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桃花源里 力拔穷根 ——黟县发展特色种养业扶贫纪实

黄山日报 2017-09-27 14:14 大字

□本报记者袁玉灵祁俊

九月的田川,稻穗飘香。

“我们以前是农民,现在叫股东,肯定盼着水稻丰产,年底就有分红呢!”脱贫户汪茂云站在家门口,望着大片金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2016年,黟县在碧阳镇钟山村田川区域开展土地股份试点改革,由黟县有农公司牵头入股,田川自然村116户农民以432.33亩土地入股,村集体以管理入股的方式成立了全县首家以土地入股方式组建的股份制农民专业合作社——黟县农友种植专业合作社田川分社。

对于患有大病且丧失劳动能力的汪茂云来说,这是件大喜事,她也将自家3.7亩抛荒地和县扶贫办给予的一股扶贫资金折合入股,一共4.7股入股了合作社。“没想到不用种田了,还有分红。”汪茂云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去年年底,她分红拿到2663.3元,贫困户的帽子也摘掉了。

“田川模式”是黟县开展产业扶贫的一次有益探索。“很多贫困户劳力弱、技能差,家里仅有几块收益为零的抛荒土地,一年到头几乎没有收入来源,但是以土地和扶贫资金入股的‘田川模式\’,年底实行‘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后,就改变了他们的生产生活现状。”县农委相关负责人算了一笔账:田川共6户贫困户,入股土地24亩,扶贫资金入股6股,2016年,合作社实现每股分红610元,每户贫困户平均领到3000元收入。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田川试点,收获了丰硕的改革成果,也拓宽了黟县产业扶贫新思路。今年,该县在汪村、湖田、柏山等5个村复制推广了田川经验。

“有了有农公司的牵头参与,激活了农村经济活力,真正让贫困村动起来了。”回顾总结“田川模式”,黟县农委开始将目光聚焦在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一引领带动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进一步发挥他们在产业扶贫中的带动脱贫作用。(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思路有了,就开始甩开膀子干。今年,县农委根据贫困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鼓励贫困户通过土地(山场、水面)等资源经营权、自有设施设备、财政扶贫到户资金、产业扶贫奖补资金等入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行“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分配方式;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先与贫困户签订购销合同,实行“市场价+一定比例上浮”等保护价收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返利方式让贫困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的收益;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贫困户提供农资供应、农机作业、疫病防治、产品营销以及订金预付、贷款担保等服务,实行服务费用优惠或免收;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先吸纳贫困户务工就业,优先流转或租赁贫困户拥有的闲置或低效利用的资源设备等。

政策红利的释放,让一个个贫困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跃跃欲试。一时间,围绕如何落实产业扶贫政策,通过市场主体带动,激活产业“造血功能”,为贫困户稳定增收致富提供保障,各地进行了一系列探索,股份合作、订单帮扶、合作社带动、村集体带动等多元化利益联结模式欣欣向荣。据统计,黟县各产业规模农业经营主体约140个,带动省级贫困村13个,实现了帮扶带动全覆盖,截至7月底,5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接带动贫困户815户。

“甲方与乙方确定帮扶方式为茶叶生产、加工销售、技术帮扶,提供就业岗位……”在柯村镇湖田村村委会,记者看到了一份甲方黟县清野茶厂与乙方湖田村签订的“村企结对共建”协议书。

“我们希望通过共建的模式,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带动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县农委如同一位“红娘”,让一个个贫困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零距离对接。桃源罐头食品有限公司联系帮扶溪下村、惠达食品有限公司联系帮扶三合村、弋江源茶业有限公司联系帮扶兰湖村……15家省市级龙头企业与13个贫困村实现结对帮扶,也掀开了强企富村的崭新一页。

湖田村既无湖也无田,是一个位于深山区的重点贫困村,茶叶是其主导产业。过去村民们只采摘毛峰茶,后期鲜叶无人采摘,茶园利用率较低,贫困户缺少有效增收渠道。清野茶厂在与湖田村对接帮扶过程中,在村里新建红茶初制加工厂,鼓励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开展红茶采摘,并以定单方式收购鲜叶,不仅解决了农户卖茶难的问题,也为贫困户找到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贫困户过去只卖毛峰,现在也采摘红茶,一年收入多增加了千把块钱。”湖田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村还将选派干部帮扶资金5万元入股清野茶厂,企业每年返还村集体3000元,五年后返还本金。湖田村“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贫困户”的模式有力促进了贫困户脱贫、村集体增收。

从“田川模式”创新土地股份开始,塘田村通过土地资金股份合作发展茶园,东坑村通过发展黄蜀葵帮助村民脱贫,朱村小军蔬菜合作社通过发展蔬菜基地帮助贫困户就业脱贫,丰梧村十二都木竹林业合作社带领贫困户发展香榧、油茶种植……黟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贫带动的典型百花齐放。尽管产业不同、模式各异,但大家都指向一个目标——最大程度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如今,产业融合发展的多元化渐成燎原之势,黟县13个省级贫困村的财富大门已经打开,巨大的价值效益正逐渐释放。

新闻推荐

《黟县年鉴(2015)》喜获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评审特等奖

近日,黟县县委、县政府颁发文件,通报表彰黟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纂的《黟县年鉴(2015)》从全国各地各部门评选推荐的384部年鉴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特等年鉴(县区级综合年鉴)殊荣(安徽省仅有两...

黟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