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振兴的模式、打法和策略

西昌都市报 2019-04-08 08:13 大字

中国顶级美丽乡村——宏村。

中国经过了20年波澜壮阔的城镇化,即将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即从城市发展跳转到乡村振兴。到底中国乡村振兴市场局势如何?我们该如何系统化地进行乡村再造?今天与各位分享一批案例研究,以从中发现乡村振兴的战略、打法和操作逻辑。

乡村战略是中国目前最顶层的政策热点,也是中央极度关注的焦点问题。为此,中央专门列了2020(完成制度框架)、2035(基本实现农村现代化)和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的三个时间计划表。

我们先看乡村振兴这个领域的市场容量。有研究显示,仅十三五期间乡村振兴的投资规模或超3万亿。其计算方式是这样的:

第一、根据《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新增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13万个,累计达到全国建制村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远超“十三五”之前已完成整治的规模(7.8万个)。

第二、假设按照十九大以来上市公司已中标的项目测算,每个建制村平均涉及投资约2400万元(22.95亿/97个,按照公布了投资金额及建制村数量的项目测算),则“十三五”期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涉及投资规模合计将超过3万亿,可拓展空间巨大。

目前,市场上关于乡村振兴的分析论述、研究文章连篇累牍。在这之中,给市场传递两个重大误区,这里有必要首先进行深入的评判。

1、乡村振兴不是大规模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人口。

并不是所有的乡村都能振兴。众所周知,在土地资源和产出都接近极限时,要提高农民收入,最终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减少农业人口。农业必须要规模经营,规模经营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减少乡村人口。未来乡村人口会大规模进入城市,驻留乡村的人口将变成规模化的农场主,以产业化的模式来运营乡村。

我们来看一组研究。

在中国顶级刊物《经济地理》学刊发布的《乡村聚落变化与发展型式展望》这篇论文中做过一个简要推算。以论文作者在河南的调研为例:农民在外出务工的月收入平均约4000元,每户两个人打工每年约10万元。如若种地每亩每年收入1000元,每户需100亩土地规模种植才能和务工收入水平相当;而最近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和粮食价格下降,使不少地方收入下降到每亩只有600元,故每户需160亩土地规模种植。由此推理20户的村庄就可以覆盖3000亩以上的耕地范围和现在1500人左右的村庄。而中国目前的户均耕地面积只有1~3亩,未来显然是需要集聚才行。

有研究显示,中国农业的人均土地面积只有美国的四百分之一,欧盟的四十分之一。人均面积小,必然意味着农业从业人员的收入难以提高。

2、乡村振兴不仅是旅游业的拉动,更重要的发展各类乡村产业。

现在很多人提到乡村振兴,言必称田园综合体和乡村旅游。我认为这样的理解是狭隘的,是个巨大的产业误区。乡村产业的模式是因地制宜,形成差异化。日本所谓的一村一品的战略,的确适合我国。区域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一个地方适合发展什么样的产业取决于它的比较优势。

我们来看美国欠发达的中部各州是怎么做的?主要是依靠三种资源:农业、旅游业和资源产业。这是因为在现代美国社会,人力资本、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可以充分流动,但只有这三样东西都不能动。

所以,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想的永远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提高人们的收入。

在这样的局势下,到底中国乡村振兴市场局势如何?我们该如何进行系统化的乡村再造?今天与各位分享一批案例研究,以从中发现乡村振兴的战略、打法和操作逻辑。

从具体步骤来看,一个项目从创想到落地,往往经过这么几个阶段:

1.进行目标村庄规划及相关规划文件的总体编制,在通过相关行政管理单位的审批项目才可正式立项。

2.经过合村并点后,妥善解决现有农民的安置问题。

3.经过土地流转程序,开始设立综合开发的顶层架构。

4.确定核心特色产业,设计产业循环模式,综合考虑农村宅基地更新改造策略,同步思考农村基础设施再造升级,全面推进乡村开发。

这其中,引进资本与当地村民机构形成合股机制,最终通过农业产业化及现代互联网技术的改造,是整个项目操作的关键环节。

除此之外,农村的工作是从基层做起的工作,是与本地百姓共同商讨、共创未来的工作。因此不同于城市里常用的项目开发套路,乡村改造工作的起点在乡村,落脚点也在乡村。中国目前各类金融资本、投资机构、地产商们,处于转型和发展的需要,仍然以路径依赖的固有模式通过与地方政府高层进行沟通,以期在乡村市场打开局面。但这样不接地气的顶层设计是无法让乡村振兴落地的。

更有甚者,我们看到,在中国市场上有各类基金摩拳擦掌准备投资美丽乡村,动辄发布千镇万村的计划。其实中国真正能将村民的利益扭成一股绳,铲除潜在的乡村产权纠纷隐患,愿意以达成一致的条件进行土地流转,能让村民们齐心引进新型产业,又有基础引进新型产业的乡村会有多少?这样的基金即使募资成功,能满足投资条件,顺利投下去的乡村标的物又能有几个?

