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妈妈”的美丽蜕变

黄山晨刊 2018-05-25 11:04 大字

□ 记者  舒俊 

“我妈妈有个奇怪的名字,好多年,我一直不敢听,也不敢想象这个名字,因为它与我看到的现实反差太大。我想不通,别人的妈妈不叫美丽却长得美丽,我的妈妈明明叫美丽却长得……”舞台上的情景剧《我的“丑妈妈”》让吴美丽想起曾经痛苦的经历,眼泪不由自主地落下来。

A

改名,勇向命运挑战

今年38岁的吴美丽是黟县宏潭人,呱呱落地时,母亲因耐不住家庭贫困而远走他乡,年迈的奶奶抚养她,又因疏于照料,在一个冬天,她浑身被重度烧伤,特别是脸部严重变形,大人不喜欢她,小孩子都不愿接近她。

至今,她还记得,3岁时见到亲生母亲,她多想母亲能带她离开已经重组家庭的父亲。母亲离开时,她一直哭喊着跟在母亲身后,然而母亲头也不回地走了。虽然因烧伤导致她外貌变丑,但聪颖的她学习名列前茅。就在她以优异成绩初中毕业准备迎接中考时,继母却执意打断了她的升学梦。老师登门做工作,甚至组织大家集体上门帮继母采茶干农活。可继母就是不松口,说这孩子长得这么丑,就是书读好了又有什么用?没办法,老师只能鼓励她,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不要熄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因为她在老师心目中永远是美丽的。由此,这个命运多舛的女孩勇敢地将自己的名字由吴晓风改成吴美丽。

B

创业,坚持收获成功

名字改成美丽,但她的人生之路走得是那样坎坷。

第一次外出打工,去餐馆应聘洗碗洗菜工,面试时老板却一口拒绝了她,还对推荐她来应聘的人说:“这么丑,还不把来吃饭的客人都吓跑吗?”吴美丽的心像针扎一样疼,但痛定思痛,生性好强的她知道生活还是要继续,不能被眼前的挫折击垮。幸运的是,她终于在上海一家服装厂找到工作,从仓库管理员慢慢做到厂长一职。就在她干得风生水起时,却因考虑到家中孩子无人陪伴,毅然辞职返乡。服装厂老板再三挽留,她解释说,自己从小没享受到多少母爱,她想把这份深深的爱倾注到孩子身上,钱可以少赚,但孩子的学习耽误不得。

回乡的吴美丽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家人生活,2014年开始养殖石蛙,凭着不服输的韧劲收获成功,去年获得黟县“创业女能手”称号。

C

自信,寻回失落的美

去年下半年,为方便照顾在县城读书的儿子,她把农场交由丈夫打理,自己来县城陪读。看到有的陪读妈妈白天没事就上麻将馆打牌,她便租门面,办起“陪读之家”,把大家组织到一起,专门从事小首饰代加工。揽的活越来越多,除了陪读妈妈,她还通过县残联组织残障人士来工作。出门揽活、收货发货,她不收大家一分钱管理费,代加工的收入虽不高,却让这些残障人士感受到自我价值。“现在有一两百人跟着我代加工,一个月多的能做五六百元,虽然工资微薄,但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我觉得很幸福。一路走过来,关爱我的人很多,有老师、政府及妇联工作人员、家人,我现在做的只是爱的接力,把爱的阳光与大家分享。”吴美丽笑着说。

曾一度因长相而自卑的吴美丽在生活的历练中愈发坚强、自信。她告诉记者,“当年我不得不中断学业时,校长觉得可惜,让我在乡村代课,当了七八年代课老师,是山里孩子信赖的眼神让我找到一些自信。”她不知道怎么去解释自己的命运,但能感悟命运既捉弄人也锻造人。现在她已不怪生母和继母了,“还是要面对现实,一切都会好的。现在的我自信满满,一边卖石蛙,一边帮宝妈以及跟我一样甚至比我更弱势的群体,撑起一把小伞。”如今的她已不再惧怕别人看她的眼神,儿子一天天长大,越来越觉得妈妈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妈妈,那种美丽发自内心。

新闻推荐

做传统文化的“守艺”人——宏村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第二季

□李椿燕程晓峰晨刊讯5月14日下午,黟县宏村学校乡村学校少年宫迎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余香石笛”传承人、安...

黟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