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古黟名城景区的几点建议

黄山日报 2018-07-09 01:03 大字
吴寿宜

早在1989年,黟县就被批准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黟县加大对古城的保护与利用力度,尤其是去年底,黟县古城北街开街,拉开了县城保护打造开发利用的序幕,吸引了众多市民及各地游客的关注,慕名前来古城游玩的客人日益增多。因此,开发古黟名城旅游景区已水到渠成,适逢其时。如何开发好古黟名城景区,决策者应集思广益。笔者长期在黟县工作生活,结合平时所看所闻所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继续加大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争取力度。在已完成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专家现场考评的基础上,根据考评意见,尽快补缺补差。要通过宣传古黟名城申报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全过程,进一步提升黟县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改变外界人只知西递、宏村,而鲜知黟县的现象,促使黟县真正成为广大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二要坚持保护为先这一铁的原则。要重点保护整合城区精华旅游资源,如全市唯一保存完好的古县衙正堂及柏树王,梁代建设的淮渠,全市始建年代最久远的通济桥,明建程氏宅及碧阳书院,俞正燮、程梦余等名人故居等。对古城内的古民居更要加强管理,及时进行翻漏维修保护。宜选择性地在原址依原样恢复重建黟县古城历史上比较知名的标志性建筑,如文昌阁、魁星楼、八角亭及牌坊、文峰塔、古城墙等。对于任何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存,哪怕是残垣断壁、一砖一瓦,古城都应该倍加爱惜自己的“羽毛”。

三要做好名城古建筑精华遗存的美化展示。在现有北街、直街改徽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下一步可将横沟弦街道的整治,列入开发的重点。因为横沟弦街是淮渠的延伸,尤其是街道两侧,东有杏墩里,西有桂墩里,这一带是古城徽派古民居建筑较为集中连片区域,且建筑品位、百姓原生态生活场景等观赏价值较高。其次,应逐渐向泮邻街、莲花芯等古建街区延伸,并将古城背倚东岳山和面临漳河水等自然生态环境一并予以大手笔开发利用。

四要挖掘古城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比如黟县的县名文化,并引申与黟山的因缘;西汉黟县成为广德王国后的汉文化与当时黟地的山越文化如何交融发展,以及对徽州文化、新安文化和桃源文化的深远影响等等。利用黟县众多的文物遗存,联姻发展文博事业与文化旅游。在兴建黟县博物馆的同时,可鼓励民间收藏成功人士,在城区布设系列专题博物馆,如砖、木、石徽雕,徽州楹联匾额,徽州古代床铺,中外艺术名画等,充分展现古城文化的厚重底蕴。

五要注重古城旅游开发的新业态打造。如利用黟县盛产黑色土特产,如黑茶、香榧、香菇、黑木耳、墨子酥、黑芝麻、渔亭糕、关麓夹心豆腐干和柯村的皖南黑猪、黄山黑鸡等,开发成黑色系列旅游食品一条街,供游客品尝选购。利用黟县非遗项目丰富的优势,打造“黟县百工”非遗展示示范区。再如写生游产业,可鼓励业主在黟城周边创建写生基地,以写生游激活古城人气,从而带动整个古城旅游业的开发。

六要坚定不移地打造以黟城为中心的全县旅游新格局。通过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的修订完善,逐渐将古城作为游客集散中心,缓解西递宏村商业气息过浓等难题。比如一些古玩类的特产商肆、民宿客栈等,可分步有序地向古城集结转移。同时,将古城旅游与正在城郊开发的西汉广德王国都城文化旅游项目结合起来,使之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新闻推荐

“跨界玩法”为安徽游添活力安徽旅游推出十大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安徽旅游推出十大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黟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