在这样的一整套流程操作基础之后,下面我们来看一组案例,我们来看不同类型的乡村再造是如何带动乡村振兴的。

我们按照不同产业振兴的发展路径,给各位分析几个经典案例。

A

以高科技产业点燃乡村

——日本神山町的振兴逻辑

众所周知,在日本,年轻人口的流失和老龄化的加剧,使得偏僻山区人口过度减少的问题日益严峻。然而,在这其中,不是旅游胜地,自然景观无出奇之处的神山町却脱颖而出,人口在2011年首次实现正增长,神山町是如何独辟蹊径,致使工程师和创意工作者纷纷选择落脚于此,又是如何在日本大兴卫星办公室的大背景下,实现神山奇迹的呢?

其实,神山町的成功跟东京高科技产业的转移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由于东京等一线大城市人口的过度饱和,日本启动了“乡土远程办公”计划,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既实现了地方人口增长又不会抢夺地方工作机会。与此同时,企业也在寻找降低成本分散业务风险的发展计划。政府和企业的不谋而合以及通讯技术兴起让这一切成为了可能。

于是,卫星办公室展现出的优越性,吸引了一大批风投企业以及诸如雅虎、谷歌之类的高科技企业租下旧民居用作办公场所,这些企业的入驻给小镇带来了人气和生机,这里丰富的自然资源与自由的工作方式为员工提供了宽松氛围,大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神山町从中紧紧抓住了机会。神山町所在的德岛县,拥有全日本首屈一指的通信基础设施。从2005年开始,德岛县全境大规模铺设了光纤网络。即使是神山町这样的小农村,也可以顺畅地链接到无线网络。如今全县人均占有的光纤长度排到了全国第一,当地宽带的最高网速甚至可以达到东京的十倍!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神山町才有底气吸引IT等产业公司的到来,并通过远程办公使得距离不再成为限制。

如今,这座“绿色硅谷”聚集着来自都市的企业和年轻人,活跃着才华横溢的创意人和商业精英。这里已经有了茶屋、面包房、咖啡馆、百货店、书店、文化中心、牙科诊所、农场、食品店、综合卫星办公楼等一系列配套项目,它正一步步变成创造力的孵化器、工作方式的试验场,成为21世纪的日本新农村产业振兴典范。

由此可见,神山町成功的实质是科技产业转移带来的乡村人口的聚集及相关产业的振兴。

这种乡村振兴模式,就是名著《新地理》所说的瓦尔哈拉式的精品郊区。神山町这种乡村如同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乡村、北卡罗莱纳的乡村、弗罗里达的西部海岸乡村一样,知识工人们在这种风景优美、交通便利又有大城市基础服务设施的地方,一边工作一遍享受着田园牧歌式的天堂般的环境,一边投入到勃兴的信息经济之中。

所以要想赢得这类代表未来的知识群体进入乡村,配套、基础设施、服务都是前期需要准备的必要条件。

B

引爆旅游业市场

的乡村振兴

事实上,除了科技产业,乡村旅游业、现代农业以及生态康养产业都是乡村产业振兴的突破方向。

尤其是乡村旅游业,这种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得到迅速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增加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还能为当地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就业机会。近年来我们注意到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逐渐呈现出产业的规模化和产品的多样化。不过,不同于科技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丰富灿烂的文化遗产,这些都是旅游开发所需要的关键要素。

乡村旅游的开发,同样离不开这样的基础要素的支持。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去探究其中的操作逻辑。

一、宏村

中国顶级美丽乡村

应该说宏村的成名和成功来自于徽州地区独具特色的资源禀赋和企业家黄怒波独辟蹊径的眼光。作为世界遗产的宏村之美,某种意义上代表了水墨江南的极致之美。这点是宏村最具特色的资源。因此,宏村本身就是个绝美的旅游吸引物。准确的说,这是一个老祖宗馈赠给我们的国宝级的乡村旅游项目。

宏村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北部,村落面积19.11公顷,宏村的选址、布局以及宏村的美景都和水有着直接的关系,是一座经过严谨规划的古村落。古宏村人独出机智开“仿生学”之先河,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下转20版)

新闻推荐

安徽:休闲农业为乡村振兴赋能

新华社合肥4月2日电粉墙黛瓦映衬着青山碧水,上千名国内外运动员骑行穿梭在万亩油菜花竞相盛开的徽州古村,形成一幅...

黟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