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处着眼,“大”处着手,黟县整合本地资源,把零散土特产做成特色大产业 聚合发展,“五黑”富农

安徽日报 2018-12-24 10:54 大字

本报通讯员 韩丹妮 本报记者 史力

统筹特色土产,聚合打造“五黑”产业

黟县一向被戏称为“黑多县”,据说因这儿的山石多为黑色,得此地名。而如今,说起“黑多”更多指的是这里的特色农业。

12月初,雪后的皖南山区寒气逼人,正是传统绿茶的销售淡季。但是在黟县古黟黑茶厂里,却是一派热腾腾的生产景象。

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制作以黑茶为原料的茶雕工艺品,有一米多高的盘龙柱,有活灵活现的十二生肖,还有威风凛凛的罗汉。“结合黑茶的特性和徽州雕刻技术,我们打造徽州雕刻新品类——茶雕,不仅增加了产品附加值,还可以提升古黟黑茶的品牌形象。 ”茶厂负责人郑东说。

桑葚的销售期很短,不容易做出名堂,但名为“新一哥”的农场负责人谢漫却有不一样的想法。“上个中秋节,我们的桑葚月饼卖得很火热,销售额达到百万元。利用元旦和春节准备再掀一波销售热潮。 ”谢漫是回家创业的90后,流转了200多亩土地种植桑葚,并在树下散养土鸡。现在他开发研究的桑葚酒等新产品即将上市。

从黑茶到桑葚,共同点是颜色。黟县农委负责人介绍,黟县地处皖南山区,生态资源优越,有很多农特产。这些特产虽然品质好,但散而小,很难做成规模。如何把小特产做成大产业?综合考虑市场趋势、县域特色、发展基础等因素,黟县从“黑色”入手提出聚焦“五黑”,打造品牌。“统筹黑鸡、黑猪、黑茶、黑果、黑粮,打造‘五黑’产业,聚合发展。”县农委副主任朱华丽说,比如黑茶,自从被列入黟县“五黑”产业发展后,销售非常可观,去年总产值达2000万元。

目前,黟县香榧、黑鸡、古墨茶分别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黑鸡已建成省级保种场1个、规模养殖场8个,年饲养量达30万羽;黑猪已发展规模养殖场5个,年出栏皖南花猪及黟县黑猪达3万头。 “预计今年‘五黑’产业产值2.5亿元,带动农户2000多人,人均增收2000元。 ”朱华丽说。

强化绿色理念,打造安全“五黑”产品

在黟县电商中心,包装精美的“五黑”产品让人眼前一亮,有香榧、黑鸡蛋、黑米、黑猪肉等,不时“吸引”游客咨询产品情况,线下产品琳良满目,线上产品订单不断。

产业要发展,首要的是主体培育。谢漫告诉记者,投身桑葚种植的时候一怕有大的自然灾害,二怕产品销路不好,“黟县毕竟是小地方,对市场前景心里没底”。

现在谢漫的担忧一一被化解:对从事“五黑”产品的经营主体,黟县创新保险产品,提升保障水平,为经营主体和农民发展“五黑”解除后顾之忧;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融合服务业、农业等发展资金,完善电商平台建设,推动“五黑”特色产业开展网上销售,并加强与徽黄集团、中坤集团等旅游龙头企业合作,将线下游客引流到中心体验馆,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发展,力促把每年旅游“客流量”转变成“五黑”产品“销售量”。

目前,黟县已累计投入专项发展资金2000多万元,扶持培育“五黑”产业规模经营主体44家,带动全县1.5万多农户从事种植、加工和销售,占全县农业人口65%的。 “明年支持资金将不少于1000万元。 ”朱华丽介绍。

“选择‘五黑’产品的人,普遍看重其保健养生价值,这就要求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朱华丽说,为此县里制定出台“五黑”特色产业实施意见和扶持政策,并且聘任中国农科院、安徽省农科院等单位的17名产业专家,为产业发展把脉,规划绿色发展模式。

目前,农药化肥集中配送、秸秆综合利用、畜禽养殖场污染整治等在“五黑”产业上普遍应用,全县建成了33个农药、10个化肥集中配送网点,8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站。截至目前,今年全县累计配送农药65.92吨,推广配方施肥2000吨,秸秆综合利用达89%,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设施配套率达93%。

县农委茶叶站站长詹三良介绍,今年黟县新增绿色食品认证2个、农产地理标志产品2个,全县“三品一标”农产品达22个。

提升加工能力,拉长产业链条

专家指出,安徽省很多地方都有优质的农特资源,有些一度发展红火,但很快销声匿迹,一个重要原因是产业化发展不足,没有加工就没有产业链的延伸和附加值的提高,产业基础就打不牢固。

据了解,黟县明年将扩大“五黑”产业种养规模,黑茶绿色原料供应基地预计达到2万亩,新发展香榧1000亩,建设桑果采摘示范园1个;黑粮力争种植规模达2000亩;年饲养黄山黑鸡达35万羽、黑猪3万头。

“一产规模迅速扩张,有利于做大产业抢占市场,但也意味着风险。提升加工能力才能让产业稳步发展。 ”朱华丽说,当前产业加工能力不足,是制约“五黑”产业的突出问题,也是未来潜力所在。黟县将突出三产融合和科技创新,重点引进精深加工项目。

位于黟县碧阳镇宏村大道的香榧文化园,以黟县宏村天然食品厂为龙头,集香榧加工、参观游览、产品展示、品牌宣传、产品销售等为一体,形成香榧产业全链条。在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下,周边12个村民组564户农户发展起种植基地3528亩,去年农民人均年增收7800元。

朱华丽介绍,明年将重点引进“五黑”精深加工项目,努力实现精品化加工;鼓励县内“五黑”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升加工水平和能力,研发“五黑”休闲食品、旅游产品、健康养品等。“目前已谋划了‘五黑特色产业园’项目,侧重生产加工和品牌营销,并带动种养环节的种养模式转型升级。 ”朱华丽告诉者。

黟县旅游资源丰富,游客众多。朱华丽表示,发展中还将加强融合发展,推进“五黑”+旅游发展。做好休闲农庄、田园综合体等项目设计和布局规划,打造一二三产融合示范点。推进“五黑”产品进景区、进民宿、上餐桌,逐步让游客“吃五黑、带五黑”。

新闻推荐

砥砺奋进再发力

黟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国际乡村旅游综...

黟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