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风沐雨 广筑通衢
祁门县,地处黄山西麓,与江西毗邻,是安徽的南大门,一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从前,大山阻隔、交通闭塞,桎梏了祁门人与外界的交流互通,如何走出家门、打开山门成了一代又一代祁门人的梦想。
“我母亲一辈子都没到过县城。我现在三两天到祁门。”家在祁门芦溪乡的李牧军老人说。以前倒湖没有公路到祁门,到祁门只有通过水道逆流而上。直到八十年代初,通了铁路。后来,公路到平里。但进入十二五之后,公路建设加快。近几年来,平芦公路、溶芦公路、渚倒公路全部通车,现在从芦溪最偏远的倒湖可以走渚口到祁门。芦溪构建了最为四通八达的交通圈。“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老人不出门,出门两三天。”这是祁门县改革开放前交通运输情况的真实写照。据统计,1978年,全县共有公路不足500公里,其中通车公路仅有371.2公里,且公路等级低、路况差、行车难。当时全县152个行政村中就有70个不通公路,交通不畅成为当年祁门县发展的掣肘。
对于广大农村来说,公路就是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工作,以改善交通出行条件、畅通致富道路为出发点,采取向上争取资金、财政安排资金等多种办法,千方百计打通祁门城乡之间的交通命脉,提升祁门和外界的联系度。40年来,祁门县交通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皖赣铁路、省道慈张线、大青线横贯全境,黄祁高速如矫健巨龙在山峦间起伏,让祁门人打开山门,直通南京、上海、杭州、南昌等大中城市。人们生产生活更加方便快捷,祁门县开始迈入了大交通时代。
高速高铁快速推进
2013年,祁门县第一条高速公路——黄祁景高速祁门段建成通车,结束了祁门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黄祁景高速祁门段全长68公里,总投资45亿元,设闪里、渚口、金字牌三个高速出口。它的建成,改变了祁门公路交通没有快速出口的现状,拉近了祁门县与江浙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
2018年,祁门县第二条高速公路德上高速祁门段也动工建设,途径乡镇正在开展放线、定桩、征地等前期准备工作。德上高速是国家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省“四纵八横”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纵三”的一段。首期开工安凌镇至金字牌镇34.8公里,其中金字牌镇1.76公里,安凌镇10.47公里,柏溪乡9.27公里,大坦乡13.3公里。
最为值得庆贺的是:18万祁门茶乡儿女翘首以盼的高铁时代也即将到来。昌景黄铁路西起南昌市,途经上饶市、景德镇市、祁门县、黟县,东至黄山北站,全线长289.8公里,设计时速为每小时350公里,共设十个车站,在祁门设祁门南站,建设工期4年,2018年底开工建设。祁门目前已经成立昌景黄高铁指挥部,由县委书记、县长任指挥长,抽调专人办公。昌景黄铁路位于长江经济带中游,在南昌枢纽衔接沪昆、京九高速铁路,在黄山地区衔接京福高铁、杭黄铁路,形成长三角与长江中游城市群核心城市的交通要道,强化了区域内客货运通道能力,增强长三角地区对外辐射力,有利于祁门县融入长江经济带。使祁门县到上海、合肥都只要2个多小时。随着昌景黄高铁、德上高速建设的加快推进,全县公路网规模将不断提升、等级结构更加优化。
农村公路日新月异
农村,因路而变化;发展,因路而提速。在农村公路建设上,“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祁门分别投资3亿、6.5亿、12.5亿元,实施了渡改桥、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等一系列交通项目,升级改造县乡公路450公里,新改建通村公路780公里、所有建制村全部通上水泥(油)路,完成渡改桥、危桥加固改造61座。国省道、县道、乡道、农村公路如同遍布全境的“血管”,串连起了城市与乡村,让囿于山区的祁门人走出家门;现如今,一条条整洁平坦的公路让农民兄弟出门有路、抬脚上车。
2016年是全省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的实施之年。祁门县制定方案,从2016年全面启动,到2017年6月和12月底前分别完成县级和乡级畅通工程,到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乡村道路畅通工程,通过三年的集中建设,完成县乡公路畅通工程、老村级道路加宽改造工程、撤并建制村路面硬化工程及在全县31个省建档立卡贫困村内实施较大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任务。据统计,祁门县畅通工程建设总里程为743公里,占全市任务总里程近三分之一,其中县道5条,54.79公里;乡道13条,164.75公里。老村道加宽78条,404公里,贫困村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104.2公里,撤并建制村6公里,截至目前,所有道路建设已经完成。
