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安徽深推农保转型升级扩大试点

安徽商报 2017-12-11 11:28 大字

本报讯(王博)近日,为更好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保险全面提质增效,在总结9年来农险试点经验基础上,安徽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保险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保障充分、覆盖广泛、竞争有序、富有活力、可持续发展”总体目标,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原则,大力改革创新、拓展服务领域、延伸服务链条,为未来安徽农险服务体系持续转型升级锚定航向。

该《意见》表明,未来逐步将中央财政补贴农业保险险种全部纳入安徽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范围,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确保大宗农产品和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省内全覆盖,实现“愿保有保”;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额动态调整机制,在覆盖农业生产物化成本基础上对接大灾保险政策,建立“政策性+商业性”多级保障模式,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直至覆盖全部生产成本,实现“愿保足保”;开展“农业保险+”战略,开办目标价格、收入、气象指数保险以及农机具、农产品质量、涉农贷款保证保险等业务,提供涵盖融资、生产、流通、仓储、销售在内的全流程风险保障。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办光伏保险、农房保险、贫困人口意外险等专属扶贫保险产品,不断丰富保险服务内涵,实现“愿保尽保”。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业生产的风险分布、风险特征相应呈现出多元化、差异化的特点,广大农户要求提高保障、按需定制的呼声不断高涨。以安徽为例,2016年末全省耕地流转率已接近50%,各类家庭农场、合作社数量超过15万个,集中化规模生产日趋显著。同传统农业相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保险需求,从保物化成本向保全部成本延伸,从保自然风险向保市场风险延伸,从保生产环节向保全产业链延伸,农险领域供需矛盾已发生深刻变化。此外,2016年安徽贫困人口数量超过400万,约占全国贫困人口数量十分之一,实现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产业扶贫若干年,遭灾返贫一瞬间”,作为保险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农业保险在产业扶贫和防范因灾致贫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因此,不精准、不平衡的农业保险体系已不能充分满足新时代农业对于风险保障的要求,农险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安徽在农险上创新已经迈开步伐。今年5月,安徽将黟县作为全省农业保险转型升级试点县,以黟县为样板推进全省农险转型升级的具体实践。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水稻、油菜亩均保额分别从800元、270元提高至1200元和500元,实现保物化成本向保雇佣劳动力、土地流转成本的转变,让种粮大户扩大生产吃下“定心丸”。提升保额后农业保险功能进一步拓展,通过“政银保”和保单质押等模式,协助规模经营农户获得生产贷款2100万元,有效地激活了农村金融活力。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发暴雨指数保险,免除自缴保费,将水稻保险亩均保额从406元提高至806元,化解农户绝收风险,实现了对特困群体的兜底保障。针对特色种养农户开办茶叶、桑蚕、蔬菜、皖南花猪、黄山黑鸡等五大地方特色保险,引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和增收致富,破解了无险可保的难题。

试点半年来,保险行业累计为当地各类农产品提供风险保障5736万元,支付赔款超过250万元。此外,试点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的政策导向充分激发了农户土地流转积极性,促进黟县耕地流转率提高至7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实践证明,保险行业加快改革创新,着力优化产品供给,提升服务内涵价值,契合了农村改革发展方向,实现了模式可复制、经验可推广、财力可承受的样本。在全面评估试点经验基础上,安徽省决定将黟县保险试点经验推广到全省16个县(区)。

新闻推荐

竹溪村:深闺村落今人识

走进黟县宏潭乡竹溪,如诗如歌如画。驻足巷弄宅院、田野溪口,处处感受到浓浓的乡土气息。近年来,竹溪村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项目为抓手,突出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设徽派围墙、仿古护栏、过...

黟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黟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