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然大义的共产党员方再兴

黄山晨刊 2018-07-19 06:30 大字

□ 宗 禾

说起祁门县古溪人方再兴,当地老百姓无人不晓。他兄弟姐妹7人,再兴居长,祖辈以务农为业,家境贫寒,无田无地,人口多、劳力少,度日艰难。其父方丫头外出太平县,靠勤劳的双手开荒种粮来维持全家生活。

1931年,方再兴在共产党员韩锦侯帮助下,参加农民团等革命组织。1932年冬,方再兴经韩锦侯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以更大的热情去发动民众、组织民众,为发展和壮大党的组织、组织农民团、组建红军地方游击队、赤卫队忘我地工作。党组织便决定由方再兴负责茶坑坞的革命工作,后被国民党政府发现,将他家房子放火烧掉,方再兴只好举家搬到太平柯村东坑居住。1933年冬,祁黟区委成立,方再兴任区委组织部长,为后来建立祁黟县委打下了政治和组织基础。

1934年夏大旱,秋收不及五成。农民饥肠如火烧,挣扎在死亡线上。地主豪绅却趁机加重田租和债利等,逼租逼债,农民的反抗呼声愈来愈强烈。皖南特委为了贯彻执行闽浙赣省委建立皖南新苏区的战略决策,决定因势利导,毅然举行石、太、祁、黟边区暴动。当时,方再兴在杨林、杨家墩、湘源、石门坑、田里张家一带从事革命活动。经过缜密筹划,他与宁春生、韩锦侯、宁月生、储汉仪、王和生、洪和尚、刘毓标等共同参与和领导了著名的石太祁黟边区暴动。暴动指挥部设在乌头坑,韩锦侯任总指挥。8月21日深夜到22日凌晨,首先在拜祭堂、乌头坑、杨家墩、新棚一带举行暴动,参加暴动的群众达3000余人,党员100余人。各地先后镇压土豪劣绅320余人,缴获各类武器枪械320余件,一举推倒了石、太、祁、黟一带的国民党地方联保、保甲等政权组织。

9月1日,皖南游击大队从赣北来到祁、黟、石、太边区地带,即在毗邻各县展开游击战。游击大队到了不久,红军挺进师与三纵队也来了。四县边区很多乡村的群众看见红军到了,便自动起来没收和分配地主豪绅的东西,建立农民游击队与农民革命团。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开辟了方圆100余里的游击区,农民开仓分粮,烧毁地契、债据,到处书写“为土地、为自由、为苏维埃政权而奋斗到底”等大幅标语,各个村庄插上红旗,男女老少唱起《红旗歌》,许多青年农民积极参加红军。在暴动浪潮的推动下,农民团、地方游击队、赤卫队等组织,纷纷由秘密转向公开。

根据闽浙赣省委的指示,皖南特委决定于10月间,将暴动领导机关搬到柯村,并成立皖南苏维埃政府,宁春生任主席,方再兴任副主席兼土地部长。接着县、区、村也陆续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为了搞好土改,方再兴积极协助宁春生举办土改训练班,学习《农村阶级分析》等文件,参加土改训练班的共有200余人。训练班结束以后,以村为单位,由农民团掌握,按土地占有量和劳力、雇工等情况划分阶级,并确定土地分配的原则。当时以柯村为中心的东西五十里,南北三十里的范围内(包括雷湖等地)都进行了土地分配,其中有600多户2300多人,每人分得土地两亩多。

面对暴动浪潮,国民党政府和地主豪绅等反动势力不甘心失败,调动大批正规部队与地方武装,对皖南苏区疯狂“围剿”。方再兴积极配合和协助宁春生等党政军负责同志,领导红军游击队,坚持反“围剿”斗争,给进犯之敌以沉重打击。他曾亲自参加并指挥红军游击队,同国民党黟县保安队和壮丁队,在方家岭展开激战,将壮丁队40多人、枪全部缴械,取得了胜利。

1934年12月18日,方志敏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进军皖南途中转战到柯村时,召集会议,先后听取了皖南苏区党政军负责人汇报,作出部署和指导。根据方志敏的指示,皖南苏区转为游击区,分田分地改为减租减息,红军和游击队化整为零,开展游击战争。

方志敏率领先遣队离开柯村以后,国民党第七师二十一旅、第四十九师、补充第一旅和安徽保安团以及石、太、祁、黟的地方反动武装蜂拥到了柯村。他们昼夜搜山,夜查户口,任意诬良为“匪”,烧杀抢掠,无所不为,整个苏区陷于一片白色恐怖。1935年3月,方再兴在拜祭堂山上的灯掌形被国民党安徽省独立保安团捕获,送到黟县国民党监狱关押,受到敌人的严刑拷打和百般折磨。尽管敌人软硬兼施,方再兴始终坚贞不屈:“要我死就死,要我招就不招,我准备一死,绝不低头!”敌人恼羞成怒,1935年8月19日将方再兴杀害于黟县东岳庙。是年,方再兴35岁。

新闻推荐

程迎峰带队赴黄山风景区黟县调研黄山市旅游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

本报讯7月3日至4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程迎峰带队赴黄山风景区、黟县调研旅游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市...

黟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