通组道路率先实施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以前祁门县许多山路、土路的真实写照。“路只通到行政村所在地,大量分散居住的村民组、自然村还是以机耕土路通行为主,路不好走,村民意见大、修路的心也很迫切。”据统计,祁门县机耕土路总里程数690公里,交通质量极差,遇山洪、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易引发交通受阻等问题。为此,在全力推进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期间,祁门县还率先在全省实施“组组通”民生工程,着力解决山区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截至2018年,该县先后投入资金9760万元,完成道路硬化418公里,覆盖全县18个乡镇、387个村民组,受益群众8万人。四十年来,祁门县大打交通翻身仗,从一个深山区县走向四通八达,通畅的交通环境,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截至目前,祁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437.8公里,公路密度14.66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县所有乡镇和行政村实现通沥青、水泥路。四十年砥砺奋进,祁门县内外交通环境全面改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正逐步建成。
城乡客运四通八达
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建设工程顺利进展。作为黄山市首家全省客运一体化示范县,祁门县全面提升祁门县农村道路客运一体化水平,2012年5月,开通城区公交线路4条,城乡公交线路5条,公交车辆也已发展到39辆。对县城20公里范围之内的农村班线实施城乡公交化改造,2015年9月30日,祁门至平里城乡公交正式开通。这标志着祁门县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全市率先完成了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任务。
祁门县新城区一级客运中心项目建设工程完工,新能源充电桩建设等附属设施配套建设已完成,22台新能源公交车已进站使用,20个智能化电子站牌正在建设。县公路养护应急中心已完工。陆续完成平里、祁红、侯潭、安凌菖蒲、古溪等多个客运站和候车亭建设工程,同时对南门、金东车站进行整治,最大程度满足市民出行需求。祁门县在全市率先实现4个百分之百(即具备通车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比率达到百分百;中心镇建成客运站或候车亭达到百分之百;20公里范围内农村客运班车公交化比率达到百分之百;城乡客运车辆车载动态动态监控系统安装达到百分之百)。
同时,祁门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乡村生态旅游推进、群众安全便利出行,按照打造综合、智慧、绿色、平安“四型”交通要求,以交通修路、林业栽树、乡镇保洁、全民参与的形式,全面实施农村公路绿化工程,以国省干道、县道为重点,乡、村、组道适时实施,精心打造“一条道路,两边风景,四季长青”的道路新风貌。
十三五期间,祁门县围绕祁门县“一核两带两圈两区”总体空间开发布局,统筹推进公路、铁路、航空等运输一体化发展,按照“一纵一横,两环四通,打造四十分钟交通圈”规划目标,以德上高速、黄祁高速为主,环牯牛降生态旅游圈和“倒湖十八湾”旅游经济带及县、乡、村、组四通公路为辅,到2020年,实现县域“40分钟交通圈”,基本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道路运输服务体系。四通八达交通网的形成,必将加快推动城镇化建设进程,有效促进旅游业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多种产业深度融合,为把祁门县建设成更具盛名的中国红茶之乡、全省生态经济强县,提供交通支撑与保障。
大时代呼唤大交通,大交通助力大发展。祁门的美好明天,正向我们走来!
新闻推荐
节日特刊纪念特刊行业特刊□记者汪悦李晓洁整理核心提示: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版面策划是...
黟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