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县博物馆发挥公益性让历史“活”起来
2014年,黟县博物馆获批设立,为国家三级馆。近年来,该馆在抓紧落实选址、加快项目筹建的同时,积极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和公益性,先后举办了黟县瓷器展、徽州明清家具专题展、黟县书画展、古籍文书展等展览活动,加深了广大市民和游客对徽州文化和黟县历史的了解。
目前,黟县博物馆的临时馆址位于老县衙区域,主馆总建筑面积约为3800平方米,陈列区面积约为1500平方米,藏品库区面积约为800平方米,是市徽州文书研究基地、黟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随着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黟县拟集中成片建设综合馆,将县博物馆、县图书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包含在内,进一步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黟县博物馆负责人李雅丽介绍,黟县博物馆馆藏文物1151件,馆藏品丰富,包括陶瓷、砚台、徽墨、书画、徽州三雕、青铜器、玉器、杂项、古籍等类别。其中,二级文物2件,包括象牙笏1件套,瓷器1件套;三级文物191件,包括瓷器83件套、陶器27件套、书法绘画27件套、文具18件套、铜器15件套;一般藏品958件。
“这件五代白瓷小壶,是我们馆的重要藏品,属于二级文物。”李雅丽说,接着又向记者展示一件双耳瓶的图片,“这是一件山水人物双耳扁瓶,属于浅绛彩瓷,是博物馆最具代表性的瓷器藏品之一。”这是晚清瓷画大师程门的作品。程门是黟县人,擅长画山水、人物、花卉等,传世作品以浅绛彩瓷为主,被誉为浅绛彩第一大家。
在黟县博物馆馆藏品中,书画代表作有清代篆刻家黄士陵篆书四条屏、清代恽寿平花卉四条屏,非常直观地诠释了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黄士陵是晚清时期成就很高的书画篆刻家,他的作品多取法于秦玺汉印,取材于钟鼎、钱币、诏版、碑额、砖瓦等文字,兼收并蓄,独具风格,被后人尊为“黟山派”的开宗大师。
“世事让三分天空海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据了解,黟县博物馆现已征集到不少徽州楹联,这些藏品以简洁的文字语言、深邃的思想内容,把中国传统文化理念浓缩为格言,内涵丰富,富有教育意义。
“这件藏品名为清书卷梅兰竹菊石雕,石材取自黟县本地的‘黟县青’。”李雅丽翻开一对石雕作品的图片,告诉记者,这对石雕原先在黟县宏村一座祠堂里,因年久失修,祠堂损毁倒塌,这对石雕得以幸存,但村里不具备相应的保护措施,遂将它们捐赠给黟县博物馆,凸显当地群众较强的文物保护意识。
目前,黟县博物馆在借用当地民营博物馆场地坚持办展、大力发展博物馆事业的同时,加强珍贵文物的修复、展览、研究和管理保护以及藏品征集工作,力争在新馆建成后,把黟县博物馆展陈事业提升到更高水平,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的职能作用。·许晟·
新闻推荐
日前受台风“利奇马”的影响,宁国市部分乡镇受灾严重,一些村庄被洪水淹没,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地的救援队伍纷纷行动,前往...
黟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