有更多的文人墨客讴歌过,才有了今天的浮梁。我蜗居安徽偏远农村,偶到景德镇也迫不及待地花上来回100元打的费50块钱的门票去浮梁凑个热闹,为什么呢?如果要是看高楼大厦,我肯定不选择浮梁。走马观花看浮梁还是因为要去感受一下浮梁的文化!

新闻推荐

2019中国黄山(黟县)青年写生艺术大展举行

本报讯11月8日,2019中国黄山(黟县)青年写生艺术大展开幕式在黟县老街举行。据了解,青年写生艺术大展共收到投稿作品5...

黟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