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县返乡创业能人探索规模种粮新模式——“合作共享”助推产业振兴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8-07-24 13:18 大字

本报记者冯长福

从小在休宁县城长大,大学里学的是旅游经济专业, “75后”徐海波进军农业后,却很快成了这个领域的行家里手。

五年前,徐海波一直在合肥从事茶叶、菊花、酒水经营,小日子过得也还滋润。 2013年底,他带着家人回到妻子的老家——黟县宏村镇屏山村,从此扎根山乡,致力发展生态农业。“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无法让家乡的生态优势在农业产业上体现出来。我回乡务农,就是想探索一些新的模式,通过合作共享,来实现优质粮油规模化种植,以促进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 ”

探索规模种粮新模式

2014年,徐海波先后成立了黟县有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农友种植专业合作社。当年初春,在宏村镇屏山村,有农公司整村流转1270亩田地种植水稻,每年按500斤稻谷、以国家当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折算成现金,支付农民田租,租赁期到土地二轮承包期结束;同时,每年按60元/亩支付村集体管理费,村集体主要协助基地搞好日常事务处理。

“尽管稻子产量比较理想,但由于成本偏高,第一年亏了十几万元。不过,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增添了一些信心。 ”徐海波说,2015年他在宏村、碧阳两镇,将优质水稻基地扩大到3000亩,组建了农机作业服务队,同时建了自己的大米加工厂。

2016年徐海波发现,土地流转面积过大,管理很难跟上,导致风险陡增,急需另寻出路。恰在此时,黟县在碧阳镇钟山村田川自然村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有农公司抓住这一机会,以20万元资金入股,田川自然村116户农民以432.33亩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村集体以管理入股,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以扶贫资金3万元入股,成立了全县首家以土地入股方式组建的股份制农民专业合作社——黟县农友种植专业合作社田川分社,采取“每股400元保底+分红”分配方式。分社实行财务独立核算,各项生产费用支出每月公开公示;年终盈利在扣除每股保底400元与合作社提留15%公积金后,进行分红。当年,田川分社实现每股分红610元。

“没想到不用种田了,还有分红。 ”村民徐建平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他家入股土地8.33亩,到目前已累计分红8413元。去年以来,“田川模式”先后在黟县五个乡镇的8个村得到复制推广。

“只有把农民组织起来,在合作中找到利益平衡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共同把产业发展起来,从而达到多方共赢。 ”徐海波说。

三产融合做强生态农业

“今年种的80亩黑玉米,首批10万斤在合肥、黄山一些超市,几天时间就销售一空。 ”近日,徐海波在微信朋友圈里“晒”出喜讯。

“要利用好皖南山区的生态资源优势,致力于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同时推进三产融合。 ”徐海波告诉记者,有农公司目前已成功开发黄山香米、胚芽米、山泉稻米、黑米、农家菜籽油等多个优质粮油品种,并与多家连锁超市合作,胚芽米已进驻合肥、黄山200多家连锁超市门店,平均售价6元/斤。

“三产融合就是要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 ”在徐海波看来,做强一产,就是继续探索优质粮油基地发展模式,解决优质原料供应问题,重点复制推广“田川模式”,并加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做优二产,主要是扩建优质粮油和其它经济作物的存储、加工产能,建设现代化、清洁化的绿色食品加工厂,今年将上马年产5000吨菜籽油建设项目。做活三产,依托黟县生态优势,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农旅融合。

在基地拓展上,徐海波以有农公司为核心,组建了“有农优质粮油生产联合体”,带动35个家庭农场、13家合作社共同参与,联合体内实行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种植安排、统一机械化服务、统一产品收购、统一品牌销售。目前,联合体优质粮油种植面积达2.3万亩。

创新产业扶贫方式

企业越做越大,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让贫困户和贫困村实现长期受益?徐海波又有了新的想法。

去年4月,他吸纳贫困户小额贷款410万元入股(每户5万元),13个重点贫困村扶贫资金130万元入股(每村10万元),有农公司以现金和农机折旧共310万元入股,共同成立黟县有农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全县种植大户开展社会化服务,实现稳定的经营收入,并实行保底6%+效益分红,不仅让贫困户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而且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碧阳镇丰梧村贫困户时志权入股该合作社,去年分红3000元。

2016年,徐海波还联系上海宋庆龄基金会,由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出资100万元,农友种植专业合作社提供资金贷款担保,共同为黟县20户农户提供了每户5万元三年期的创业资金免息贷款。三年资助期满,将另选择需要资助的20户农户,让爱在黟县传递。

新闻推荐

上半年16市空气质量排名揭晓黄山宣城六安排前三位

黄山宣城六安排前三位

黟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